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興啟
讀和寫一直是初中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它可以從側面反映出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文學素養。然而,受諸多因素影響,當前的教學現狀并不十分理想。若想盡快解決此問題,就要勇于創新,運用新型教學模式注重讀寫結合,從而提高學生們的讀寫水平,推進語文課程的飛躍進步。
初中學生們在成長中常會出現一些不同的心理狀況,受環境與背景等因素的影響,他們的各項發展不完善,思想不夠成熟。從自身的視角來說,常對閱讀與寫作的理解程度不夠,這就使讀寫成了語文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此外,教師也是導致此后果的原因之一。很多語文教師思維古板,機械授課,缺乏創新能力,無法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因此,學生們的閱讀知識內容匱乏,缺少素材,自然無法構思出文章。
語文課程中學的基礎科目,它包含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而寫作卻是語文課程的精髓,是展現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養成屬于自我寫作風格的關鍵階段。教師作為領路人,要注重引導學生們思路的創新。所以,一定要將讀寫結合作為語文課程的核心。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們寫周記,內容不定,讓學生們自由發揮,可以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也可以是一個場景、一個物品,或者閱讀某篇文章后的感受,這都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他們從生活中尋找靈感。
初中學生在寫作文章時缺乏想法,中心內容無法呈現生活氣息,也不能很好地表達內心所想。究其原因,與學生沒有選擇合適的素材有較大關系。靈感來源于生活,生活是寫作的基礎。學生要具備一雙善于觀察與發現美的眼睛,這樣才能深入生活、尋找細節,收集與生活緊密相聯的寫作素材,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來自于內心世界,更會感人。比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全文語言與寫作手法都十分貼近生活,描述了自己的童年趣事,讀來引人入勝。教師在講授此文時,可以重點講解作者描寫的細節,并使學生掌握這種寫作方法,學以致用。
模仿教學。初中的學生剛由小學過渡到初中階段,對寫作方法不甚了解,在以往的閱讀過程中大腦會零星記錄一些名家的文章結構。因此,模仿就成為了他們寫作方式的途徑之一。其實,學生在小學時期就經常用此方法,在初中繼續延續這種方法,可以提高他們對寫作的樂趣。
續寫教學。續寫比仿寫的要求更高,要通過教師的指導,加強對課文閱讀與理解的提升,并通過訓練才進一步提高學生們的寫作水平。在閱讀原文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以原文內容為依據進行續寫。比如續寫《皇帝的新裝》,當皇帝知道實情后,后續又會發生什么?又如續寫課文《項鏈》,當女主人知道項鏈是假的后,后續又會發生什么?學生們便可大膽想象,自由發揮。
縮寫與擴寫教學。在讀寫結合中,擴寫是一種提高式的方法。它指的是當學生對文章內容與主旨了解之后,將自己的經驗與閱讀結合到一起,通過大膽的想象,找準切入點,對文章細節進行渲染,增加藝術感染力;縮寫指的是篩選并提煉出文章中的重點信息,做到“去粗取精”。比如縮寫《端午的鴨蛋》一文時,可以凝練表達中心思想,將文章的字數進行縮減,以此強化學生的概括能力。
在寫作教學中,構思一篇文章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從開篇布局、分段陳述到結尾扣題等都要做到結構框架的明確。有了清晰的思路,才會確保寫作過程如魚得水,文章內容充實豐富。此外,值得注意的便是詳略得當,重點內容可以詳細描寫,其余一帶而過,這才會有骨有肉,讓文章更富吸引力。與此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時,應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結構,剖析優秀文章,使學生們了解優秀文章的寫作思路,并能融會貫通。比如:可以增加一些課外讀物拓展思維、組織讀寫活動增進交流討論、選擇好的文章進行朗讀等等方法,這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近年來,初中語文教學方法枯燥單一,寫作文章千篇一律,毫無創新可言。一些學生為了博得眼球,通篇采用華麗的辭藻,卻忽略了對細節的描寫。沒有明確的寫作技巧,語言華麗無實,通篇文字堆砌,就像一個花瓶擺件般空洞無用,無法呈現出“生命”的本來意義。這就需要引起教師們的重視,要不斷開拓創新,讓學生從文章的細節方面體會更多精彩之處,并漸漸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養成自己的風格,使寫作生動形象而又充滿意義。
綜上所述,讀寫能力的提升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一個漫長的時間,若想量變引起質變,必須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在落實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與家長都要不斷思考并探索,不斷創新并完善,只有打破墨守成規的傳統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重視寫作方法與汲取素材、不斷充實自身文學知識、加強主動探索意識,才會更好地提高學生們的讀寫能力,從整體上提高中學生們的文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