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麗
閱讀不僅對初中語文教學有重要的地位,它對于初中學生的整個人生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閱讀的作用對于每一個真正走進它的人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獲,不管是對人生的啟迪,還是對心靈的滌蕩,以及對視野的開闊,都有著重大意義。當我們不得不待在一個地方的時候,閱讀可以帶著你的思想去到遙遠的地方。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剛剛步入青春期,思想、心智漸漸地走向成熟。所以閱讀對于初中生的教育至關重要,它可以讓初中生在充分的閱讀過程中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溫暖,這對學生價值觀的完善,視野的開闊,審美情趣的培養,都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
閱讀教學中的困惑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來自學生,大部分學生在由于閱讀積累的缺失,在面對閱讀大段文字時不知從何下手,甚至沒有足夠的耐心去閱讀和理解文本信息,對于長篇的文本不能獲得有效的信息,因而對閱讀產生恐懼感。由于閱讀的缺失,導致學生的語言表達也十分蒼白,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想法。在閱讀練習中,無法享受到閱讀帶來的樂趣,使他們認為閱讀是一件無趣的事情。以上是初中生們在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困惑。
另一部分來自教師們的困惑,部分老師忽略了課堂上課本教學是進行閱讀教學的好機會,在進行課本教學的同時,就可以培養初中生的閱讀興趣以及他們的閱讀能力。也有部分老師苦于尋找不到一條行之有效的閱讀策略,不僅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無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更有甚者急功近利,無視了孩子成長的規律,特別是在培養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這件事上,越著急效果越不如人意。閱讀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慢慢培養的。還有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沒有制定有效、合理的教學計劃,在課堂上隨性發揮。要想解決閱讀教學中的這些困惑,作為教師,就必須進行深刻的反思并且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只有建立了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才有可能讓學生們更進一步地走進閱讀。早讀課就是一個培養閱讀氛圍的好時間段,早晨乃一天之始,學生精力充沛,在這個時間段閱讀是最好不過的。但有部分老師則會占用這個時間段來做一些其它的事情,甚至拿來講課。這樣的做法不僅是學生失去了一個培養閱讀習慣的好時間段,早讀課也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義。
除了早讀課,老師在教學進度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每月開設一節閱讀課,學生可以帶著自己最喜歡的書籍,不管什么書只要是學生想看的,在課堂上大家一起進行閱讀。早年我在一本書上讀到,美國的小學生會舉行一天睡衣日和閱讀日,讓孩子穿著舒適的睡衣帶著喜歡的書到學校進行閱讀,這個新聞給了我很多感觸。雖然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國情,但是我們也可以學習這樣的精神。即使無法要求孩子們穿著睡衣到學校,我們也可以開設閱讀課,盡量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我經過不斷地實驗,在閱讀課結束前十分鐘可以讓學生對這節閱讀課學到的、體會到的進行分享。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在進行一篇課文或者練習的講解時,老師可以拋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讓他們學會在閱讀的過程中探索,減少對教師的依賴,養成獨立思考的自學習慣。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這一過程,改變以往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讓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自行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學會允許不同答案的出現,并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答案永遠不會只有一個,老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想法,畢竟“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特別是在閱讀這件事上,每個人能從中獲得的體會都不會一樣。老師要學會尊重每個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如果只是要培養一個個說出標準答案的學生,只會扼殺學生的獨立思想和創造性。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避免枯燥無味,也不可以過度地依賴多媒體課件。閱讀教學重要的是對學生情感的激發,讓他們深入地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以引起學生的共鳴,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閱讀效果。注重情感的培養,才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感受到閱讀的美好。
只有課本上和練習上的東西也是遠遠不夠的,閱讀需要大量的、長時間的積累,不可以急功近利、囫圇吞棗,需要慢慢地去消化,循序漸進、有梯度的進行閱讀訓練。
在初中語文的閱讀學習中,我們要懂得合理地運用有效的策略,還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墨守成規,不思變通,而是要努力開拓,大膽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使閱讀教學能夠得以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