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平

【摘要】目的 探討厄貝沙坦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療效。方法 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利用雙盲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37)和治療組(n=37),對照組給予依那普利治療,治療組應厄貝沙坦,對比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幾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就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而言,厄貝沙坦治療效果較為理想,能夠保持患者血壓水平穩定,且安全性較高,臨床推廣意義顯著。
【關鍵詞】厄貝沙坦;原發性高血壓;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3..01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心血管疾病,其中原發性高血壓發生幾率較高,具體病因尚未明確,臨床研究認為其與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等相關,且處于不斷進展狀態,隨著病情的發展會造成心血管功能改變,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應以降低心血管死亡危險性為主[1]。目前原發性高血壓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其中厄貝沙坦療效較為理想。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
景,探討了厄貝沙坦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療效,現詳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接受治療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利用雙盲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37)和治療組(n=37)。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8:19,年齡44~70歲,平均(58.1±3.2)歲,高血壓分級:1級15例,2級17例,3級5例;治療組男女比例為17:20,年齡45~69歲,平均(58.8±3.7)歲,高血壓分級:1級14例,2級19例,3級4例。全部患者均出現耳鳴、頭暈、乏力和眼花癥狀。兩組患
者在一般基線資料比較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依那普利(上海壽如松藥業泌陽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83405)治療,10 mg/d,分兩次服用,飯后口服,6周為1個療程,持續治療2個療程;治療組給予厄貝沙坦(深圳市海濱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00510)治療,150 mg/次,1次/d,飯后口服,6周為1個療程,持續治療2個療程。全部患者在服藥期間需禁忌辛辣刺激食物,醫護人員密切監測患者血壓變化情況,具體使用血壓計測量患者坐位血壓,每次測量需操作三次,最終取平均值進行記錄分析。
1.3 觀察指標
第一,療效評價,顯效:患者舒張壓下降超過
10 mmHg,并降低至正常水平,或者其收縮壓下降超過
20 mmHg;有效:患者舒張壓下降低于10 mmHg,血壓處于正常水平邊緣,或者其收縮壓降低低于20 mmHg;無效:患者血壓水平無變化甚至出現增高情況,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第二,不良反應發生幾率,具體包括:干咳、頭痛、眩暈。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治療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治療組出現干咳0例,頭疼1例,眩暈1例,不良反應發生幾率為5.41%,對照組出現干咳3例,頭疼2例,眩暈3例,不良反應發生幾率21.62%,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x2=4.163,P=0.041)。
3 討 論
原發性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內科疾病,發病機制尚不清楚,臨床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可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等降壓藥,能夠維持患者血壓處于正常水平,促進患者病情快速康復[3]。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幾率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原因分析如下:本次研究中治療組患者應用厄貝沙坦,其屬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類別,能夠對血管緊張素Ⅱ受體中AT1亞型受體進行阻斷,且具有明顯的選擇性,進而抑制血管緊張素-Ⅱ水平的升高,起到降低血漿醛固酮水平作用,最終降低患者血壓水平[4]。同時厄貝沙坦口服后吸收較快,具有較高的生物利用率,并且此藥物能夠降低緩激肽的活性,患者服藥期間不會出現干咳等情況,較依那普利更為安全,患者耐受性較高。趙瑛[5]等人以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實施厄貝沙坦治療,治療2個月,治療有效率為89.74%(35/39),與本次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就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而言,厄貝沙坦治療效果較為理想,能夠保持患者血壓水平穩定,安全性較高。
參考文獻
[1] 王 林,王崇全.厄貝沙坦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臨床療效及血清炎癥因子變化水平的影響[J].實用老年醫學,2015,30(2):125-127.
[2] 沈 浩,蘇 瑾.厄貝沙坦氫氯噻嗪與厄貝沙坦在原發性高血壓病治療中的比較[J].山西醫藥雜志,2015,59(9):1025-1027.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