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霞
小學生的感恩意識是其道德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弘揚我國傳統美德的重要手段,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是促使學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徑,直接影響其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拓寬感恩教育途徑,推進和加強小學感恩教育,刻不容緩!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思想活躍,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且塑造性與模仿力均非常強。在小學教育階段,教師應充分了解與認識小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心理特征,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習慣,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具體而言,學校通過組織不同途徑與渠道,對其實施感恩教育,例如宣傳欄、黑板報、校園廣播等,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圍,使其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感恩教育。各班級也可采取適當形式,召開感恩教育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對“感恩教育”的理解和討論。在初級教育階段,就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使其學著用感恩之心看待周邊事物,并與人友好相處,在接受他人關懷之余,樂忠于幫助他人,并用溫暖來回報他人,感化他人。對于小學生而言,感恩教育對其健全人格、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尤為重要,同時也是增強其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可以說,通過感恩教育,能夠使小學生的心靈充滿愛,并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健康成長。
學校的感恩教育不能取得實效,通常源于教育者與家長在教育觀念上的分歧。要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學校,家長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我們的學生在接受教育之前所獲得教育和形成的習慣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家庭教育的影響的。父母往往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親情教育方面,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與引導,導致孩子感恩意識缺失。因此,學校在開展感恩教育時,尤其要注意解決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暴露的心理問題,并及時向家長反饋孩子的發展狀況,取得家長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在學校,學校通過多層面的宣傳教育,使學生體驗感悟,升華情感,從而形成道德認同,喚醒學生的感恩意識,養成學生的感恩品德。在家里,家長也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讓子女懂得感恩。家長們就得注重讓孩子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家長也應該有意識的對自己的父母和身邊的人、事表達出自己的感恩之心,并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感化自己的孩子。一個好的榜樣是非常重要的,它給了孩子們一個效仿的對象,比如家長給自己的父母捶捶背,端一盆洗臉水、洗腳水都是可以的,在你做的過程中如果孩子看在眼里他都是記在心里的,當哪天他也這樣做了之后,那么這種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途徑,也是小學感恩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我們應該利用課堂主渠道的作用,及時點撥學生,參與感恩教育的實踐活動。比如在《給予樹》的教學中,為讓學生感知、感激對老師、親人的關愛培養之情,在授課的拓展練習當中,出示了關愛他人的名詩、佳句的討論,激發了學生對親人的熱愛之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營造濃厚的氛圍,使“感恩”教育有聲有色,使學生自愿參與“感恩”活動,去親身體驗,去感悟人生,去領悟真理。
在對小學生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應加強感恩教育滲透,為其創設溫暖的感恩文化氛圍,并在校園內部展開感恩教育活動。作為小學教師,則應將感恩教育滲透至日常教學活動中,并開展“感恩教師”“感恩父母”“感恩伙伴”“感恩陌生人”等主題活動,使學生充分接受感恩文化的熏陶,明確自身在社會活動中的責任,并學會感恩他人。
現如今,我國已經入信息化網絡時代,網絡技術的應用已經滲透至社會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拓寬感恩教育渠道。在網絡平臺下,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通過真誠互動,提升感恩教育實效,在吸引小學生積極參與的同時,對其產生心靈感化作用。
感恩教育僅僅依靠理論教育是無法實現其教育效果的,因此應將感恩教育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在實際活動中滲透感恩教育,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活動,例如文藝匯演、興趣小組、朗誦大賽等,并將感恩教育內容融入到各項活動中,使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味感恩文化,并養成良好的個人素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進而促進其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感恩教育應該從小抓起,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會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會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回報社會,對自己所做的事負責。我相信,生命因感恩而高尚,生命因感恩而精彩,生命因感恩而美好,讓我們教會學生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