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利
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寫作的目標是: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并能以負責的態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力求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對這一目標大致可以作如下解讀:觀察體驗生活,積累極具個性的素材,并對自己的個性積累進行思考,打上自己思想的烙印,然后真實表達,用自己獨特的語言陳述看法表達情感,最終達到作文的個性化。對于作文個性化的問題,筆者認為:把作文訓練融入閱讀教學中是中學生作文個性化的最重要途徑,理由如下。
一、閱讀教學的載體為學生提供了間接體驗、個性化感受生活的豐富資源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欲望。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是學生作文的源泉。但是,在現實的教與學活動中,考試一直是壓在師生心頭的巨石,無法搬開。學生有數理化要學,他們不情愿也沒有心思和時間有意識地去觀察感受生活,雖然語文老師苦口婆心地激發、要求,但最終還是沒多大效果。語文老師只好利用一些活動來引導學生,可這也是少得可憐的。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只有通過間接的方式來體驗感受生活。間接體驗感受生活的渠道是很多的,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網絡、報刊來關注世界關注人生,感知時代的脈搏;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積極思考感悟;還可以指導課外閱讀,從優秀的文學作品中,體會古今中外的社會生活,從中吸取豐富的營養,滋潤自己干渴貧瘠的心田。但這些方式和每天開展的閱讀教學比起來,就顯得有點杯水車薪了。我們的語文學習是通過教材中的選文來進行的,新課標下的語文教材與以前相比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新課標從高中生的角度出發,要求教材編寫要適應高中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從語文能力形成和發展的規律出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新教材處處都體現了一個“新”字。新選入了許多反映現代社會的文學作品,新選篇目,都反映了現代社會問題,相對于以前的教材來說,思想更開放、更大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思維,引導他們去關注身邊人,身邊事。教材編寫的形式方面也同樣強調改革,要求“形式靈活多樣,避免模式化,重視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學習專題”給學生留下了廣闊的創造空間。
新課程語文教材的這些特點,使其可以為學生提供既能體現社會生活的一般規律,又緊跟學生生活環境的資源,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他們沉睡的心靈,為他們在學習中張揚自己的個性奠定了基礎。
二、適當的閱讀教學方式最能張揚學生個性
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我們必須將課堂教學做為一個師生群體交流對有關課程內容的感受和理解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把握課程的情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互動的群體效應中得到啟發,得到鍛煉,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習得語言,提高閱讀理解、鑒賞分析和交流表達的基本能力。
據此看來,課堂教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定是一種主動的狀態,當然這不是說,教師不可以講授,不可以提問,它所有的著眼點,教師的設計也罷,教師教學的實施也罷,它一定是以幫助學生學習為目的,而不是以完成教學為目的。這是一個根本的價值取向。當你著眼于學生學習的過程,那目標的設計、活動的設計,包括課堂上及時生成的資源、生成的問題,教師都會想著如何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這種課堂教學,可以給學生提供空前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而人只有在自由寬松環境狀態下,才可以充分思考,盡情表達,才可以張揚自己的個性。
三、在閱讀教學中及時進行作文訓練,可以讓學生抓住靈感,養成良好習慣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我們往往在作文教學中片面強調提前設置的主題,學生在這個主題下被動尋找適合主題的材料,再加上我們在教學中向學生灌輸的條條框框和僵死的作文模式,這樣的做法必然使大多數學生不能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去感受和思考自己身邊的人和事,不會去發現多彩的生活,只能寫些違心的,令人反感的內容。作文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動機和興趣,要培養學生自主作文的意識和習慣,我們要為學生創設好的自主作文的學習情景,喚醒學生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寫作方式。呈現寫作情景是個關鍵,沒有這一步,寫作動機也激發不起來,情感體驗也很難喚起。而在我們的課文學習過程中,如果引導得法,有很多人物,事件,哲思,情感會打開學生的心窗,圍繞某個話題展開,他們就會有很多的獨特見解,并且充滿激情,慷慨陳詞時,文采飛揚。
四、可以積累個性素材,豐富學生獨特的體驗庫,以后作文可以隨時運用
語文學習重在積累,而作文尤甚。很多老師再三叮囑學生要積累作文素材,學生也會搞剪輯,摘抄,有時老師印發很多寫作素材資料,讓學生讀背。學生花了大量時間去做,在作文時,還是不能得心應手地運用,或者用了后感覺很生硬牽強,用得不是恰到好處。這是因為這些積累沒有和學生的情感聯接,在用時就不能及時想起,也不能很好運用。當學生積累的素材烙上自己的個性與情感,具有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后,當作文時,涉及到某個話題,他會很自然想起他自己曾經寫過的片段,曾經口頭發言時的精彩,他會滿懷激情,較好較熟練地運用。他的文章也會張揚他的個性,表達他的真情,而不會勉為其難,寫出一些套文,一些生硬的文章來。
總之,雖然作文訓練的模式有很多,但我認為把作文訓練融入到閱讀教學中是中學生作文個性化的最重要途徑,它符合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順應了教育教學特別是寫作教學規律,是新課程理念的最實在的一種表現方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