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亞峰
摘 要:在山東省菏澤市的一處建設工地上,發現了一艘古代沉船。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菏澤市文物事業管理處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古沉船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關鍵字:文物;考古;沉船
2010年9月17日,在山東省菏澤市的一處建設工地上,發現了一艘古代沉船。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菏澤市文物事業管理處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古沉船進行了搶救性發掘,至2011年8月7日,對古沉船的田野考古發掘工作已全部結束,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成果。
古沉船位于菏澤市市內的國貿中心建設工地B區,東距和平路約80米,北鄰菏澤網通公司。地處東經115°28′44.4″,北緯35°15′53.9″,距地表4.5米。出土時,船體基本上保持了沉沒時的姿態,首北尾南,近60°向右側翻(圖1)。沉船為木質內河單桅貨船,船型狹長,方首、方尾、平底,共分十二個艙。船長20.8米,寬4.44米,深1.3米。左舷外板已基本無存,船底板保存完整,右舷外板和舷伸甲板雖然有破裂、變形和錯位等現象,其諸列板尚在。12道艙壁板和尾封板的相對位置都非常明確,但艙壁板均腐朽嚴重。船體的用材主要是杉木。船舵處于船尾下方,屬于文獻記載中的懸掛式平衡舵(圖2)。四爪錨位于船首左側3.5米處,與船錨相連的錨鏈則向其西南方向延伸了約18米(圖3)。船舶推進有可能利用撐篙、拉纖、搖櫓和風帆等多種方式。
菏澤古沉船的結構,既有一般元代內河船舶的共性:如船底板和舷側外板的列數與《南船紀》所載一百五十料船的列數完全一致,也有其獨特的地方:弦側板列之間的接縫有對接和搭接兩種形式,其中,舷側板列采用搭接形式在我國的內河船上尚屬首例。另外,設置專門用于疏排積水的船艙、真正意義上的懸掛式平衡舵、完整的鐵質錨鏈等在我國也都是首次發現。
早在原始社會時期,這里就是海岱文化與中原文明的交匯區域,在中國古代文明起源中,具有重要而又獨特的地位。此后,這里又是齊魯文化與其他文化融合的橋梁和紐帶,經濟十分繁榮,被時人稱為“天下之中”。我們認為,這繁榮的背后,是與當時菏澤地區的湖澤遍布、河流縱橫、水運網絡發達分不開的。這條古沉船所處的位置,就是在元朝時期黃河北支的河床上。
目前,對菏澤元代沉船究竟來自于何方,是眾說紛紜,歸結起來,主要有“本地說”和“南來說”兩種觀點。
持“本地說”者,主要是來自當地一位長年居住在黃河邊上并從事于造船工作40余年的老船工。當他看到這條船時,他很熟悉地把每一個船艙的功用說的一清二楚。他認為,從船尾至船首依次是:第一艙是廚房,其后面是供奉神位的地方;第二艙是餐廳;第三艙是船主休息的地方;第四艙是腳箱(主要是疏排積水),是船上人員在船上活動時的一個左右通道;第五艙至第十艙是貨艙;第十一艙和十二艙則是船員的生活艙。同時,他還認為,從船的造型上看,此船應該是在黃河里行駛的船,并且是屬于上河船(洛陽以西的船)。上河船一般都是體形瘦長,與下河船(洛陽以東的船)相比,后者的船體則顯得比較短、比較寬。
對他的觀點,我們在實地的考古發掘中也進行了驗證,證明他所說的一些內容與我們所發現的一些考古現象是相吻合的。如在船尾處就出土了刻有“天地日月,國王父母”的青石雕牌位及銅香爐等;包括鍋、碗、盤、勺、灶、桌子在內的船載遺物,大多就出土于第一、二船艙里;第五艙至第十艙都發現了數量不等的已碳化的糧食;第十一、十二艙出土了瓷酒壺、銅漁網墜和包括剪刀、銅鏡在內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具等。
而筆者認為,此船應該是自南方沿運河北上路經此地的船只。這種認識,是基于對沉船的船體用材、制造工藝、船載遺物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后得出的。
經檢測證明,該船船體的主要用材是杉木。杉木,是我國特有的速生材樹種,古時主要分布于包括浙江、福建沿海山地在內的廣大江南地區,具有生長快,材質好,板材大,木材紋理通直,結構均勻,不翹不裂,耐腐性強,易加工等特點,是造船的上等之材,在南方的船舶上使用的較多。而黃河里船舶的用材,則多是本地的楊木、槐木和楝木等。
造船工藝方面,此船船弦外側板的連接方式有對接和搭接兩種,所謂對接,就是各列弦板的側口直接相對而連接,是元朝時期海船和內河船上最常用的制造工藝。搭接,就是弦外側板各板列之間依次相互疊壓成魚鱗狀,所以,這種連接方式又稱為魚鱗式搭接法,是更先進的一種連接工藝。之前,搭接工藝多見于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所發現的海船上,而在內河船上,這是首次發現。顯然,這種工藝是受到了海船制造工藝的影響。再者,在船的第一艙至第三艙內,發現了用較寬、較厚的竹片編織的席子,這種竹編席子應該是船棚之物,是南方地區在建造船舶上的船棚時普遍使用的棚頂材料。而北方的船棚則基本上都是用木材搭建的。
從船載遺物上看,在出土的眾多遺物中,除區域性較強的瓷器多為南方窯口生產的外,最值得注意的是壽山石雕降龍、伏虎二羅漢。眾周所知,壽山石雕,歷史上就是福州的特產。從考古資料上看,在福州地區南北朝時期的墓葬里,就出土了為數不少的用壽山石雕刻的石豬。到了唐、宋、元時期,壽山石雕更是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顯然,元代之前,對壽山石雕的使用,主要是流行于以福州為中心的江南地區。
菏澤古沉船是目前山東省內河流域發現的元代沉船中保存較好、較大的一艘,在全國也屬罕見。元代沉船的發現,為研究元代造船工藝提供了最為真實的實物標本;對運河史、蒙元時期魯西南地區的漕運史、河運交通及黃泛區之地形地貌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沉船所攜帶的類型豐富、器形精美的文物,對研究元代的社會發展史、上層社會文化生活和社會習俗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