□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翁建榮
特色小鎮推進力度大不大、建設成效好不好,從思想觀念上分析,就在于對特色小鎮是否真認可、對創建是否有信心、對工作是否有決心。三年多的實踐證明,浙江特色小鎮建設符合中央精神、順應浙江實際、契合市場規律,是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建設特色小鎮沒有理由停停看看,真的是等不得、慢不得
經過幾年的努力,浙江特色小鎮建設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但問題也不少。認真分析一下,目前特色小鎮建設還存在著五個“不夠”的共性問題。
基本要求不夠格。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三年,我們制訂了比較完整的小鎮工作體系,包括創建、規劃、考核、驗收、命名等,但還是有一些地方對特色小鎮的基本要求、年度考核基本要求、創建目標基本要求不夠明白,存在許多“該做沒做”的工作。比如小鎮客廳,這是特色小鎮標配,創建導則有明確要求。目前省級創建小鎮中,已建成小鎮客廳的有68個,占總數的63%,尚有6個小鎮還沒有,很多小鎮客廳存在著功能單一、不開放使用等問題。比如投資,明確規定“投資額不達標的予以警告或降格,特色產業投資占比不到60%的取消評優資格”,但迄今仍有一些小鎮投資額沒有達標。在考核中還發現一些小鎮把學校、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項目都包裝成特色產業投資項目,擅自改變規劃范圍,濫竽充數。比如旅游景區創建,一般小鎮要創成3A級景區、旅游類小鎮要達到5A標準。目前,省級創建小鎮已建成3A景區的小鎮19個、4A景區的小鎮13個、5A景區的小鎮1個。第一批創建小鎮還有多個未創成3A景區,第二三批創建小鎮中還有很多小鎮尚未啟動小鎮景區創建工作,遠遠滯后于小鎮創建的進度要求。
前期基礎不夠實。一些地方抱著搶抓小鎮政策紅利的心態,為建小鎮而建小鎮,在情況不清、基礎不實、準備不到位的情況下,匆忙上馬,導致進了省級培育創建小鎮隊伍后很被動。比如,一些小鎮規劃前期對接不足,小鎮效果圖很漂亮,但小鎮規劃與城市總規、國土規劃、交通規劃、環境規劃銜接不夠;一些小鎮目標定位不夠準,沒有考慮清楚自身的發展定位,就匆忙申報;一些小鎮項目成熟度不夠,計劃招引的項目未落地,預計開工的項目未啟動,部分小鎮開發主體資金緊張,項目推進受阻。
產業不夠特。特色小鎮的核心競爭力在于產業特色,但一些小鎮產業起點不高,是低水平的重復建設。比如產業集聚低,典型的是金融、信息類小鎮,尤其是金融類小鎮,地方相互比拼稅收、房租減免等優惠政策,吸引一批金融企業登記注冊,但沒有留下多少金融機構在當地辦公運營,能否為地方經濟輸血造血不得而知。比如產業業態雷同,如旅游小鎮數量不少,但發展模式不夠清晰,許多還是屬于傳統的“造景區、等客來、一日游”階段,與旅游小鎮的設想、愿景都有一定距離;還有環保小鎮、電商小鎮,仍沒有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小鎮模式。比如產業高端要素少,在今年被降格和警告的21個小鎮中,有12個小鎮(占比為57.1%)的高中級技術職稱人員、科技型中小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量和科技投入等指標遠低于同類小鎮平均水平。特別是被降格的7個小鎮中,有5個小鎮(占比高達71.4%)反映產業高端要素和創新能力方面的指標都非常低。
產出不夠高。特色小鎮發展已經三年了,可以說到了收獲的時期,但不少小鎮產出少、稅收低的現象還比較突出。比如產出少,除了少數小鎮總產出較高外,大部分小鎮的總產出水平普遍較低,如2017年省級特色小鎮中總產出超過100億元的僅有12個,占11.1%,而總產出在20億元以下的達到45個,占了41.7%。特別是今年被降格和警告的小鎮,遠低于同類小鎮平均值。比如稅收低,一般來說,總產出少的小鎮其稅收也是較低的。2017年省級特色小鎮中稅收低于1億元以下的有41家,占37.9%,其中低于0.15億元的就有9家。這些稅收較低的特色小鎮中就有很多是今年被降格或警告的。
融合不夠深。我們一直來強調小鎮要“三生融合”、四位一體,但考核發現很多小鎮在這一方面做得不夠。比如有的小鎮空間拼湊現象明顯,東一塊西一塊,區塊空間割裂、功能整體感不強;有的小鎮人才集聚能力較弱,建了房、造了路,卻引不來人,特別是難以集聚高端人才。有的小鎮人文氣息不足,文化和歷史底蘊挖掘滯后,對外宣傳不夠。還有一些小鎮旅游和社區功能不足,特別是基于開發區的制造類小鎮,重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集聚,忽視人的生活服務需要,忽視環境營造和生活配套,缺乏對人特別是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信心比黃金重要。特色小鎮推進力度大不大、建設成效好不好,從思想觀念上分析,就在于對特色小鎮是否真認可、對創建是否有信心、對工作是否有決心。三年多的實踐證明,浙江特色小鎮建設符合中央精神、順應浙江實際、契合市場規律,是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建設特色小鎮沒有理由停停看看,真的是等不得、慢不得。
特色小鎮符合中央精神,形成典型實踐經驗,具有強大引領力。黨的十九大報告就提出了要“推進特色小鎮多樣化建設”。三年來,習總書記對浙江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李克強總理等作出批示。國家發改委三次發文推廣浙江特色小鎮模式。
特色小鎮順應浙江實際,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具有強大生命力。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特色小鎮建設作為浙江省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作為高質量發展組合拳的重要一招。通過三年多的努力,目前全省特色小鎮以占全省1.13%的建設用地空間,承載了6.8%的項目投資、創造了約4.6%的總產出、貢獻了4.3%的稅收收入。
特色小鎮契合市場規律,堅持市場化思維運作,具有強大發展活力。“主體活”,以全開放的理念,不設門檻、不問出身,敞開大門歡迎各類建設主體,國企、民企、外企、高校,行業領軍人物紛至沓來,小鎮的建設主體可謂英雄薈萃。“資金活”,民間資本、股權投資基金、銀行信貸資金、國家建設專項基金等紛紛注資。“培育方式活”,采取寬進嚴定、動態培育、實績摘牌的“創建制”。
可見,無論是從中央指導精神,還是地方發展實際需求來看,特色小鎮都是應運而生、順勢而為,具有強大牽引力、生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活力。所以,一定要堅定信心。有了信心,關鍵在于怎么把小鎮建好。通過三年的探索,浙江在特色小鎮培育建設方面也形成了一些很好的經驗和做法。
堅持特色產業引領。產業選擇決定小鎮未來,我們始終把產業立鎮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各地結合自身實際,聚焦八大萬億產業和十大歷史經典產業,選擇一個最有基礎、最具潛力的主導產業培育創建特色小鎮。目前,省級命名和創建的八大萬億產業小鎮109個、歷史經典產業小鎮13個,打造出了各具特色的產業生態。2015-2017年,省級特色小鎮創造特色產業總產出9430億元,占小鎮總產出的76.1%。
堅持創業創新驅動。圍繞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形成了一批“互聯網+創業創新”為特色的高新技術小鎮、科創小鎮,培育了一支占領未來產業發展高地的先行軍。比如云棲小鎮,集聚了大數據、云計算領域70%的高端人才,一年一度的云棲大會成為全球互聯網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盛會之一。
堅持市場主體推動。特色小鎮不是獨唱,而是大合唱,我們一直倡導市場主體,多元投入。事實證明特色小鎮也受到各類市場主體的歡迎,成為創業創新樂園、企業發展熱土、民資投入熱點。截止到2017年底,省級特色小鎮已建成“雙創”基地360個,入駐企業5萬多家。省級特色小鎮民間投資累計達到1985億元,占總投資的63%。
堅持“三生融合”發展。生產、生活、生態的融合,產業、旅游、文化、社區功能的疊加,是特色小鎮的根和魂。目的就是為了打造集產業鏈、創新鏈、投資鏈、人才鏈、服務鏈等要素支撐的眾創生態系統,宜業、宜居、宜游,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些年也形成了一批“三生融合”的樣板示范,比如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鎮、玉皇山基金小鎮等等。
這些都值得各個小鎮去吸收、消化、借鑒并且融合到下一步推進小鎮建設的理念、思路和工作中。
強化組織領導抓落實。要按照車俊書記“把培育創建特色小鎮擺到更加突出位置”的批示要求,特色小鎮所在地的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要高度重視,切實承擔起特色小鎮建設總牽頭總協調的職責。要建立特色小鎮培育創建的專門工作機制,定期召開特色小鎮的專題協調會,協調解決小鎮在創建過程中遇到要素保障、招商引資等各類問題,推動小鎮加快建設。事實證明,只要黨委政府主要領導重視,沒有什么工作是抓不好的。
明確責任分工抓推進。各個小鎮要針對考核指出的共性問題和自身存在的個性問題,對標優秀示范小鎮,列出問題清單,逐項對照提出針對性的整改措施。今年的各項指標如何會直接影響到明年的考核成績,現在離年底時間也不多了,要倒排時間表、任務圖,迅速行動起來,把今天的表態轉化為積極的行動、有力的舉措。
拉高工作標桿抓亮點。特色小鎮的創建,將進一步聚焦聚力高質量、競爭力和現代化,在具體目標上,會更加突出創新能力、產出效益、環境質量等高質量發展的指標。在特色小鎮創建中一定要注重創新性、抓亮點,比如要積極謀劃“畝均論英雄”“數字經濟”“標準地”等創新型工作,主動成為承接省市縣長項目的重要平臺,成為落實“四大”建設的有效載體,實現創新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