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鋒
(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在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共青團思政教育工作正面臨嚴峻的挑戰。考量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團學教師在教育中處于信息傳授的優勢地位,只需有意識地篩選教育信息及材料,并采用座談討論、個別談話等教育方式,就可達成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然而,現今互聯網的資源共享功能打破了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使之逐漸凸顯出劣勢性。
關于互聯網+背景下共青團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應從教師權威挑戰、教育過程挑戰、教育方法挑戰等方面分析,具體可參考以下內容:
第一,教師權威挑戰。依據我國傳統教育觀,團學教師在教育中發揮信息傳授的教育職能,在青年團員中的威信較高。然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教師的信息優勢地位正面臨挑戰。在互聯網時代,青年團員可輕易獲取各種信息。以此為基礎,教師在教育中可能處于信息劣勢的境況??剂炕ヂ摼W信息對青年學生思想的影響,一是信息理解的多維性;二是主動進行信息的匯總與篩選。總之,團學思政教師已經不再具有信息優勢地位,教育權威面臨挑戰。
第二,教育過程挑戰??剂總鹘y的思政教育過程,團學教師仍然經常采用個別談話、課堂講解等可控性較強的方式進行性。為促進共青團思政教育工作,團學教師往往有意識地篩選適當信息及材料,從而對青年對象進行集中勸教。經過教師精心篩選的信息熏陶,就很容易達成思政教育目標。然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海量的信息彌漫,尚且存在大量的有害信息,部分信息迥異于思政教育內容,甚至會影響青年團員的辨別能力,使之產生思想上的困惑。
第三,教育方法挑戰。考量傳統的共青團思政教育方式,教師往往采取座談討論、個別談話等形式,此種教育渠道針對性較強,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以個別談話為例,教師與青年的面對面交流會受到地點及時間的限制,若教育時間及地點選擇不當,就難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效。此外,個別談話及座談討論只能影響部分教育對象,且持續時間短、感染范圍有限。相較于傳統的共青團思政教育方式,青年學生更加青睞互聯網信息的獲得。
1.重塑共青團思政教育觀
關于重塑思政教育觀,應從教育民主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全球化等方面分析,具體可參考以下內容:第一,教育民主化?,F今,社會開放趨勢進一步增強,團學教師應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明確教育資源及信息獲取渠道掌握在師生共同的手中。故而,在高校共青團思政教育中,教師團學教師應逐漸樹立教育民主化觀念,適時調整自身位置,堅持與青年進行平等對話。第二,教育信息化。在互聯網時代,網絡信息資源具有廣博性、實效性,可為教師提供新的教育資源獲取渠道。故而,團學教師應逐漸掌握網絡信息技術,并樹立網絡獲取信息資源的觀念,將互聯網平臺打造成傳播思政教育理論及內容的新陣地。第三,教育全球化。在世界的不斷變革中,互聯網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此,高校共青團思政教師應逐漸樹立全球化的教育意識,堅持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甄別西方敵對勢力對中國高校教育的惡意滲透,并探究適應全球化的思政教育宣傳符號及方式,在互聯網平臺之上弘揚思政主旋律。
2.創新共青團教育理論及內容
為促進高校共青團思政教育工作,團學教師應結合高校思政教育實踐,對教育理論及內容進行創新。關于教育理論創新,團學教師應明確理論創新乃是共青團思政教育創新的基礎,只有成熟的思政教育理論才能推動共青團思政教育開展。故而,團學教師應正確認識互聯網在共青團思政教育層面的地位及作用,并明確共青團教育工作開展所面臨的制約因素,尤其是互聯網發展對青年學生學習及生活方式的影響,從而著手構建新的共青團教育理論體系。關于教育內容創新,團學教師應明確內容創新乃是共青團思政教育創新的關鍵?,F今,改革開放不斷深入,高校共青團思政教育內容穩中有變,并在思政教育中發揮重要的功能及使命。故而,創新高校共青團思政教育內容體系,團學教師應恪守愛國主義教育,并堅定黨的基本方針路線,使高校共青團思政教育內容融合新時代發展的特色之中,致力于“四進四信”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網絡道德與法制教育等共青團思政教育內容的創新。
3.革新共青團思政教育方法
在高校共青團思政教育中,思政教育方法創新關系共青團思政教育的內容及目的,關系共青團思政教育的成敗,屬于有效的創新路徑之一。在互聯網時代,高校共青團思政教育方法正面臨挑戰,團學教師應革新思政教育的開展方式,具體可參考以下內容:第一,教育雙向互動交流。思政教育過程應是青年師生雙向互動的交流過程,教師要摒棄傳統的共青團思政教育觀念,主動并恰當地引導學生,消除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對抗情緒,從而提升共青團思政教育效率。第二,具體化的教育感染與交流。在高校共青團思政教育中,教師應明確傳統共青團思政教育開展方式的劣勢,可對教育對象實行分層次教學,實現共青團思政教育內容的點滴滲透。第三,變被動為主動。高校共青團思政教育應具有時效性,以及時解決青年的思想困惑,使之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及價值追求。如此,教師就要迅速篩選教育資源信息,并在短時間內察覺青年的思想動態,對可能出現的矛盾進行預見與捕捉,隨之化解相應問題。
4.打造高素質共青團教育隊伍
在互聯網時代,共青團思政教育過程中的諸多要素也進行了置換與重組。團學教師是共青團思政教育的主體,直接影響了思政教育的成敗。故而,在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共青團思政教育對教師的相關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教師要具備敏銳的信息意識,在教育信息的獲取及捕捉、分析及判斷等方面擁有自覺意識。在高校共青團思政教育中,教師就是校園文明的傳授者,不僅要具備崇高的信息道德,還要遵守網絡法制,對各類網絡違法行為進行抵制。簡而言之,團學教師的信息道德水平關系青年對象的素質高低。此外,為進一步武裝共青團思政教育隊伍,高校共青團思政教師應革新思想觀念,積極運用互聯網平臺的信息及資源,及時洞悉青年學生的思政動態,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共青團思政教育隊伍。
綜上所述,做好高校共青團思政教育創新工作,團學教師就要揚棄傳統的共青團思政教育思想、內容及方法,堅持在傳統的優勢基礎上,探究互聯網時代的思政教育模式。經過以上分析可得,團學教師要堅持以教育民主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思想進行思政教育工作;教師要著力構建高校思政教育理論及內容體系;教師要立足于互聯網的發展趨勢,迅速篩選教育資源信息,并在短時間內察覺學生的思想動態;教師要提升自身的思政教育素質,并培養敏銳的信息意識,提升共青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