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憲萍 李淑翠
(山東省泰山醫學院;山東省泰安市東方貝貝幼兒園)
政府已經提出了許多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新理念。其中,再次強調要樹立大教育觀和教育資源觀,不斷探索和實踐學校、家庭和社區一體化的教育。如何充分利用家長資源提高教育效果,這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在研究的話題。教育不等同于學校教育,這也是在每個教育工作者頭腦中早已存在的理念。然而,在家校合作的實踐工作中家長處于非常被動的狀態,家長資源利用率不高。山東省泰安市東方貝貝幼兒園作為全國智慧幼兒園工程的唯一示范園,多年來所推行的“大幼教”家園共育模式可以填補幼教領域的空白,引領幼教事業在實踐層面產生質的飛躍。
一提到幼教改革,絕大多數幼教工作者都會聚焦在幼兒園對于幼兒教育模式的不斷變革上,并逐步推廣出適應幼兒身心靈發展的先進的幼教模式,這方面的研究也不乏案例。然而,作為幼兒教育根基的家庭教育,雖然許多專家在“家園共育”方面有諸多研究和探索,但大多數都是停留在理念上,具體操作實踐探索比較少,也沒有實質性的突破。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雖早已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園共育也已引起廣大幼教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和重視,成為幼教改革和發展的一大趨勢。但是,怎樣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參與教育?更為重要的是當前家長教育理念、方式等參差不齊,誰來擔負起對家長的教育和身心靈的成長使命?使他們有能力擔負起配合參與幼兒園教育的職責?建立一套怎樣的機制才能合理地利用家長這個幼兒教育的“活的資源”呢?
縱觀前期研究和實踐,這個領域仍然是一片空白。現在的家長社會生存壓力較大、事務繁忙、素質不一、幼教理念多元化,并且對幼兒教育過多依賴幼兒園,卻忽視了自身在孩子成長教育中的根基教育作用。“家園共育”一直以來是幼教的短板。幼兒園缺乏家庭教育指導師,幼兒教師普遍缺乏對家庭教育的指導能力,年輕父母又缺少家庭教育指導的經驗,“隔代教育”更是無章可遁。近年來,各級政府主管部門逐漸意識到幼兒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經把“家園共育”擺上學前教育的重要位置。但現階段,“家園共育”尚處于發展初期,還未形成成熟的科學指導體系。為提升幼兒園“家園共育”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家園共育”的效率和效果,由國關工委牽頭,成立了中國智慧幼兒園工程,以泰安市東方貝貝幼兒園作為全國唯一一家示范園,負責推動“大幼教模式”工作。
幼教是指對3至6歲年齡階段幼兒所實施的教育。隨著社會發展,教育形勢的變化,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對幼教有更為寬泛的理解,這些理解統稱為幼教。從幼教的對象和范圍來看,我們提出如下大幼教概念:
大幼教,是指對0至6歲幼兒及與其相關人員,特別是家長的身、心、智等成長所實施的教育。
大幼教模式其內涵是以服務兒童生命成長為核心,以“兒童從出生開始就具有圓融具足的生命力量,就擁有適應世界的所有資源,他們天生就會朝向更好的生命狀態不斷努力,無需干預”的兒童觀為導向,建立起在幼兒教育階段以家長為主體,幼兒園教師為主導的家園共育新模式。在該模式中,幼兒園教育作為家庭教育的延伸,既支持兒童生命成長,又支持家長成長,是“雙系統支持生命成長”的建構模型。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為幼兒園進行品牌策劃,同時為更多的各種類型的幼兒家長及幼兒園從業人員提供差異化的家園共育模型的樣板與范式,促進幼兒教育階段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合作,更好地支持兒童生命成長,同時實現幼兒園由內而外品質的提升。
大幼教模式,圍繞支持兒童生命成長的核心目標,全面看待幼兒教育階段家長及幼兒教師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將中國傳統文化與國內國外的教育學、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等領域的知識進行高度融合,以支持家長成長和教師成長為抓手,幫助幼兒園的家長及教師的學習、成長、變化,進行跟蹤、督導,并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協助解決與支持。通過組織工作坊,幼兒園老師逐步成長為家庭教育指導師,能夠召開家長成長課,家長通過各類心靈工作坊,能夠成長為幼兒成長人生咨詢師導師,家長之間相互成長互助,形成家庭教育互助團隊。家長的成長使每個幼兒身邊都有2個專業的人生導師或心理咨詢師。家長和幼兒園合成一股合力,共同呵護幼兒成長,幼兒教育事半功倍。
1.建立一支導師隊伍。對幼兒教師、幼兒家長、家庭教育愛好者三類人群,開展三套涵蓋教育學、心理學及中國傳統文化等的體系課程,進行線上、線下服務及定期不定期的跟蹤督導。建立一支懂得心理學教育學專家型的教育團隊。
2.建立傳播網絡。在教育領域引入互聯網技術,除了家園共育的方式和方法,還從幼兒園品牌策劃、教育觀念、成長模型、成長形式等方面進行有效的實踐與推廣,充分利用網絡在線教育、實現探究數據留存與分析,從而有利于老師家長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也有效解決了因地域限制問題的支持與服務。
3.建立幫帶引領體系。三套課程與幼兒園品牌包裝,同時循環展開,為參與課題幼兒園長期提供可持續性的系統支持與服務。先從支持到幼兒園的教師成長開始,逐漸推進到支持幼兒園的家長成長。在不斷的支持和推進過程中,協助參與幼兒園的學習型團隊的打造,沉淀出一批有學習性,成長性的,既懂教育又會教育的教師團隊,循環支持到后續幼兒家長。以此形成良性循環。實現幼兒園由內而外的綻放。
4.幫助幼兒園建立自己的大幼教模式。
第一階段:通過對幼兒園進行3至6個月深入的教師成長培訓、家長課堂培訓,使幼兒教師、家長,真正認識孩子,了解孩子,學會自我情緒管理、有效傾聽與溝通。并通過自我成長學習應用于幼兒教育中,教育和引導幼兒學會自我管理。
第二階段:1至2年內以顧問的形式,督導參與幼兒園在實際工作中踐行,并督導幼兒教師在工作中對孩子的觀察和對家長的溝通分析,實現教師的自我提升和家庭教育的提升。幼師逐漸成為教育的引導者,家長教育的配合者,家園溝通和諧通暢,并吸引周邊一批家庭教育的追隨者。
第三階段:通過教師、家長、家庭教育追隨者的踐行,帶動園所家長及其周邊的家庭教育氛圍,以實驗幼兒園為基地,建立當地有影響力的家庭教育學會,協助政府、學校、培訓機構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為當地家庭教育開展儲備人才和創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