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元忠 王 嵐
學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往往與傳統教學思想和傳統教學手段有關。傳統的教學一般是貪多求全,面面俱到,教學形式單一,內容死板,學生興趣索然。課堂上常常出現老師在臺上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在臺下聽得昏昏欲睡。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因此,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成為高中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在多樣化的語文教學中,更要全面體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改變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方式,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為開展語文多樣性教學,我校將朗誦、課本劇、手抄報、演講、多媒體等教學方式引入語文課堂,為語文課堂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誦讀教學可以生成語感,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規范語言,加速口語與書面語的溝通;體驗美感,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激活思維,開拓體驗與想象的思維空間。運用朗讀來教語文,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朗讀方法,獲得一定的朗讀能力,才能在具體的課文教學中很好地運用朗讀。教師可運用范讀、放錄音、組織學生朗讀等方式進行語文教學;學生可通過群讀、個別讀、小組讀等方式去學語文。通過朗讀去感受、體驗課文的言語形式,以實現言語能力的獲得,提高學生朗讀的興趣,提升語文課堂的語文味。例如《為了忘卻的記念》:“但忽然得到一個可靠的消息,說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龍華警備司令部被槍斃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彈。原來如此!……”整個語段應是悲憤激烈的快節奏,但到“原來如此”應是濃重低沉的緩慢下來,直至進入“……”悄然無聲的停頓狀態。這種停頓狀態能夠醞釀出整個課堂的悄然無聲的氛圍,那就是全體同學在進行感情體驗和聯想創造的無限時空,是師生心靈中一個難忘的瞬間,是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境界。
課本劇演出活動對于活躍校園文化生活、培養學生的審美體驗和創新精神,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編演課本劇,學習、理解戲劇的有關知識是基礎中的基礎。例如教語文必修四中的《竇娥冤》,這篇元雜劇中涉及到許多雜劇的常識,旦、末、凈、丑;唱、科、白等等,學生對戲劇常識不愿學習,但為了能夠演好這部劇,就必然會花工夫去鉆研、了解元雜劇的常識和文中較難理解的古語,領會語言內涵。這些都要求學生有扎實的語文基礎知識,對話語言要規范,用詞要準確,句子要完整,對話要與人物性格相符合等等。所以編演過程是學生主動學習語文基礎的過程,也是訓練得到提高的過程。這種教學方式具有寓教于樂、強化教育的作用。
手抄報是一種可傳閱、可觀賞、也可張貼的報紙。在學校,手抄報更是第二課堂的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也是一種重要的語文作業手段。學生在制作這些手抄報的同時,既溫習了所學語文知識,又鍛煉了寫作能力,還提高了學生語文素養。同時,學生在傳閱手抄報的過程中,感受信息之廣泛、知識之浩瀚,并能對相關閱讀信息迅速進行匯總、辨析、討論、歸納、總結,最終把它變成一種綜合實踐的能力。
制作手抄報要依托教材,巧設主題,精心謀劃。生活五彩繽紛,學生通過捕捉生活,把生活中的時令節日、校園生活、禮儀法制、參觀游覽、新聞報道等制作成手抄報。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合作協調能力,還提高了學生語文素養。
演講式教學即在教師講課之前,先抽出三到五分鐘時間,讓一兩位同學依次登上講臺,要求他們態度大方,表情自然,用洪亮的聲音,完整、清楚地給同學們講一個內容。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話題,可以說愛好、講故事、說笑話、猜謎語、朗誦、說新聞、介紹一段自己摘抄的名言警句、讀一篇自己的日記或練筆等。老師可根據近幾年高考作文的熱點和時政熱點,幫助學生確定諸多話題,讓演講出色的學生臨時抽題目即興演講。演講方式從看稿到半脫稿到全脫稿,演講后應及時進行評論,以起到辨明事理、畫龍點睛、給演講者以鼓勵等作用。演講式教學既能活躍課堂氣氛,也能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釆用合理的現代教學媒體,運用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等手段將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以最優化的教學效果完成整個教學。多媒體教學技術對于現代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在語文教學中的推廣和應用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利于突出教學重點、分散難點、增加課堂的容量,提高教學效率;可以實現因材施教。例如,在教學余秋雨的散文《都江堰》時,由于地處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大多來自偏僻農村,沒有游覽過長城、都江堰,教師導入時播放了《長城》和《都江堰》的介紹片,讓學生形象直觀地了解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學設計,并讓學生將都江堰與長城進行對比,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對都江堰工程偉大的贊嘆和對李冰父子的熱情贊美之情。
在語文教學中,使用任何一種教學方式、手段都以服務于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目的。朗誦、課本劇、手抄報、演講、多媒體等教學方式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但任何一種模式的單一運用都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合理的措施,將多種教學方式運用到語文教學中,與傳統教學模式相輔相成、相互作用,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在教學中充分調動起學生,讓學生廣泛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調動他們的思維以及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