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娟
(福建省三明市沙縣翠綠小學)
數學課堂練習是學生獨立實踐的主要內容。它是新教學的補充和延續。心理學認為,正確的知識接收方式應該是從實踐到理解,從理解到實踐。這反映在教學規律中,就是學生需要通過實踐獲得知識和能力,然后再進行實踐。這也是一個不斷重復的過程。課堂練習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技能、促進思維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培養學生智力和能力、激發創造力的重要途徑。有效的實踐設計和方法,尊重學生的思維活動方式,突出思維活動的過程,以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基礎,密切關注學生的主觀世界,能夠幫助學生自主、全面地發展。然而,在實踐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新教學的研究上,很少涉及到設計、討論和實踐的改進。
小學數學課堂的設計與使用主要存在結構不平衡,內容單調,數量過大,偏離了重點,缺乏反饋等問題。為了促進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掌握知識和獲得學習技能,也為了讓學生學會運用已學的數學思維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應該基于課程標準的深度、教學材料的解讀、學生的理解層次,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評價,全面設計練習教學環節,包括它的類型、內容、數量、檢驗方法和反饋的方式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練習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課堂教學中,課堂練習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基于課程標準、教材、學習情境、教學目標,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和學習方法,培養思考的質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探索數學問題,最終解決生活問題。
單項練習的要求比較單一。新教材實施后,教材的重點或難點之一便是實踐。它也可以針對容易混淆的概念安排練習,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也可以在日常工作或試卷中發現問題和錯誤,以便及時糾正和糾正錯誤。新教材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就是屬于這類。這節課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進率,更重要的是了解1克和1千克實際有多重。為了做到這一點,練習時可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稱一稱、說一說等實踐活動,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從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觀念。
綜合練習課的目的是加深對知識的內在聯系和基本規律的理解和把握,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練習課的練習必須從簡單到復雜,教師應該設計一些難度較大的練習,但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練習題的難度要比單個練習的難度大。綜合練習課的設計有利于簡化知識歸納和問題解決。練習的安排應由淺到深,逐步完善。內容應與知識的傳播相聯系。例如,《圓》這一單元學習后,就可以設計將圓和之前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組合,進行計算組合后的不規則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練習,讓學生在有一定難度的練習中,適當探索討論,使教學活動充滿了智慧的挑戰。
新教材實踐設計的“質量”很高,它具有具體性和綜合性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出發,幫助學生掌握和鞏固新知識,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技能,鍛煉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當然,新教材的實踐設計也有不完善的一面,有的設計不夠精確,水平還需要調整,實踐的“量”不夠。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設計中,通過對教材的反復深度的解讀,把握每個問題的意圖,利用到其中每一個問題。既尊重教材,又不盲目使用,選擇其最佳用法,增強它的填充性、組合性而著稱,設計既符合教學目標,又符合學生實踐課題的特點。所以,在數學教學上,通過對學生練習的反復要求,將練習和教材相結合,這樣既滿足了教材使用,也滿足了學生的練習需求。
實踐設計的內容,即主題,應該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便于學生理解,語言應該簡單、有趣,讓學生耳目一新。比如下面的題,題目類型一:修路隊第一天修路72米,第二天修的米數是第一天的2倍少10米。第二天修路多少米?題目類型二:你知道鞋子的碼數和厘米數是怎樣換算的嗎?有這樣一個公式:鞋子的碼數=厘米數×2-10。你的鞋子是多少碼的?能算出你的鞋子是多少厘米嗎?顯然,兩個知識點是相似的,如果讓學生做一個乏味的題目,學生只是機械地完成,而這兩個練習的課程要求學生對現實生活有更多的了解,所以,在內容設計方面,我們要按照日常生活中的案例進行設計。
在實踐設計中,既要注意問題的形式,又要注意問題的思想內容。例如,在學習了圓的面積計算后,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李叔叔巧妙地利用一面墻來圍養雞場,已知他用長12.56米的竹籬笆圍成了一個半圓形的養雞場,請你想一想,這個養雞場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學生需要靈活地運用圓周長的公式進行計算。再如,在教學“按比例分配”后,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將下面方格圖中的梯形分成三個三角形,使它們的面積比為1∶2∶3。這些問題的設計使課堂在討論中積累了更豐富的學習資源,鞏固了新知識。在教材練習的基礎上,適當豐富問題的呈現形式,注重富有挑戰性和全面性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
《國家課程標準》指出:“全國數學教育的國家課程標準對所有學生來說,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但是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環境和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技能都是不同的,所以我們設計實踐題,應該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背景和思維特點,實踐設計必須設計成一個螺旋形,從易到難、水平、梯度,使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
課堂練習的設計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靈活的形式。例如,在教學表內乘法口訣時,我們要求學生能熟練地進行計算,即看到或聽到“幾乘幾”的算式,就能不假思索地說出結果,因此,在教學中必須讓學生反復練習。但是,如果只是機械地反復背誦,學生就會感到枯燥無味,所以,練習的形式應變單一為多樣。
數學習題課要根據知識的結構特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新課標的設計實踐要求,進行梯度層級上升、環環相扣、節奏明快的教學。課堂設計實踐中應合理選擇例題和練習,注意不同層次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情感上的滿足,同時更應注重學生將數學思維用于生活中這一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