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海盈
以紐約灣、舊金山灣、東京灣為代表,“灣區經濟”已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作為灣區中的新軍,粵港澳大灣區也開始成為世界經濟版圖中的一個亮點,還被視為除上述三大灣區以外,未來全球經濟的第四個增長極。大灣區城市群的提出,應該說是包括港澳在內的珠三角城市融合發展的升級版,從過去三十多年前店后廠的經貿格局,升級成為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有機融合最重要的示范區;從區域經濟合作,上升到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國家戰略;這為粵港澳城市群未來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也賦予了新使命。
對于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范圍,主要包括“二區九市”(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肇慶)。根據測算,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GDP總量已經達到1.24萬億美元(約合9.6萬億港元),超過了美國舊金山市灣區,未來有望成為超過東京灣區的亞洲經濟總量最大的灣區城市群。而肇慶屬于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范圍之內,未來肇慶將全面融入“大灣區時代”,迎來前所未有的重要發展機遇。以建設大灣區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為總目標,全力打造珠江西岸重要經濟增長極、大灣區與西部地區合作發展示范區和大灣區優質生活新都市。
在粵港澳大灣區“9+2”的城市中,肇慶既有經濟落后的短板,也累積了土地資源等后發優勢,正在開啟的大灣區城市群時代,則給肇慶市彌補歷史欠賬、實現跨越式發展帶來了難得的重大發展機遇。肇慶要延續“大灣區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大灣區科技產業創新重要承載地、新能源汽車與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康養旅游生態名城”的城市定位。
1.區位交通優勢
肇慶計劃在“十三五”期間投入超千億元構筑“十橫八縱”交通大動脈,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交通圈,形成廣佛肇半小時交通圈和生活圈,建成市域一小時交通圈。向東融,肇慶積極推進對接佛山的11項總投資近400億元的路網工程,打通更多承接大灣區核心區產業溢出的“管道”。向西聯,貴廣、南廣高鐵兩條重要通道相繼在肇慶東站交會,加快推進汕昆高速、汕湛高速、懷陽高速等項目建成通車,推進廣佛肇高速公路與廣西梧州環城高速連通等工程,西江肇慶至界首段3000噸級擴能工程完成并通航……以上措施很好解決了交通一體化問題。
2.土地資源優勢
肇慶占據了世界第四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近三分之一的面積。2016年肇慶市土地開發強度僅為6.2%,是珠三角城市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在大灣區土地資源普遍吃緊的背景下,肇慶市已成為下一階段珠三角發展不可多得的戰略空間。
3.生態資源優勢
肇慶通過3年謀變,新建森林公園65個、濕地公園8個,新增城區公園42個,把綠色延伸到居民家門口,構建起“10分鐘綠色生活圈”。對標國內外最高最好最優規劃建設肇慶新區,融入“綠色城市”理念,通過保護水環境、做好水文章、確保水安全,構建起“依山傍湖環濕地,擁江抱峽望硯洲”的生態格局。
4.歷史文化資源優勢
肇慶旅游資源非常豐富,歷史底蘊豐厚,在旅游方面,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按照“一城環綠、兩府復興、三街暢旺”總體規劃,全面推進府城復興項目,千年宋城墻輪廓重現,逛草鞋街、登古城墻為旅游新熱點。
5.政府服務優勢
肇慶已全面推行“一門式、一網式”和“多證合一”服務模式,市級取消、下放和委托的行政審批事項271項,行政審批事項網上全流程辦理和辦結率分別為99%、96%。開辦企業全流程壓縮至7個工作日,企業投資審批縮短為36個工作日,政府公共服務滿意度連續3年居全省前五位,開辦企業便利度提升至全省第四,各類商事主體增長56.6%。成為全省率先實現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口岸全覆蓋地級市之一。
肇慶得天獨厚的區位、生態、文化等隱性優勢,正迅速轉化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顯性優勢。同時,產業轉型成為肇慶經濟騰飛的關鍵。在發展過程中,要避免發展傳統過剩的產業以及產業結構驅動的問題,不能重復過去的高投入、低產出、高污染、高耗能的老路。在日后的產業布局中,需要精準定位自身,尋找差異化發展空間。
1.打造創新型科技產業和環保產業
“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將以大制造、大服務的創新發展作為向世界級灣區邁進的主方向。”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腹地”的肇慶市,發展空間巨大,應把握機遇深度融入灣區,打造享譽全球的城市創新生態圈。
粵港澳大灣區,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支點,肇慶新區則處于鏈接大西南的戰略要津,被廣東省委省政府寄予厚望,先后吸引了中國電科肇慶產業園、京東云華南總部、環球易購跨境電商、啟迪環保科技城等重大產業項目進駐。
肇慶市委、市政府出臺了《肇慶市實施工業發展“366”工程五年(2017~2021)行動方案》,大力開展“工業園區建設年”“招商引資年”“項目落地年”活動,加快實施工業發展“366”工程和創新驅動發展“1133”工程,發展新動能持續增強。
肇慶計劃用五年時間打造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3個超千億元產業集群;未來五年肇慶將新開發及盤活用地50平方公里,建成通用廠房500萬平方米;對年主營業務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0億元(含100億元)且繳稅比例不少于年主營業務收入3%的企業重獎2000萬元,對來肇慶創新創業的科技團隊與領軍人才給予最高1000萬元扶持資金。
小鵬汽車、艾康尼克新能源汽車、國信通新能源電池及電動交通工具產業基地項目、廣東贏合控股總部及OLED驅動芯片及測試設備研發生產基地、萬洋眾創城等多個投資超百億元項目紛紛落地。
2.推動區域特色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
為了中華傳統的文創產品,以及富有區域特色的其他產品推向更大的市場,利用大數據可幫助創業企業做智能設計創新分析,并能促進肇慶已經具有產業基礎的端硯、玉石、紅木等傳統支柱產業向世界文化創意產業轉型升級。
肇慶大灣紅木特色小鎮,正借助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發展轉型,提升“新動能”、“新格局”、“新技術”, 傳承千年紅木文化,將大灣紅木打造中國文化一張傳承名片。紅木文化項目的規劃設計,充分體現古色古香的嶺南文化特色;積極打造成紅木產、學、研、銷一體化的產業園。
3.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產業
為了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肇慶提出構建“一核三極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在打造大灣區高品質新都市的城市核心區、產業增長區之外,廣寧縣、德慶縣、封開縣、懷集縣等四個山區縣建設大灣區重要生態屏障,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生態發展區不再簡單考核地區生產總值指標,在高水平保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肇慶提出把鄉村振興放在優先位置,立足得天獨厚的農業發展條件,形成糧食、水果、蔬菜、畜禽、水產、南藥等6個百億級產業集群。深入挖掘生態旅游資源,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綠色農業等生態產業。
綜合以上研究,可以看到,肇慶借助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產業升級應該在四個戰略性和兩個高端進行選擇:包括戰略性高技術產業、戰略性資源產業、戰略性競爭產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還有兩個高端:高端服務業、高端產業鏈。肇慶最大的優勢是高質量發展的后發優勢,如果能夠做到產業上高端,城市高品質,成為核心區的后花園,成為吸引高端人才、高端要素的城市,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下,發展前景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