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榮
玄學是指古人依靠靈感術解讀預知將要發生和已經發生又沒有辦法解釋的事情,玄學就是對人類未知事物的意念解釋,也是人類對未知世界的客觀定義。其認識世界的思維特質是注重生命體驗、無法體系表述、缺乏明確邏輯、輕視積累訓練,在思維方式上與科學對立。玄學思維在科學日益昌明的現代并沒有消亡,尤其在具有長久歷史傳統或人文精神濃厚的領域中仍然是主導性思維。高中語文兼具歷史長久和人文精神濃厚兩大特點,玄學思維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思維特質。玄學思維在高中語文教學的表征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目前的漢語表述語境中,“功利”和“功名”的內涵難以區分,導致功利主義閱讀和傳統功名之上的科舉制度背景下的讀書相互混淆,默認功利主義閱讀就是讀書為獲取物質財富,社會地位的途徑,忽視自身成長的閱讀理念。因此,功利主義是追求促進目標實現的效率主義,其核心就是效率。具化在閱讀上,功利主義閱讀是追求效率的閱讀行為,它和追求功名利祿的功名閱讀不可等量齊觀。無功利閱讀強調閱讀的單純性——不必帶有強烈的目的的,至于閱讀目的不必預設,更談不上具化。
在高中語文教學領域,閱讀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途徑之一,是高中語文教學有效組成部分。高中語文教學必然存在教學目標,閱讀是實現高中語文教學目前的途徑。那么,追求閱讀的效率以期實現教學目標,是自然而然的。
無功利閱讀的誤區除了混淆“功利”與“功名”的內涵外,還在于忽視閱讀的時間背景。略去高中生在客觀上具有應試升學的要求,即便高中生自身也處于快速成長的人生階段,不可能在此階段進行無功利閱讀。無功利閱讀不追求目標,更談不上效率,把閱讀定義為行為慣性,試圖以行為慣性累積閱讀數量,自然而然達到無法預設和評估的質變。
高中語文源于過于長久的歷史,在傳統教學理念中,其概念內涵接近于教育的全部,使高中語文教學的負擔過重,學科性質泛化模糊。究其行為目標上來說,教學和教育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教學是指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教學行為的核心目標是技能。教育是一種教授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教育行為的核心目標是價值觀。所以,就教學層面而論,高中語文的核心是技能培養。高中語文一切技能最終都能夠歸結為較通俗的“聽、說、讀、寫”,即是信息的接受和輸出能力。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信息接受的主要途徑是閱讀,關于在玄學思維下的閱讀已于上文論述。在傳統的玄學思維中,主要以片段式短時的在受眾精神層面的感悟為主要形式存在,受眾通過無功利閱讀慣性中被動接受新信息在無意識中得到不可預設的精神成長,看重的是新信息在受眾精神上的感悟和情感體驗,并不注重新信息的生發過程及其本身的邏輯。
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表述能力應該在信息的接受和輸出的過程中得到訓練和提高,在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表述能力的過程中,相應會提升新信息的高度、擴大新信息的廣度、增強新信息的密度,使原本片段式的短時的精神感悟和情感體驗演變成真正的牢固的價值觀和意志品質。高中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應該循序漸進而又相輔相成的的過程。輕視通過閱讀在精神與情感上體驗與感悟用嚴謹綿密地語言表述出來,不但使學生的表述能力始終停留在“知之而不能言”的階段,而本身追求的精神成長和價值觀教育也是碎片化的,流于粗疏膚淺。目前的高中語文教學越來越傾向于語文學科的人文性,重視教學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熏陶引導,這一教學目標本身應該建立前二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基礎上。本身應該循漸進的教學步驟,在現實利益驅動和傳統的思維理念影響下難免急功近利,導致目前中學語文教學環境中忽視“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教學,使學生的語文核心能力長期停滯不前。
高中語文教學正在向兩個極端發展:其一,高中語文教學逐漸空心化,學科特性正在消失,高中語文教學過于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熏陶和灌輸,變成思想教育的工具;其二,高中語文教學仍在停留在具體化的知識積累上。但是就目前語文教學的現狀來說,知識積累缺乏系統類化,存儲的知識單一碎片化。在信息化時代,知識不應該儲備而是應該搜索利用。積累的目的是為了有由量變實現質變,但是高中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質變方向和質變標準,即“質”的定義不清晰。沒法就“質”的方向和標準分析儲存的知識,進而也無法系統訓練“量”以期快速有效實現“質變”。高中語文教學領域本身對于“訓練”談虎色變,以避免“文科理科化”的政治不正確。總而言之,高中語文教學重視知識積累但是知識是碎片化的,并不重視通過系統訓練將知識轉化成語文能力——信息的接受和輸出。高中語文教學的兩個極端發展,正在打造一個傳統的集體意識認可的才子——學富五車并且品德高尚,然而毫無實際意義。
高中語文教師的角色轉變,就在于有一個傳授結論性的積累性的知識的角色轉變成一個由學生自己獲得結論性的積累性的知識,進而指導訓練語文規律獲得結論的角色。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內容由語文知識轉變成語文規律,學生學習重點應該知識積累進化到材料分析,進而或者語文能力。在這個轉化過程中,必經過程即是系統訓練。
高中語文教學因為反對“文科理科化”使自己思維停留在傳統玄學主義層面上,用落后的思維反對有缺陷的進程,正在延阻高中語文教學由一門玄學轉變成現代社會科學的進程。語文教學不應背負千年歷史,也不是教育的全部。其定位應該是現代社會科學的一支,是一門有理論的可表述的目標明確的重訓練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