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 徐立毅
大灣區,既是空間概念,也是經濟現象,是一種成熟的大都市群體形態。放眼全球,大灣區具有高效的資源配置能力、強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發達的國際交往網絡,是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已成為當今世界一流濱海城市群和經濟帶發展的顯著標志。作為大灣區核心樞紐城市,下一步,杭州將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決扛起省會城市應有擔當,以一流標準、一流狀態投身于世界級現代化大灣區建設。
大灣區要有大格局。推進大灣區建設,杭州要有更大擔當、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一方面,將按照全省戰略布局要求,對標世界級大灣區,充分發揮杭州在創新、生態、文化等方面的綜合疊加優勢,深度對接、參與、融入大灣區建設,全面提升競爭力、吸引力和帶動力,努力把杭州打造成為世界級現代化大灣區創新發展的“主引擎”、開放合作的“主平臺”、互聯互通的“主樞紐”。另一方面,作為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杭州不但要把整個市域納入大灣區建設范圍,同時還要跳出杭州,站在全省、全國乃至全球的高度,進一步加強與大灣區內寧波、嘉興、紹興以及長三角城市群的協作聯動,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交通體系、城鎮體系、生態體系,更好發揮杭州作為大都市區核心的龍頭領跑示范帶動作用,推動大灣區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大灣區要有大平臺。大灣區建設離不開大平臺支撐。為此,杭州將深入實施“擁江發展”戰略,著力打造“三江兩岸”城市帶、產業帶、交通帶、景觀帶、生態帶和文化帶,除錢江新城和錢江世紀城外,還將沿錢塘江規劃布局建設大江東新城、下沙新城、蕭山科技城、亞運村、奧體博覽城、錢江新城二期、三江口區域、江南-東洲新城等重大發展平臺,努力把錢塘江兩岸建設成為“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世界級濱水區域。同時,將高質量推進城東智造大走廊建設,重點支持江東新區建設產城融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國際化新區,努力成為大灣區產業發展的主陣地;將高水平推進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支持西湖大學、之江實驗室、阿里達摩院、國家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大科學裝置建設,努力成為大灣區創新驅動的新引擎;將高標準建設臨空經濟示范區,積極打造面向全球的跨境電商標桿、亞太國際航空樞紐、全國臨空產業高地、生態智慧航空都市,努力成為大灣區對外開放的大平臺;將高規格推進之江文化產業帶建設,打造集文化、生態、旅游為一體的高端產業集群,努力成為大灣區文化引領的示范區。
大灣區要有大功能。與城市一樣,灣區的本質在于功能。沒有一流的交通、科技、金融、貿易等功能,就不可能成就一流的灣區。杭州將對標紐約、舊金山、東京等大灣區,努力集聚世界級的高端要素,充分發揮市場優化配置資源的作用,加快形成支撐灣區、帶動全國、輻射全球的重大功能,著力提升大灣區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為此,將進一步強化交通樞紐功能,圍繞建設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樞紐目標,重點推進蕭山機場綜合交通樞紐、鐵路杭州西站樞紐、城市軌道交通、快速路網、京杭運河二通道等一批關鍵性交通工程建設,努力構建連通全省重點灣區、通江達海、便捷高效的多層次綜合交通網絡,全面提高大灣區互聯互通水平。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功能,深化實施“名校名院名所”工程,加快引進培育一批海內外頂尖科學家和創新創業團隊,瞄準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科技前沿,持續研究突破底層技術、深度技術,深化推進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努力打造全球數字經濟創新高地。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撐功能。圍繞錢塘江金融港灣建設目標,大力推動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積極培育引進一批新金融組織和科技金融機構,積極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影響力、輻射力的“國際金融科技中心”。進一步強化貿易開放功能,對接“一帶一路”建設,深化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改革創新,建設電子世界貿易平臺(eWTP)杭州實驗區,加快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建設,積極爭取國家級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努力在全球新貿易體系中扮演更加重要角色。
大灣區要有大作為。大灣區是浙江發展的新高地,大灣區建設好壞,關系到浙江能否繼續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關系到能否做好勇立潮頭大文章。杭州將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舍我其誰的使命感,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大干快上,全力以赴推進大灣區建設。全面加強組織領導,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集全市之力,選優配強干部,抓緊成立推進“四大”建設協調機構,做到大灣區建設有人辦事、有錢辦事、有地方辦事,實現高效運轉;全面抓好推進實施,加快制定出臺《杭州市貫徹全省大灣區建設行動計劃的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目標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將工作責任層層分解到位,一項一項抓好落實;全面加快項目建設,大力推進亞運村及周邊配套、萬向創新聚能城、中英產業新城等一批灣區大項目建設,同時深化實施152項目工程,繼續招引培育建設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輻射范圍廣的大項目、好項目,為大灣區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