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霞萍
(浙江省新昌縣機關幼兒園)
繪畫是幼兒表達世界的一種方式,繪畫活動也是幼兒極其喜歡的一種藝術活動,幼兒在自發地運用線條、顏色進行想象和創造的過程中,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由于受到年齡和發展水平的限制,他們很多時候不知道想畫什么、怎么畫,因此需要教師通過談話,巧用語言讓幼兒更加清楚自己的創作意圖,營造寬松、溫暖的繪畫環境,保證繪畫活動的順利開展,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
幼兒的繪畫主題要來源于幼兒的生活經驗和每個兒童的個人經驗,教師只有喚醒并調動幼兒對已有經驗的情感,才能順利推動繪畫活動的展開,同時保證每位幼兒都投入到繪畫活動中并取得成功。在組織繪畫活動時,如果選擇了幼兒感興趣的題材,活動就成功了一半。那么怎樣選擇孩子感興趣的繪畫題材呢?首先,選擇的題材內容來源于孩子的生活符合孩子的認知水平及年齡特點。所以,教師基于對兒童生活及其所處的環境的了解而進行談話活動非常重要。
案例一:
在我們組織的一次繪畫活動中,教師通過談話喚起幼兒對雙休日最深刻的回憶,并且不斷引導幼兒回憶起更多的細節。
師:雙休日你們出去玩了嗎?去了哪里玩呀?雙休日你們是怎么安排的?
幼兒1:我們去釣魚了,好多好多的魚。
師:你們用什么釣魚呀?
幼兒1:釣魚竿,魚線,小魚會來吃鉤子上的小蚯蚓。
幼兒2:我們全家和其他一些朋友去燒烤了。
師:放在哪里燒烤,你能回憶出燒烤臺是怎么樣的嗎?
幼兒2:上面有一張網,我們把要烤的放在上面,下面是碳。
幼兒3:媽媽給我買衣服去了。
師:去了服裝店啊,店里面是什么樣的?擺放了什么東西?
幼兒3:有很多很多衣服,有裙子、褲子、衣服,都很漂亮。
師:你能回憶一下,把雙休日的活動記錄下來嗎?
在教師的談話引導下,3名幼兒分別創作了以下3幅作品。

從3幅作品中可以看出幼兒在教師的談話引導下,繪畫主題鮮明,畫面更加豐滿,而且表現得非常細致,如圖2,燒烤臺畫得惟妙惟肖,幼兒在談話中著重提到了燒烤臺,也突出了回憶的重點。幼兒把自己感興趣的畫了出來。可見,教師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題材作為繪畫和談話的主題,幼兒更能夠產生自己獨特的、深刻的情感體驗,創作出更加生動、立體的繪畫作品。
二、在談話中不斷細化繪畫內容,促進幼兒形象記憶、再造想象和創造性想象能力的發展
繪畫是視覺經驗的符號化表達,真實的繪畫源于觀察、感受和回憶。教師可以通過集體談話和個別談話理清孩子的表現重點,培養幼兒細微的觀察能力,進一步引導幼兒抓住圖畫中典型特征大膽表現。
案例二:
師:今天老師穿了什么衣服呀?頭發是怎樣的?我現在的姿勢是怎樣的?
幼:老師是長頭發,穿了毛衣和裙子,老師現在坐在椅子上。
師:老師旁邊還有什么呀?
幼:有玩具柜。
師:你在老師身上還看到了什么?
幼:老師戴了副眼鏡。

通過談話,幼兒對老師的觀察更加細微,教師的談話在這里起了深化觀察的作用,小朋友畫坐著的老師的動作、衣物,以及老師周圍的環境更加用心,非常生動。
案例三:
師:表情和動作對于畫人物很重要,你有觀察過家人表情和動作的經驗么?
幼兒1:昨天爸爸在茶幾上吃飯,我在看書,爸爸吃得很認真,沒有和我講過話。
師:哦,那今天就來畫畫爸爸媽媽的表情和動作吧。(提問時還會有些孩子默不作聲,甚至有些孩子不知道該畫些什么,我會根據孩子個人的情況去做細致引導。)
幼兒2:老師我不知道怎么畫。
師:哦,那你想沒想好要畫什么?
幼兒2:想好了,我想畫爸爸跳舞。其他小朋友在看。
師:那爸爸的動作是怎么樣的?
幼兒2:他穿著皮鞋,腳交叉跳舞
師:非常棒,你先畫自己的哪一部分呢?
幼兒2:我先畫頭……(通常說到這里,孩子就會自己提筆去作畫了。)

隨著幼兒身心水平的不斷成熟,對繪畫對象的感覺和觀察會逐步細致、具體,他們開始關心描畫細節,并以表現細節來突出繪畫對象的重點部分,隨著經驗的積累,表現的技法也日趨成熟,對物象的比例關系,透視縮短以及物體間的空間距離、遮擋關系等亦能憑直觀知覺表現出來。這就需要教師抓住教育契機,在談話中滲透一些常用的繪畫技巧,幫助幼兒更好地通過繪畫進行表達。
案例四:
在一次繪本閱讀過程中,幼兒發現繪本中出現了很多有趣的線條,老師抓住這一契機,通過談話幫助幼兒理解這些線條對畫面產生的影響,并且鼓勵幼兒在自己的繪畫作品中運用“動線”。
幼兒:老師,這些線條是什么呀?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這樣“動線”,表示物體在運動。
師:剛才,有小朋友發現了我們在繪本中會碰到的“動線”,你們能將動線放進你們的繪畫日記中去么?

圖7中幼兒使用波浪線表明了起風時人們顫抖的動作,圖8用斜線表示了人在跑步時的運動,圖9用Z字符號表示了睡覺打起了呼嚕。通過觀察到繪本的一些繪畫小技巧后,孩子們通過談話,進一步學習到了這些方法,并能靈活運用。
在繪畫過程中,教師的評價對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情感影響很大,它直接影響著幼兒的自信心、成功感的體驗。傳統評價只重視結果,注重對幼兒最終作品給予評價,而忽視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體驗,這種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兒童的作品,是不能讀懂幼兒作品的。這種不能用一顆童心去感悟幼兒作品的做法,不能對幼兒獨特思維予以肯定的做法極易扼殺幼兒的創造力。
有些時候幼兒的繪畫作品對于成人來說難以理解,如果不通過溝通,很難知曉他所想表達的內容,但是聽完孩子的描述后,就會立刻覺得畫面形象生動。
案例五:
師:能說說你畫得是什么?
幼兒:我們兩個人吵架,都變成了怪物想嚇唬對方。
師:哇,你畫得好生動,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在評價談話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平等地聽一聽孩子的講解,他畫畫的內容,用了什么技巧展示,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鼓勵孩子大膽交流,盡量創造一個寬松的氛圍,讓大家愿意說,喜歡說,通過對他人作品的欣賞和評價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繪畫水平。在評價交流中,可以從幼兒個人的成長發展來評價,盡可能地以欣賞的態度積極評價每一位幼兒的作品,具體來說,一方面,可以從幼兒創作過程中的興趣性、主動性、創造性、專注性、獨立性和堅持性以及繪畫習慣等方面進行評價。另一方面,可以把談話重點放在作品對幼兒個人來說的獨特性和新穎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