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娜
就初中階段語文教學而言,綜合教學的現實任務是培育學生的創新水平,它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目前的語文教學慢慢朝著多元化的教學形式跨越,但是素質教育當中尤為關鍵的重點目的就是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初中語文老師需要把創新教育和語文教學緊緊地關聯在一起。
伴隨市場經濟體系的革新以及信息爆炸時代的到來,多元化、多途徑的信息接收方式促使人們的知識構成與知識存儲量出現了前無僅有的轉變。特別是青少年因為接受水平和電子實踐水平比較強,觸及到的網絡信息量繁多,在這樣的狀況下,創新初中語文教學形式已然變成了教學機制發展的必要,并且還是社會對創新型綜合素養人才培育的核心方向。而語文學科作為初中根本性課程,直接和學生的學習水平、認知水平以及創新水平有關,是確保其他課程能力的根本保證。因此,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應該把培養學生創新水平當作教學核心,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設定適當的教學計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創造性思維,最大程度地提高初中生的學習和認知水平。從目前國內的初中語文教學狀況來說,初中生語文教學機制對學生創新水平的培育始終存在諸多問題:第一,因為受到應試教育機制的干擾,現在我國大多數初中都是把考試和升學當作教學核心,整體教學方案從教學內容、課程設定到教學效率評估都是受到了應試教育的影響,老師的專注力關鍵匯聚在學生的考試成績以及應試能力方面,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水平基本上不會重視。長期以來,有些學生會慢慢出現反感學習的心態,逃避學習。第二,有些初中語文老師實際上對培養學生創新水平的認知觀念不足,難以依據新課改對強化學生創新水平的培養設定合理的教育計劃,讓溝通革新難以落實到實處。第三,大部分初中對學生的課堂教學方面具有很大的不足,基本上都是全程填鴨式的教育,同時課堂學習環境壓抑,難以落實對傳統教學形式的革新,嚴重約束了初中教學能力的提高。因此。初中時期一定要選用合理高效的創新型教學形式,轉變過去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但是初中語文老師也應該適當培育自我的革新知識水平以及意識,持續探究全新的教育模式,把培育學生創新水平當作教學目的之一,貫徹到課堂教學當中去。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能力遠遠比知識更加關鍵,由于知識是受約束性的,但是想象能力卻是不受約束的,想象才是知識的源頭。”由此可見,想象能力和創新水平是緊密相關、互相扶持的,它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能力,引發學生的創新想法。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老師應該用心挑選部分可以激起學生想象能力的知識點。比如一些文言文與古詩等等,學生經過了解詩句的意義就可以在腦海當中想象出詩句描繪的情景,運用想象力來引發學生的創新力以及創造性。比如,在教學《我愛這土地》一課時,老師首先讓學生熟讀課文,在學生認知了課文的意義以后,安排學生就怎樣畫出“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一情景開展小組探討。部分學生覺得應該畫一條大河,翻著巨浪的河而不是平靜的河。雖然這些探討看起來和詩句的認知沒有關系,可是它可以引起學生的進一步思考,同時培養學生的想象創造能力,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老師應該注重的是,挑選的課文要適合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特征,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進行豐富自由的想象,繼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
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當中,老師需要時常激勵學生們勇于提出疑問,彰顯個性,帶動學生的創新觀念與主動性。比如,在平時的教學過程當中,當學生主動回答疑問的時候,老師首先應該贊揚學生主動發言的態度,讓學生更加愿意主動回答問題,之后再探討學生的回答是否準確;當學生回答錯誤的時候,老師不應該馬上進行批評與指責,而是應該面帶微笑的讓學生坐下,和全班同學共同探究準確答案是什么。學生可能對問題出現質疑,這證明他們已經開始對問題進行思考,這也是創新的一個過程。所以,老師不單單應該激勵學生勇于訴說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且還應該激勵學生大膽去提出質疑,勇于創新。在教學當中引領學生從不同視角去看待問題,有助于學生生成一系列的思維邏輯和習慣,同時有助于學生總結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內容,啟示學生從以前的知識當中找到新的問題,繼而帶動學生提出疑惑的主動性。
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型的教學是符合現在教育需求的。而目前我國初中語文教學的關鍵教學目的與教學觀念,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時刻秉承創新教學觀念,持續對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進行完善,以保證中學生的創新能力獲得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