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立民 / 青島電子學校
現代學徒制是產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載體和有效實現形式,也是國際上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和主導模式。現代學徒制是通過學校、企業的深度合作與教師、師傅的聯合傳授對學生進行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現代學徒制是職業教育主動服務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實現“弘揚工匠精神”的重要舉措。2015年8月,教育部辦公廳公布了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名單,青島作為計劃單列市入選,而青島電子學校正是青島市首批試點學校。
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最突出的特點是多主體育人。除了校內老師,學校會根據預先報名,雙向選擇,為學生選擇企業師傅。學校、師傅、家長、學生各負其責,在拜師儀式上,簽訂“現代學徒制拜師結對四方協議”書,結成教育共同體。
教育共同體的結成,為現代學徒制班學生的成長提供了多方保障:學校教師負責常規教育教學,在文化知識、專業理論學習及身心成長方面,對學生進行管理引導;企業師傅進行技能實踐能力培養,為學生提供企業文化、技能實踐、崗位對接等指導;家長負起生活、思想等方面的養育、教育責任;而學生由于與企業簽訂了協議,進行了拜師儀式,會在心理上產生“準社會人”的感受。多方面發揮作用,促使學生快速成長。
現代學徒制最大的優勢是統籌資源,合力育人,開放育人。學校重點把關,深入考察企業簽約資質。簽約后,企業成為育人主體,擔負著對簽約學徒培養的重任。學生定期到企業實訓,接軌社會,為學生從學生向“社會人”過渡做鋪墊。
青島電子學校以“一線九翼”為模式展開試點工作,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主線,以雙主體、雙導師、雙標準、雙課程、雙認證、雙文化、雙課堂、雙評價、雙身份為九翼,校企通力合作,全程并軌,全方位育人,為培養出德技雙馨的中職生而深度協作。
培養體系的構建決定著培養方式與質量,青島電子學校與簽約企業密切聯動,全面實施“八個共同”: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開發課程、制定教學計劃、編寫教材、建設實訓基地、培養師資、實施教學、進行學生評價。校企經過研究磋商,將教學過程進行細化安排,分為集群課程、專業強化、專業實踐、教學實習、頂崗實習。學生可以獨立工作后,企業將成熟的團隊輸送到合作企業,獨立承擔企業業務,為合作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并滿足學生自主意愿,提供學生自主創業的后續專業指導及運營支持。
現代學徒制為培養高素質實用型人才夯實了基礎。青島電子學校借助山東省骨干職教集團的資源優勢,與企業共同制定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共同研究實施方案,共同致力于現代學徒制課題研究。從最初的企業遴選接洽,到合作課程開發,從校企同步的招生面試拜師,到實踐授課培訓,一步一個腳印。
校企聯動為培養目標的精準定位提供了方向。青島海泰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業領導表示,職業教育所謂的學以致用,如果不跟市場、企業對接,是對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的不負責任,更是對員工積累資源的浪費。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的融入,通過教育提前介入,幫助準企業員工形成合理的價值觀,意義非凡。企業希望培養出介于一線員工和高級技術人員之間的一類“銜接”專業人才——工藝工程師,工藝工程師的一線實踐經驗和專業積累經驗是嫁接制造和研發的重要橋梁與推手。
企業的反饋明確了市場的需求點。青島三迪時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自2014年就開始接收電子學校3D立體設計與打印技術專業的學生實習、就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得到企業高度認可。
青島萬達影視產業園總裁陳遠鵬表示,萬達青島影視產業園作為國內乃至國際頂級電影制作園區,專業基礎技術人員緊缺,特別是不少崗位如燈、電、器材、后期等需要現場手把手師傅帶徒弟實踐操作,現代學徒制項目可以幫助企業解決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脫節的瓶頸,企業希望與學校合作,借助好萊塢頂級講師和專家的優勢資源打造業內專業技師。
企業對準員工的精準定位以及市場需求點,為學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畫出了明晰的培養脈絡。校企集聚合力,精細研究,圍繞試點項目組織教研室骨干教師、試點合作企業的專家,就人才培養標準、人才培養方案推進、課程開發、教學過程安排、管理制度建設、第三方考核評價、項目預算、年度具體實施計劃等方面進行專題研討,達成共識,形成建設任務書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使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學校試點專業基本形成校企合一的學生培養體系,探索創建“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切實提高學生崗位技能,真正培養出適合產業發展需求的專業技術人才,提升學生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的能力。
簽約時學校現代學徒制試點班企業導師和學校導師對工作流程和工作期待的詳細介紹,使學徒們明晰了未來專業學習、提升的目標和方向;師徒身份的確認,使現代學徒制從師徒情感、技術的長效融合等方面更具優勢。
2016級5班“數字媒體應用技術”班的一位家長,在孩子暑假參加現代學徒制實踐活動后,由衷地表示,一個月的跟崗學習,孩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到的知識和技術能直接應用,一些技術和商業化軟件也通過師傅的操作看到了效果。尤其是接觸了客戶,看到師傅按照客戶的要求精心制作,作品交付后客戶非常滿意,孩子感觸很深。
將學習課堂從學校轉到企業,學生獲得心理成長和技術成長。小黃是一名高二在校學生,在學徒期間,他不斷在挫折中磨煉,在師傅的指導下成長,憑借在學校打下的過硬基本功和實踐過程中不斷增長的才干,圓滿完成了公司交給的各項任務。如今他不僅是一名合格的學徒,更是能獨立完成影視后期制作各種細節的技術骨干,為他以后的職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小澤同學的“學徒”第一課是了解企業文化和熟悉企業設備,他的導師劉師傅說:“很高興你迅速適應企業課堂、企業環境,并激發出很好的學習狀態。我相信你會在學徒制模式下迅速成長起來。”
現代學徒制以“浸潤式”的培養模式,使學生將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的身份融合,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華麗轉身,校企攜手,分擔共享,取得了理想的培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