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的稀缺性使掌握在政府職能部門手中的政府信息,變成了權力,獨占的“私有信息”往往就成為政府部門尋租的基本資源。政府部門信息尋租制約政府部門信息共享,影響了政府職能的發揮。政府部門信息共享的阻礙包括:本位主義和部門利益、共享風險因素、技術壁壘因素以及政府部門間的信任。因此要健全部門信息共享中利益協調的利益補償、調控、約束機制。
關鍵詞:政府部門;信息共享;利益協調
1 研究的問題:信息尋租的弊端及信息共享的重要性
(一)信息尋租問題的危害
狹義的尋租是指在現代社會中最多見的那些非生產性尋利行為,其尋租方式是運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制造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自由競爭的人為障礙,以維護既得利益,或者對既得利益進行重新分配。信息的稀缺性、不對稱性使政府的代理人角色更加突出,掌握在政府職能部門手中的政府信息,變成了權力,而這部分獨占的“私有信息”往往就成為政府部門尋租的基本資源與來源。
政府信息資源共享和政務協同已成為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關鍵任務。跨機構、高效率的網絡政務協同的實現也是建立在信息共享(尤其是跨部門信息共享)的基礎上。跨部門信息共享將潛在地提高政府部門行政工作效率和業績,為公民提供更好的服務。各部門對信息資源的分割或壟斷與共享需求與共享狀況的鮮明反差,極大地制約著政府公共服務效率、協調管理水平和應急響應能力。
(二)政府跨部門信息尋租的表現突出
近年來,對政務服務中的“信息孤島”研究的比較多,它指各個政府部門的信息來源彼此獨立、信息平臺相互排斥、信息處理難以關聯互助、信息運用不能互換互相的信息壁壘和信息堵塞現象。陳勇躍指出少數部門沒有大局觀念,“產權部門私有化”嚴重,對數據共享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造成大量數據重復建設,數據管理過于分散。孫平,梁戰平指出我國政府機關內部跨越行政隸屬關系的橫向信息共享一直欠缺。
(三)信息尋租問題獲得的關注程度
政府是市場經濟的看護人,提供的是公共產品,具有非營利性,但是現實中政府的部門利益使有關機構具有了理性“經濟人”的某些特征,主動利用信息尋租。政府部門信息尋租的邏輯在于:在政府部門壟斷信息使之成為稀缺資源并造成更大的信息不對稱后,其他部門的政治主體會由于信息獲取不充分,影響政績表現。
2 政府部門跨部門信息共享的障礙
(一)本位主義和部門利益
本位主義又稱部門本位主義,是指某些行政部門在思維和行為層面上表現出“部門主義”傾向。在思想認識上,政府部門主義認識問題視野狹窄,局限在“部門”角度,缺乏整體觀念;在決策措施上,政府部門主義局限于部門高度,不顧及部門決策的關聯性;在權力問題上,政府部門主義堅持部門行政權力本位,漠視甚至無視公民權利;在利益處理上,政府部門主義一方面將部門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淡視甚至無視公民利益;另一方面以利益為轉軸處理部門關系,表現為有利則爭,無力則推,不利則阻,他利則拖,分利則頂。政府機關各層次的工作人員一般都能接觸到特有的第一手資料,并由此產生一些思考,但由于工作分工的原因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傳統觀念,對于他們所掌握的涉及其他業務部門的信息,往往缺乏制度化的傳播與交流的渠道。
(二)共享風險因素
多數部門對信息資源共享可能帶來的風險有所顧忌,不少單位還以害怕引發信息安全問題為由拒絕為其他單位提供共享信息。政府部門信息共享中的共享風險因素包括共享過程中所涉及的信息安全問題、政務信息中的涉密信息部分以及部門或個人所關注的自身利益問題。
(三)技術壁壘
在信息系統實施過程中,由于“部門私有化”,不同用戶提供的數據可能來自于不同的途徑,其數據內容、格式和質量千差萬別,有時甚至會遇到數據格式不能轉換或數據轉換格式后丟失信息等棘手問題,嚴重阻礙了數據在跨部門和各軟件系統中的流動與共享。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政府從整體宏觀的角度對信息系統的發展把握不足,整個信息資源體系沒有統一的標準,對信息資源的作用機制沒有深刻理解。因此,解決政府跨部門的信息共享問題,要建立信息資源標準,實現主體數據庫集約化的數據環境,尋求一種穩定的數據邏輯結果來表達這些數據項集合,建立穩定的數據模型。
(四)政府部門間的信任
政府部門間的信任可以降低政府部門在信息共享與合作中的成本,提供其工作效率,從而更好地為社會公眾服務。政府部門之間相互的不信任是導致部門之間信息共享失敗的重要原因,而利益沖突是導致組織間不信任的重要原因。政府部門之間信任缺失影響了政府部門及時有效的利用信息資源進行決策。
3 部門信息共享中的利益協調的方式
(一)政府部門利益協調的基本原則
1.多贏互惠原則
利益沖突的協調最終取決于利益沖突各方力量間的制約關系。政府部門信息資源共享要充分考慮政府各部門主體利益需求的特點,在利益分配上投其所好好,遵循多贏的指導方針,使參與主體都得到利益的激勵,才能保障政府部門信息資源共享的健康運作。
2.利益結構最優原則
政府部門信息資源共享的利益協調并不是要將利益平均分配給給主體,而是要合理地確定不同時期的主體利益分配的最優比例,。也許在不同的條件下各主體的利益分配的比例不盡相同,比如在信息共享的起始階段,為了鼓勵其他部門信息共享,政府部門可能給予其相應的優惠措施或獎勵。協商制定出來的利益分配方案要靈活、彈性,以促進政府部門信息資源共享的可持續發展。
3.公平兼顧效率原則
政府信息資源共享的利益協調的原則要以公平為基礎,切忌不能為了維護某一部門的利益,而損壞其他部門的利益分配。為了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提高公共信息服務的水平,在利益分配時也要考慮到對效率的刺激作用,要對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嘉獎和鼓勵。endprint
(二)利益協調的主要機制
1.建立信息資源利益補償機制
在相關的法律法規沒有出臺之前,各部門是不會主動放棄原來既得的信息租金的,必須尋求一種過渡性的解決方法,建立一個利益補償機制,讓使用信息的部門以某種形式對提供信息的部門給予一定的補充。對于需要多部門支持的信息共享要求項目設計一定要精心優化。既要有共享價值,又要降低信息提供者的負擔。信息提供者的負擔越輕,越容易推進信息共享,所以共享內容的選擇要慎重,要實用精簡,不要有過多的細節數據。在速度上也要適度,能用批處理的方式就不要用實時的方式,以降低系統相互聯接的復雜性和安全性。對信息共享提供者的超額工作量,一定要有適當補償。對于額外增加的工作量與經費支出,應當有合理的補償措施,如增加編制,增加制作運行經費等。如果合理的補償長期得不到解決,將使得信息提供部門增加消極情緒,甚至系統逐漸癱瘓。
2.建立信息資源利益調控機制
消解信息資源共享中的利益矛盾,關鍵是建立有效的利益調控機制,即通過確立合理的、規范的利益分配機制,建立通暢的、有序的利益訴求表達和反饋渠道,運用科學有效的利益調解、監督和控制機制,及時化解利益矛盾。要用有外部效果的事情來推動政府各部門的合作,促進信息共享。
3.建立信息資源利益約束機制
確保政府信息資源共享各項制度的有效執行,還要建立規范的信息服務系統效益測評和監控體系,拓寬評價主體的范圍及相關性,科學設計用戶評價的權重,將評價結果納入年度目標管理考核范圍。同時,健全行政責任追究制度,強化違法違紀行為的懲處力度,通過嚴密的制度設計約束行為主體的自利傾向。
參考文獻
[1]龍健,政府基礎信息資源跨部門共享機制研究[D].北京大學,2013.
[2]龔立群,跨部門政府信息資源共享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2.
[3]董海欣,政府信息資源共享的機制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08.
[4]施雪華、孫發鋒,政府“大部制”面面觀[J]2008,中國行政管理.
[5]陳勇躍、夏火松,跨部門政府信息資源共享標準構建研究[J]2010,情報理論與實踐.
[6]楊興凱、王延章,面向信息共享的政府部門間信任研究綜述[J]2010,情報科學.
[7]楊會良、陳蘭杰,基于扎根理論的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2016,情報雜志.
作者簡介
袁萍(1990-),女,漢族,云南民族大學研究生,行政管理專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