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珂
培訓班成了新攀比
“英語、奧數、圍棋、鋼琴、繪畫、舞蹈、唱歌、走秀、語言、手工……這些都是女兒她自己主動要求報名學習的,難道我們做家長的還不全力支持嗎?”家住重慶北碚區的曾女士有個讀小學三年級的女兒,正式放寒假之前就已經讓家里人給她報了10個寒假集訓班,從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課,周末則是每天上兩三門,總共10門。
“孩子累,我更累,周一到周五上班,周末還要陪著她像趕場一樣地奔波在各種培訓機構之間。”曾女士想讓孩子少報幾個,但女兒哪個班都不愿意放棄。
“一個興趣班的費用平均在2?000元左右,一個寒假下來,光是培訓費就不少于2萬元。”盡管曾女士對此有很多苦惱,但對于孩子能主動學習還是表示了支持,她覺得上培訓班也是孩子的一種社交方式。
“現在的孩子聚在一起聊的都是圍棋、鋼琴、英語、各種才藝比賽,如果哪個孩子搭不上話,很容易就被邊緣化了。”曾女士說,女兒學了那么多東西,同學之間一聊天,發現她什么都會,自然就會得到同學們的尊重和羨慕,她自己很享受這種感覺。
別說孩子了,就是陪孩子來上補習班的家長們也經常湊在一起交換孩子的學習情況,如果發現別的孩子都在學的東西自己的孩子沒有學,心里也會有一些失落和焦慮,生怕孩子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學會取舍,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G-UP?STAR少兒時尚藝術培育及成長平臺藝術總監陳家嫻表示,現在很多中國家庭的經濟條件富裕了,孩子的要求家長都盡量滿足,更何況是孩子主動要求學習,家長當然樂意埋單。像曾女士這樣的家庭還有很多,雖然吐槽不斷,但家長之間聊起自己的孩子在學很多東西時,臉上都會有一些小自豪。
孩子的興趣廣泛是好事,但很多時候都是一時興起或跟風而為之,持續時間不會太長,很多時候學幾節課就失去了興趣和耐心。最后從主動要求報班學習到被動上完課程,不僅浪費時間、精力和金錢,還讓孩子對這門科目產生厭惡情緒,養成半途而廢的習慣。
所以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正確引導孩子學會取舍。在報興趣培訓班這件事上,家長應該是嚴謹的,通過自己對孩子的了解和一定時間的觀察,確定孩子的特長,鎖定適合孩子的兩門興趣班學習足矣。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這也是你與他人的不同之處,不是別人在學的興趣班你就必須要學,別人會的你也必須會。同時學會欣賞別人的長處,相信別人在看到你的不同特長展示時,也會由衷地欣賞和肯定你。
陳家嫻建議,寒假還是把時間還給孩子放松心情,休息娛樂,平均每天培訓和學習的時間以不多于四小時為宜,過于疲憊的狀態也很難收到補習的好效果。
興趣班還是補習班?
根據北京今年10月對1萬名小學生家長做的一項關于寒假班的調查顯示,高達90.2%的家長認為應該給孩子報寒假班,其中68.7%的家長認為應該讓孩子補習學科知識;29.1%的家長認為在學校主要學習的是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知識,而音體美等方面比較欠缺,因此應該讓孩子利用寒假學點藝術特長。
寒假班究竟應該報什么班?
國家一級心理咨詢師、教育專家孔向艷表示,寒假是孩子對腦力和心情自我調整和放松的重要階段,經過了幾個月繁重的知識學習,孩子需要來一些輕松的、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活動進行自我調節,彌補上學期間沒有時間和精力深入接觸自己興趣愛好的遺憾,培養內在的藝術氣質。
所以寒假班不宜把報班重點放在學科補習上,一個假期要解決所有的知識欠缺是不現實的,找準孩子最薄弱的一門學科補習即可。補習強度也不應過大,多給孩子在藝術方面的興趣愛好留足時間和空間。
說起來,藝術學習應該是輕松、愉快的過程,但它常常背負了家長們的過高期望和明確的考級目的,讓本來愉快的興趣班變成了又一門沉重的學科。
孔向艷表示,既然是興趣班,樂趣是最重要的。藝術興趣并不是要讓孩子成為大師,而是要培養他們的藝術細胞和氣質氣場,從內到外地改變,提高生活品位。
比如繪畫,不是要孩子成為畫家,而是讓孩子畫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培養孩子對美的敏銳度和感知力。
比如音樂,培養孩子學音樂,也不一定是要他將來做音樂家,而是培養孩子對節奏和韻律的感受,讓孩子可以在未來的生活中懂得鑒賞美的節奏、韻律。
比如學模特,不是要讓孩子成為名模,而是要培養孩子的儀態、步伐、身姿、表情、眼神,讓孩子鍛煉挺拔的身姿、自信的氣場。
讓孩子們參加藝術培訓班的這份樂趣,應該盡可能地保證輕松愉快。孩子通過藝術培育后的人生充滿美與樂,并富有創造和帶給別人快樂的本領,對孩子來說也將是伴隨他們一輩子的財富。
如何挑選藝術培訓班
現在市場上各種藝術培訓機構泛濫成災,特別是教育部規定2017年末中考開始實施音樂、美術加入必考科目后,很多培訓機構喊出“不學藝術,進不了好學校”,藝術培訓市場更加魚龍混雜。
孔向艷建議家長們在挑選培訓機構時,要評估以下4點:創立規模、師資力量、平臺資源、家長口碑。
雄厚的資金實力可以為一個機構的教學實力提供保障,因為有更多的盈余資金去提升教學設施、雇傭名師。
師資力量是教學的基礎保證,優秀的師資直接決定一個教育機構的課程內容、培養能力和教育方針。而好的老師一定是愿意花時間和耐心為孩子磨練牢固的基本功,而不是急于走套路出作品。套路好教,基礎難打。
培訓與展示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只管培訓卻不能給孩子提供展示的平臺和鍛煉的機會,那孩子學到的也只能算是知識點,并沒有轉化成自己的本領。好的培訓機構一定會給學員們創造和爭取更大的展示平臺,將學到的東西在“實戰”中轉化成自己的技能,在每次實踐中學習別人的優點、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不斷進步和成長。
選擇培訓機構不能盲目聽信廣告,家長的口碑是對一個教育機構最直觀和真實的反饋,可以提供給家長們最靠譜的選擇依據。
“此外,課后練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孔向艷強調,“只靠老師在課堂上的一兩個小時,就想讓孩子練就扎實的基本功的想法是極其不靠譜的。孩子回到家以后必須堅持練習,一是鞏固訓練,二是保證下節課能夠跟上老師的教學節奏。”
一些培訓機構會在每節課留出時間與家長溝通,讓其了解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和課后訓練要求,以便家長及時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老師的教授情況。
“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同樣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質量參差不齊,大多數原因不在于孩子的天資不同,而是后天的努力程度不同。這需要家長的監督和陪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