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順永
(山東省郯城重坊初級中學)
化學課外活動是化學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能增強學生對化學課學習的興趣,擴大和開拓學生的知識和視野,能鞏固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化學素養和能力。因此,無論怎樣高質量的課堂教學,都替代不了課外活動。那么,如何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化學課外活動呢?
每一個班級組建一個活動小組,人數最好不要超過10人。組長盡量選取化學成績優異且責任心強的同學擔任。同一個年級要選取一個責任心強、組織能力好的同學擔任“總組長”,以便作為老師的得力助手,幫助老師下通知、收材料,等等。
對于組長的選任,不要過于急,也不要必須選用學習成績非常優異的學生。因為組長的組織能力是活動小組最需要的,只要學生的品質允許,學科成績不要過多考慮。活動小組建立以后,宣布小組管理制度,要立即進行小組活動。小組以活動為載體,讓組員交流認識,逐步形成正確的小組輿論,籍以建立起團結、向上、文明的學習型小組。
1.小制作。如自制掛圖,從原子、分子的觀點解釋氧化汞受熱分解的示意圖。自制教具:向盛水的玻璃瓶中滴幾滴墨水,觀察顏色的變化,從而確信了“分子是不斷運動”的知識。代用品實驗:利用衛生室用過的生理鹽水瓶,輸液器的輸液管,進行裝置氣密性的檢查。然后再設想:如果在橡皮塞上插入一個用過的圓珠筆芯,又該怎樣檢查?
2.化學競賽。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文印設備,由教師編印具有探索性、思考性的講義,發給每一個同學,讓他們課余時間完成。也可以利用學校的黑板報,刊出一些例如“問題證答”“難題解答”“一題多解”等欄目。還可以刊出化學科普知識、化學知識的謎語、游戲,以及化學知識的巧計、巧用、巧算方法等。
3.參觀和參加生產實踐。所有的參觀和勞動都要進行事前的安全教育。該活動可以全體參加,也可以部分人或小組參加。參觀要與學習進度相結合。如學習“甲烷”時,到使用沼氣的家庭去參觀,請主人講述沼氣池的構造和“工作”的原理。學習“碳酸鈣”時,可以組織學生到石灰廠參觀,并且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聯系當前的溫室效應和地球變暖的現象,對學生加強“低碳生活”的思想教育。
4.家庭化學實踐。配合教材內容,讓學生利用家中可以找到的器皿和材料,自己動手加工、制作裝備,進行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家庭化學實驗的內容很廣,除課本外,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選題。
如用生石灰制石灰水,用麥稈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氣,觀察溶液的變化。用石灰水、食醋等實驗一些植物顏色的變化。用磁鐵從砂土中吸取鐵粉并撒入煤爐中,觀察是否火星四射。用熟石灰鑒別銨態氮肥,用灼燒法鑒別棉麻、毛或化纖制品,等等。
5.辦手抄報。這是一個每位學生都樂于參加的活動。學生可以就某一個章節出一期報紙,內容來源可以是網絡,可以是自我實踐的心得,還可以是小測驗,也可以是“化學歷史軼事”,等等。每一期都可以搞“手抄報展”,借以讓學生之間進行“學術交流”。同時,舉行評比活動,以此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有人認為,搞手抄報等活動占用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生會“玩野”,不好管理,會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這是種認識是片面的,相反,凡是那些在課外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同學,也都是勤于思考,樂于主動學習的學生,化學成績也都不差。同時,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時,和同學探討了動手程序、交流了心得,從而促進了學生人格的發展,提高了學生的適應能力合作能力。
化學課外活動的形式雖然多種多樣,但是化學實驗或與化學實驗有關的課外活動是中學化學教學了最基本、最普遍和最重要的活動形式,因此,每次化學課外活動都要有明確的活動目的、有周密的計劃、有充分的籌備,抓好預習環節和討論環節,讓學生多做多想、手腦并用,弄懂有關的科學原理和技術原理,鞏固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努力提高他們的興趣水平和認知水平。
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盡量地發揮學生的特長,要加強學生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努力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創造精神,培養他們的觀察和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開展每次課外活動,要比課內教學花費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精力,這就需要化學教師充分發揮愛崗敬業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開展化學課外活動時,還要重視做好安全教育、環保意識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總之,化學課外活動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而且可以配合課堂教學,實行因材施教,使學生擴大知識面、經受實踐鍛煉和發展智能,培養他們對化學的興趣,有利于他們發展特長和全面發展。因此,化學教師應該重視化學課外活動,并且要善于組織和指導化學課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