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雄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把“整本書閱讀與研討”視為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并列入學習任務群之中。北大中文系溫儒敏教授也說:“要想解決當前語文閱讀的功利化、碎片化、淺表化問題,一定要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相比于文選式教材單篇獨章的閱讀形式,整本書閱讀顯然更有利于學生閱讀經驗的建構、閱讀水平的提升和終身閱讀習慣的形成。目前,整本書閱讀這一板塊的研究還不是很成熟,尚處于“理論多于實踐”的探索階段。那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該如何有效地開展整本書閱讀呢?下面便是基于這一思考做的幾點嘗試。
整本書閱讀是相對于單篇文章的閱讀而言的,是讓學生能夠完完整整地進行一本書的閱讀。這種閱讀形式對學生的語言積累、情感淬煉與人格修養有著巨大的推進作用,理應引起教師和學生的充分重視。葉圣陶先生說過:“單篇短章的教材將會使學生眼花繚亂,心志不專,仿佛走進熱鬧的都市,看見許多東西,可是一樣也沒有看清楚。并且,讀慣了單篇短章,老是局促在小規模的范圍之中,魄力就不大了,等遇到規模較大的東西,比如兩百頁的一本小書,就會感到不容易對付。”尤其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所以,在閱讀上就更不能局限于短篇和單章,而是應該逐漸過渡到整本書的閱讀中來。對此,教師首先要端正自己對整本書閱讀的態度,并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以保證能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時對學生進行答疑解惑、點撥引導。畢竟,整本書閱讀不同于單篇文章的閱讀,對教師的文學素養要求更高,這就要求教師在端正認知態度之后,需要不斷地閱讀充電、提升自己,以便在教學中游刃有余地開展整本書閱讀與研討。
整本書閱讀不同于單篇文章的閱讀,即便是一二百頁的小書,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遍觀現今學生的閱讀現狀可以發現,很多高中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較為低下,即便是一本薄薄的小書,也不能堅持讀下去。所以,要想使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讀完一本整書,教師就要盡量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以此來提升學生閱讀的積極性。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一點眾人皆知。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墨子就在《墨子·所染》中說過:“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環境對人的影響與作用可見一斑。所以,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時,教師要注重閱讀氛圍的營造。比如,教師可以利用班級的黑板報、墻報等,設計一些有關閱讀的宣傳欄目,以提醒學生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另外,教師還可定期開展一些有關讀書的班級活動,比如“共讀一本書”活動,讓教師和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共同閱讀一本書,然后進行讀后的交流,分享閱讀成果或經驗,以此帶動整個班級都參與到整本書閱讀中來。
世界上經典的文學作品浩如煙海,每一個人窮其一生也不可能讀完。所以,在開展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關于閱讀的書目,教師要為學生進行相應的推薦,以幫助學生在眾多的文學作品中選取最適合他們閱讀的圖書。并且,現在又處于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各種網絡文學也異軍突起,這就使得現今很多課外讀物的質量良莠不齊。有些作品不僅對學生的閱讀會產生不良的影響,還會影響學生的價值觀。所以,教師要做好推薦的工作,幫助學生選取價值觀正確且富有價值的圖書。其實,如果學生能夠靜下心來閱讀那些文學經典,就可以發現,文學經典的趣味性并不低于那些所謂的快餐文化,而且還具有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這可以幫助學生收獲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至于如何選取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目,一個參考的方向就是結合書本中的課文,進行相關文本的延伸與輻射。比如,在學習《雷雨》《哈姆雷特》之后,如果學生對話劇感興趣,就可以為其推薦 《曹禺作品精選》《莎士比亞四大悲劇》等名家經典著作。
對學生進行閱讀的指導,是開展整本書閱讀的一個重要環節。畢竟整本書的閱讀不同于單篇文章的閱讀,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僅僅是瀏覽一遍,那么閱讀的效果將大打折扣。所以,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一些閱讀指導,以促進整本書閱讀的有效開展。至于如何進行指導,可以參考以下幾點:首先指導學生學會精讀和略讀,讓學生知道在什么地方精讀,什么地方瀏覽,這樣可以在保證閱讀質量的基礎上提升閱讀速度;其次,引導學生養成圈點勾畫的閱讀習慣,這對于學生理解整本書有著重要的作用;最后就是在進行一些長篇閱讀的時候,可以借助畫思維導圖的方式,來梳理整本書的脈絡結構,以此幫助學生全面清晰地把握書中的人物情節和思想內容,從而加深對整本書的理解。所以,教師要制定正確的閱讀策略,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以促進整本書閱讀的有效開展。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整本書閱讀,不僅是新課程理念的需求,更是語文教學發展的一個方向。所以,教師要對如何有效開展整本書閱讀進行積極的思考和嘗試,以促使這一閱讀形式推動語文教學的發展,也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