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娓娓
在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強烈要求之下,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方式亟待改進。傳統的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方式存在諸多弊端,不僅無法有效改善教學氣氛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難以促進學生思維的多向發展。為在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與文學情懷,將情境教學的方法運用于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之中是語文教育的必然趨勢。在此,筆者闡述了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情境教學具有的教學優勢及應用方法。
在新課程的背景之下,高中語文教學的目標強調幫助學生體會語文學科中的人文情懷。而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的一篇篇優質文章,正是人文情懷的絕佳體現。但從當前大部分高中學生在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之中所表現的情況分析,很多學生并不能通過文章閱讀理解隱藏在文章當中的作者深意,閱讀能力尤為低下,這也是為何許多學生面對語文閱讀簡答題束手無策的原因。而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情境教學的應用,能夠有效打破這種教學僵局,從而引導學生在高中語文課堂閱讀當中把握語文閱讀中的細膩情感。一方面,端正的文字太過于生冷與抽象,而只有學生在接觸文字的過程當中能夠聯想起具體情境,才能感受到文字當中所賦予的深意;另一方面,情境教學在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當中的應用,能夠營造出具體的文學情境,從而引導學生在情境當中把握語文閱讀中的細膩情感,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例如分析閱讀內容的情感特色是高中學生們在語文課堂閱讀當中時常需要注意的問題,當教師在高中語文課堂閱讀當中講述到《我有一個夢想》這篇文章時,可以就“如果同學們有一個夢想,但是很難實現,你會怎樣抒發自身的情感呢?”等情境創設激發學生產生聯想,從而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對作者的創作經歷進行適當的了解,從而讓學生意識到結合文章創作背景來理解作者的細膩情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受到啟發。
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文章內容的語言特色和修辭手法都值得學生細細品味,有些知識內容需要學生深入文本細心鉆研,方能得到思維拓展。而高中語文課堂閱讀中情境教學方法的使用,能夠有效的通過情境營造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從而讓學生在思考當中得到思維能力的多向發展。就如當學生們在閱讀到《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這篇文章內容時,教師可以創設“文章為什么要描述人為思想的葦草呢?請結合文章中的具體內容分析文章中的論證思想”等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就文章當中所描寫的內容做出具體分析,從而使學生在論證問題的過程當中得到思維能力的多向發展。
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情境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情境教學的使用方式上,教師可以基于閱讀內容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以引導學生的能力不斷的在思維過程當中獲得提高。例如當教師在講述到高中語文課文 《說文嚼字》這篇課堂閱讀內容時,可以根據文章內容所要表述的相關意思,以“如果同學們在參加一場研討會時,因為用語不慎而造成了誤會,同學們會如何用言語來化解這種尷尬?”等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從而令學生們在具體的情境之中感受到用語不當所帶來的不利影響,能夠以謹慎的態度與嚴謹的精神融入到閱讀內容探究之中,從而在研讀閱讀內容的過程之中,體會文章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層含義。問題情境創設在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情境教學中的使用,能夠在實現師生有效互動的同時讓學生獲得閱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
受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文本內容的影響,由于部分閱讀文本當中的內容已經脫離學生們的生活經驗,學生理解起來或許會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尤其在文言文閱讀中表現明顯。因此,在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情境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聯系生活情境幫助學生逐步理解閱讀文章當中的時代特征和生活狀況,以拉近學生與閱讀文章的距離,讓學生懂得借助這些相關知識深入理解閱讀內容。例如當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別了,“不列顛尼亞”》這篇文章時,鮮有學生能夠通過對文章的閱讀體會到文章當中中國人自豪的感情。面對此種閱讀教學現狀,教師可以就“奧運會勝利”“世博會召開”等生活大事進行問題情境創設,用“當我們國家得到發展了,同學們的心情將會怎樣呢?這篇文章當中記述的就是我們國家發生的大事,同學們通過文章閱讀能知道是何種事件嗎?”等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背景,從而幫助學生結合具體事例跨越閱讀理解的鴻溝。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情境教學中生活情境的引入,能夠有效加強學生對于閱讀內容的理解,從而幫助學生克服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困難。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情境教學,能夠在有效引導學生理解閱讀內容的同時,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當中的細膩情感,以確保學生思維能力的多向發展并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