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文立
王悅微沒想到,自己會因為“巧克力事件”火了。
2017年11月14日,班上一名學生帶著巧克力來學校,被同學舉報。身為班主任的王悅微了解情況后發現,舉報者原來是勒索巧克力未遂,告狀時還專挑對自己有利的話講。
“你帶零食來學校,是不對。”她對那個被沒收了巧克力的“倒霉蛋”說,轉頭又批評舉報者,“你以向老師告狀來威脅同學,向人家要好處,更可恥!”處理結果是,她讓“倒霉蛋”當著舉報者的面吃掉了巧克力。
像往常一樣,王悅微發微博分享了這個小故事。沒承想,幾天后就上了微博熱搜榜。
“初中班主任想盡辦法要我們互相告發。”
“我們那個時候要是遇到這么明事理的老師就不會受那么多罪了!”
“鼓勵告密在小學老師中絕非個例,謝謝你跟他們不一樣。”
在“巧克力事件”的微博下,網友們如此評論。還有人詳細分享了自己上學時“被告密”的往事。
四天后,王悅微發表了一篇文章《學生告狀很正常,但不能以此培養告密者》。她詳細區分了三種告狀的學生類型:一是出于兒童樸素的道德感;二是因為自己的利益被侵犯;第三種才是出于嫉妒或威脅的動機告狀,損人利己。
前兩種情況下她是支持告狀的,第三種才堪稱“兒童版告密”,值得警惕。她寫道:“我們絕不能培養學生做告密者,這是很可怕的……我希望學生舉止文明,班級井井有條,但我不希望通過同伴之間的相互告密來掌握他們的動向。”
王悅微說,一個人的教育觀就是一個人的世界觀。
2005年,王悅微班上一個很有主見的小孩跟她說:“我長大要做不好也不壞的人。”王悅微問他:“什么是不好也不壞的人?”他說:“每天坐著飛機飛來飛去、到處去演講的那種人是好人,但是我覺得他們活得太辛苦了,可是我也不想做壞人,就想做我爸爸這樣不好不壞、很平常、很幸福的人。”
“那時候我對他的想法是贊賞的,人生不就是要追求這樣一種境界,對吧?”王悅微說。
十年后,她帶的班級中也出現了一個非常聰明的學生,作文寫得尤其好,卻不愿意參加比賽,平時對作業、考試也是“及格萬歲”的態度。講起話來,一如當年那個小孩:“我不想爭名奪利,以后就想做個平平凡凡的人。”
王悅微卻換了態度。她給學生布置任務,寫一寫對“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這種思想的看法。看完之后,她把學生叫過來,好一頓嘮叨。“我說你是用‘淡泊名利這個幌子來遮掩你的懶!”模擬起當時的情景,王悅微手一揮,面前的空氣被劈為兩半,威嚴感陡然而生。
“人確實應該不在乎名利,不應為此所累。但是,翻過高山才能說不在乎山高,因為挑戰是需要勇氣的。你都沒有奮斗過,就說自己不在乎名利,不對吧?你應該去積極地生活,積極地面對生活的挑戰。”她說。
在她心里,這個學生早慧、有才華,不是平庸之人,何況年紀還小,應該把目標放得長遠,不能輕易埋沒這種才華。
像這樣的學生,盡管只有十來歲,她也會像面對大人一樣和他們談話。
《學生告狀很正常,但不能以此培養告密者》一文發表后,有褒有貶,有人作誅心論,也有人提醒她別被人利用。
王悅微哭笑不得,在微博上耿直地寫道:“關我什么事?”現實中提起,她只剩一臉無奈,覺得事情被過度解讀了。對于她來說,在十幾年的教師生涯中,每天都有學生之間的瑣事發生。
前段時間,她剛對學生說課間玩耍時不要在地上打滾,第二天就看見有學生滾在地上。按照剛剛制定的“規矩”,本想把學生叫過來狠狠批評一頓,但王悅微想了想,還是先詳細問一下原因。
學生說:“因為隔壁班的某某推我。”她叫來某某,某某又說:“是因為那個學生在打四年級的男生。”她只好又叫來四年級的男生,小家伙很委屈地說:“我昨天跟你們班另一個男生聊天,他給我一塊錢讓我放學后幫他買辣條,被他(即在地上打滾的學生)聽見了,他跟我說那一塊錢要是我不給他,他就打我,所以我今天來報仇。”
王悅微感到頭都大了。本以為是簡單的不良習慣問題,結果橫跨兩個年級三個班,整整花了兩節課時間才搞清楚,還涉及勒索式的校園欺凌。她讓學生把事件經過寫下來,請家長來學校溝通。“這種事一定要及時制止。”她一臉嚴肅。
傾聽是她的秘訣。“你要是直接狠狠批評一頓,就過去了,怎么會知道后面還有勒索的事?前一天剛講了規矩,第二天馬上犯,肯定是有問題的。所以,即便花兩節課也要把事情搞清楚。”她說。
副校長王瑤評價說,王悅微是會蹲下來和孩子說話的那種老師:“很平等,那樣孩子才會跟你說心里話。”
斷案多了,自然就有了威信。“王老師很厲害的!”課間時分,湊在教室后排的幾個男孩子說起王悅微都表示很服氣,其中一個拼命點頭,驕傲感寫在臉上:“沒有她破不了的案!”但孩子們不怕她,說她平時不兇,愛笑,也會開玩笑。
班上的學生,王悅微基本都去家訪過,對他們個個心里都有一本賬。
說起家訪,她忍不住大吐苦水。有一年給全班的家長發短信,說想去家訪,周末有空接待的請回復。結果全班43個同學,大概只有五六個的家長表示愿意。后來去一個平時問題很多的孩子家,孩子爸爸遠遠地打個招呼就鉆進屋里看電視了,全程沒有說話;和孩子媽媽聊問題,孩子媽媽一味地為兒子辯解,王悅微感覺怎么都說不通。
她覺得心累:“家長的言行是很重要的。你看到一個小孩有問題,多半家庭教育也有問題。”不交作業的孩子,她在QQ上叮囑家長,往往也得不到及時回復。學習總是跟不上的孩子,她家訪后發現,父母離婚后另外組建家庭,只有祖孫相依為命,可長輩是文盲。endprint
副校長王瑤介紹,王悅微所在的小學是一所普通的公辦完全小學,也有一部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大部分學生家長非常辛苦,甚至有人打兩份工,迫于生計壓力沒有時間和能力管孩子的學習,也不是非常重視。
對于實在不配合的家庭,王悅微在生氣之余,更多的是憐憫。女兒上小學前一晚,她想了很多:“我就想,老師會喜歡她嗎?因為在老師眼里她是一個很普通的小孩,但在我眼里她是非常珍貴的。所以我想每個家長在送孩子來的那一天,內心都是充滿信心和期待的。小孩后來變成懶惰的樣子,難道家長真的沒有心痛過嗎?肯定是很失望的。所以,我覺得做老師應該有一顆慈悲的心。如果你想‘你不管我也不管,跟家長賭氣,那孩子就完了。”
上一屆全班40多個小孩,畢業時,她為每個學生精心準備了一份畢業禮物,花了將近1000塊錢,卻只有一個家長打電話來說:“老師,謝謝你!”她說自己從來不收任何學生送的禮物,但還是希望在情感上有所反饋。
“巧克力事件”后,有人在微博上罵她,學生幫她,跟人家吵架。她對學生說“沒必要”,心里卻偷著樂了半天。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杜甫《贈衛八處士》)
教室里一片寂靜。王悅微的朗誦余韻悠長,坐在后排的一個小男生聽得怔怔出神。
這節課的內容原本是講杜甫的《春夜喜雨》。她帶領學生們釋義,點人起來誦讀,和一臉嚴肅讀詩的學生打趣:“你要有喜悅之情啊,先要有喜悅之神色。”
小學生能理解和欣賞這些嗎?王悅微覺得并不重要,懂最好,不懂也沒關系。在她看來,除了教文釋義,語文課的價值更在于培養學生對語言、詩和美的感受。現在不能理解的,或許以后就能理解了,重要的是拓寬學生的視野,在他們心里留下一顆種子。
她喜歡豐子愷,喜歡李娟,因為他們“非常真誠”。學生們做測驗,她站在講臺上批作文,看到學生寫校長倒立項目做示范:“校長也是一把老骨頭了……”忍不住笑出聲。
“作文里什么都可以寫,王老師是不會罵人的。”提起來,學生眨眨眼說一句,嘻嘻哈哈跑走。旁邊的同學插話:“我上次周記寫作業布置得太多了,還得了90分。”
王悅微說,小孩子是很純真的,是沒有被污染過的,所以能從他們身上看到希望。此前她寫過一本書,書名就叫《我們的天真填滿整個宇宙》,在這本書中,她真實地記錄了自己工作10年里積累的教育故事,她希望能保存他們的真誠與天真。
現在她運營著兩個微信公眾號,其中一個用于發表95分以上的學生作文。此前想幫學生投稿,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平臺,便干脆自己辦。上學期期末總結,113篇作文,還收到了共計700多元“贊賞”。發表文章最多的學生寫了11篇,分到70多元。
王悅微說:“你必須有信仰。我覺得童年的底色會影響人的一生。你可能很渺小,改變不了整個世界,但是你(做老師)會改變他們(學生)的人生,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身邊有很多人勸她,粉絲那么多,可以辭職了。她認識的一位老師剛辭職,開作文班,200多個學生,一人收2000塊錢,一期就是40萬。但王悅微沒有動心思,她執著地想做小學班主任,說愿意一輩子干這行。
在微博上,她寫道:“我可以在我的班級里營造這樣一個小小的世界:作惡就要被懲罰,善良就應該被保護,每個人的臉上都沒有受過欺負的瑟縮和委屈,每個人的心里都是光明的,每個人的靈魂都是自由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