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義
(山東省曹縣樓莊鄉孫灣小學)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貫穿學生學習生涯始終的科目。而小學數學就是這個數學生涯的起點,是培養學生對數學興趣的開端,特別是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俗話說,興趣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已在無數行業中得到驗證。我們數學老師也要注意興趣對學生們的影響。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要想搞好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就要以興趣為指引,從培養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入手,使他們喜歡上數學,并進行自主思考。教師在導入階段要多下功夫,盡量把數學有趣的一面展現給學生。還可以把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展現給學生,讓他們明白數學在生活中的用處。培養他們用數學解決生活中問題的習慣。讓學生們了解學習數學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是有用處的,既使是簡單的加減法也能生活中有大用。即數學來自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在學生們建立初步的興趣后,教師的教學工作就可順利開展了,且事半功倍。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到數學的思維模式。學習數學的學生將來不一定從事數學相關的工作和研究,但在數學中學到的思維模式卻能影響到學生們的思考模式,從而提高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而要想習得這種模式,僅靠教學的說教是不夠的,需要學生們主動地去思考,也就是說思維模式的習得主要還是從思考中得來。因此,教師要想法設法引導學生們對在數學學習中主動去思考。首先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把時間多留給學生,讓學生有思考的時間與機會。然后運用適當的方法引導他們去思考。其中,創設情境就是一種比較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要多利用生活中的問題去創設情境,把生活情境轉化成數學問題去解決,從而在思考的過程中得到思維的鍛煉。還可以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因為生活中的問題往往有多種方法去解決,數學的學習也是為了服務于生活,當然也要從多方面去思考解題方法。從而鍛煉們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及多方面思考問題的能力。
數學應用廣泛,在生活中處處可見。許多學科的成熟都是以是否能建立數學模型為標志的。學好數學能為將來學習其他學科打下良好的基礎,且能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既然數學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那么教師在教學中也要以此為導向。在教學過程中不要過于注重講授一些細枝末節的技巧,而要上解決問題為目的,體現出數學的作用。這樣才能學到數學的精華。但觀察當下教學,許多學校仍然是以考試為導向,忽略了數學的實際運用。在這種導向下,學生很難獲得真正的數學能力。因此,教師要從貼近生活的問題著手,讓學生們尋找在解決這些問題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將理論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讓學生眼中的數學不再抽象,而是更加具體化。這樣才能習得真正的數學能力。
小組合作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如何結組,需要教師多下功夫研究。隨意的結組多數情況下不會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了解學生們的學習狀況及性格特點。了解整個班級學生的特點。只有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根據分組目標的不同進行合理的分組。如果結組適當,將來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許多教師認識不到小組合作的作用,認為效率底下,且經常達不到預期目標,小組合作變成了小組談話。這主要是因為對學生們不夠了解或是沒有設置明確的討論目的而導致的。不弄清這兩點,就無法合理分組,失去分組合作的意義。筆者認為分組合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的自主思考能力。并在此過程中鍛煉他們的合作能力。這樣在此過程中,學生們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們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把握方向,及時把學生們從離題的邊緣拉回來,回到討論的主題。討論完成后,教師還要根據討論情況進行總結,并與學生們進行交流。這樣才能使不同的學生都得到收獲,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
教師要對學生們的學習狀況及時進行評價,一是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進行總結,二是為了通過合理評價提高提高學生們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表現好的就說很好很棒,表現差的說要繼續努力。這樣的方式已不適應時代的發展。當下的小學生思維活躍自由,大多愿意聽到中肯的且符合自己個性的評語。因此,教師要多了解學生,以使通過合理新穎有趣的評語去激勵每一個學生。
[1]郭煥然.新課改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J].赤子,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