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保祥
(聊城市水城中學)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高中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其中的古文和古詩根本沒有進行更加深刻的講解,只是為了適應高考而去背誦一些有用的課文。以至于現在的高中生對于古文中的一些語言和文字根本沒有理解,對于我國的古代文學史也不是用心去了解,更有甚者花大把的時間去研究一些韓國的語言和文化。從而徹底的忽視了我國古文學的魅力,古文和白話文雖然有很大的不同,甚至一些古文有很多的生僻字,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這就是我國自己的文字。作為新中國的青年就有必要去學習古文,學習古人說話的技巧和獨特的情感表達方法,不會導致我國這么優秀的語言和藝術失傳。對于古文的學習并不一定要做到像古代大文豪可以出口成章的地步,也不需要整天的去死記硬背。只是希望在你年邁的時候可以領著兒孫出游,看到漫天的大雁向南飛去的時候可以對著高空說上那么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然后此情此景就可以對古人的情懷有所感觸。而不是在等孫兒問你的時候只知道一堆大鳥去南方過冬。
由于我國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其中不乏有很多的千古絕句,讓人一出口就頓感豪邁。在高中的語文學習中滲透傳統文化不僅可以讓我們當代高中生感受到民族榮譽感也可以讓他們對于古代圣人的道德品質有所學習,從而對于自己的言行去自發的規范。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還可以使語文課堂的內容更加的豐富,對于學生的品質有非常積極的影響,同時讓學生對于古代優秀詩詞進行賞析,使學生感受到傳承了幾千年都不過時的美感,從而對于古文學產生深厚的興趣。我國的歷史是非常的豐厚的,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就可以幫助當代高中生從最單純的角度去了解曾經的歷史氣息,對我國古代的發展史具有全方位的了解。另外,通過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和了解,就會對我國古老先輩們的智慧以及才華產生由衷的敬佩之情,對中華上下文化有更加清澈的理解,就會讓我國現代的高中生燃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與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在以后成長的路上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可以真正的理解“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從而培養自身豁達的情懷和對傳統文學的熱愛。
(一)對當前的教材更加深入地講解
當前的高中教材里所選取的古詩文,都是經過當代學者進行了充分分析和研究才確定下來的,在高中教材里面的每一篇古文和古詩都是包含著無限的美感和哲學的,每一篇都是我國文學傳承中的經典之作。因此,就要求現在的高中語文老師可以對于教材進行更加深刻的挖掘,使每一篇的古文和古詩里面所包含著的傳統文化進行剖析。然后在講課的過程中,打破以往應試教育的模式,不再針對高考試卷來進行語文學習,而是將重心放到傳統文化的教育上來,對于文章中的所包含的傳統文化進行講解和宣傳。從而讓學生了解到每一篇古文和古詩中所蘊含著的深刻哲理和情懷,從而對于古文和古詩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勸學》中,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這一句就是通過對比的手法來表達出只有見識了更高更遠的地方才會認識到自身的渺小,只有聽到過先前圣人的言論才知道原來世間還有這么大學問。通過極其謙卑的語言來表達出學習的重要性,這簡潔的一句話要比當今許多的大道理要通達的多,通過這些話來為后人傳達我國圣人不惜要活到老學到老的思想。以我國傳統的方式來對如今的學生進行勸學,就可以讓當今學生感受到自身的不足和與古人之間的差距。同時,一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表達出我國以前學者的一生夙愿,身在茅屋想的卻是大庇天下寒士,這種寬闊的胸懷沒有傳承下來,怎么對的起古代先賢的無私精神。在高中課本中,有太多的經典值得我們去用必生的時間追隨并傳承下來,至今,本人都在想如果可以穿越到以前,一定要到高中時期,把語文課再重新上一遍。
(二)對作者的時代背景充分地敘述
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悲哀和情懷,我們沒有生活到當初的時代里,就沒有資格去對古人的言論評說。但是,我們可以在學習的時候進入到古代文學的字里行間,充分地感受到古人在面對時代的巨輪下是如何用生命和信仰來為自身換取一世清高的。屈原的《離騷》情懷,從汨羅江的江水一直流傳至今,我想除非有一天汨羅江的江水流盡,那個站在江上放聲高歌的屈子是不是才會說一聲算了,然后就可以把萬千的感情徹底的傾訴到江水里,讓天下失意的人可以和其一起放生悲歌。“帝高陽之苗裔兮”到“其余心之可懲”為后人呈現出一代名門貴族的沒落,以及一位超脫自然,用盡畢生精力去想要報效的國家最終被帝王權術所拋棄的臣子是何其的悲哀與不幸,以至于最后妄圖用生命來喚醒自己所效忠的國家。我多當代的高中生應該對此產生激切的共鳴,不求身死去改變社會和國家,只求能夠以古為鑒來改變自身,保證自身的清高和氣節。無關學習,無關成績,只關乎古人的那份豁達情懷,所以在高中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將這些傳統的文化精華不斷的傳承下去,讓一代又一代的人能夠感受到汨羅江水的苦澀。
(三)通過一些課外活動來加深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滲透
當代的高中課本雖然有很多的經典與傳承,但是在語文教學中的時間也是有限的,即使不在高中了,不學語文了,對于我國古代文化的傳承也不能停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滲透。在上網的時候,可以把看日本動畫的時間分出一點來看一會百家講壇,聽一聽易中天的三國到底有多么爾虞我詐,聽一聽貂蟬的美貌是如何地讓人中龍鳳的呂布愛的驚天動地,聽一聽那個算盡人間陰謀的諸葛孔明是如何揮著淚水斬了自己得力學生的。關二爺的義薄云天,孔明的鞠躬盡瘁,這些是不能流失在歷史長河中的。這些我們就應該自己去尋找,自己去閱讀原著,然后增長自身的情懷與魄力。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我相信古人誠不欺我,我國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流傳至今的經典,都需要我國當代高中生去拜讀,去傳承。
總而言之,在高中的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的文化不僅可以從根本上提高當代高中生的語文成績,還可以使我國高中生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歷史中優秀的作品。穿越秦磚漢瓦所流傳到今天,我們不能讓他們停下,應該不斷的去進行傳承,從而可以讓我國的每一代人都能受到文學作品的熏陶,從而使每一代炎黃子孫都可以具備全面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