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奮
立德樹人,就是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語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并存的學科,我們的語文教學到底要給學生怎樣的人文教育?筆者認為,人文性就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得到的人文教育和人文素養,它包括健全的人格,豐富的情感,較高的審美情趣,對學習生活抱有的正確態度,以及對社會人生的正確看法。筆者認為在人文教育中最重要應該是生命教育,即對自我生命的正確理解和認知。因為生命是唯一的,是最寶貴的,也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礎。
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如何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
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生命觀,就是要讓學生明白生命是寶貴的,善待生命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努力讓生命過得有價值。
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所有的人,都只是天地間的過客,如何度過這短暫的幾十年是人類的終極之問。對于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來說,積極入世,建功立業是他們終生追求的目標。
在學習曹操的《短歌行》時,詩歌開頭詩人感慨“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筆者問學生,從整首詩來看,曹操為什么而憂,他算不算是一個消極的人?學生探究后得出,曹操憂的是生命短暫,人才難得,自己功業難成,所以他希望能廣攬天下英才,成就周公一樣的事業,所以這里的“憂”體現的是曹操對實現生命價值的渴望,是他積極入世的表現,所以他并不是一個消極的人。
結合課文,筆者又向學生介紹了古人追求“三立”的傳統:立德、立功、立言,讓學生明白,古人的生命狀態是積極進取的。并介紹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明白“死是一件不必急著實現的事情,它會自然來到”?;钪?,我們就要好好地對待生命,要有所作為!
學習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第一課《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后,筆者在總結時,談到在我國社會發展中存在諸多問題與不足時,鼓勵學生要學習孔子的擔當精神,不能只考慮自己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應該以國家的富強和社會的進步為己任,不要成為錢理群筆下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在追求生命價值的過程中,難免會遭遇困境。生命教育,要引導學生正確地對待生命中的困境。
人生在世,難免經歷坎坷?,F在的學生生活在競爭日益激烈、社會對人才要求更高的今天,他們也有自己的苦惱:學業壓力大,父母期望較高,成績不夠突出,沒有朋友欣賞,父母離異等等。有的學生在老師父母的正確引導下,能正確對待這些,也有學生非常痛苦,難以面對。當然,這些問題都比較復雜,但我們的語文課也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體現育人的功能。
蘇軾的《赤壁賦》,是一篇很重要的生命教育材料,蘇軾在春風得意的時候,因“烏臺詩案”差點送命,最后被貶到黃州,做一個閑職。他沮喪、郁悶,但無力改變現狀,可貴的是他沒有被困境打倒,而是用智慧實現了生命的突圍。教學時,筆者讓學生研讀三四兩段,談談作者進行了怎樣的內心掙扎,他的心路歷程又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學生探究后明白,蘇軾覺得在短暫的生命中,沒辦法像曹操那樣建功立業,更沒辦法抱明月而長終,“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莫取”,如果回到朝廷不是“吾之所有”,就不去糾結還能不能官復原職,能不能實現政治抱負,只要好好享受這清風明月即可。他放下了,看開了,于是山中訪道,赤壁泛舟,面對生活的打擊,他選擇了“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的心路歷程啟示我們,在困境中,我們要學會接受自己不能改變的東西,如生命的短暫,如自己的被貶。與其心情郁悶,不如善待自己的生命,好好享受當下。
善待生命,關鍵要引導學生提升生命的質量,追求幸福的人生。
幸福的人生也許需要很多條件,但基本的問題是如果沒有形成正確的觀念,處理不好,往往會影響人生的幸福。如現在社會應該樹立怎樣的財富觀,怎樣的婚姻愛情觀?
如學習《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時,筆者引導學生聯系現實,說說孔子思想的現實意義以及我們要樹立怎樣的財富觀?
學生聯想到社會上的不法商人,認識到孔子思想具有的現實意義,都認為要樹立“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觀念,應該學習李彥宏、馬云、俞敏洪等人,在為社會創造巨大價值的同時,也獲取自己的財富。有些學生還表示如果有一天自己“發達了”,也要學習比爾蓋茨、巴菲特、牛根生等人,將自己的財富回饋社會,造福人民。
在學習《氓》《孔雀東南飛》時,筆者就通過課堂探究和課后寫隨筆的方式,讓學生對愛情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睹ァ肥敲鑼懝糯訍矍楸瘎〉墓适?,在分析課文以后,筆者問學生,造成女主人公愛情悲劇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合作探究后得出:是男子的變心,是女主人公年長色衰;是當時的社會風氣;是男尊女卑的社會問題等。筆者追問,女子自己有沒有過錯?重回文本,有學生就從文章的開頭發現,氓是一個花言巧語的人,而且在沒有媒人的情況下就想讓女主人公跟他走,女主人公沒有答應他時,他還發怒,可見氓是一個不遵守規矩、會花言巧語并且容易動怒的人,并不是一個理想的伴侶,可惜主人公沉溺于愛情之中,在“泣涕漣漣”和“載笑載言”中忽視了這些??梢姡魅斯榍皩γチ私馍跎俚那闆r下,就草率答應了秋天的婚期,后來被氓遺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自己的草率決定。所以,戀愛的時候,充分了解對方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充分了解對方的三觀、性格、人品后,才能決定是否繼續發展下去,而不能像現在有些年輕人那樣,只看對方是否貌美多金。
生命教育,應該貫徹在教育的始終,應該貫穿于所有的課程中。因為生命是如此美好,而又是如此脆弱,如此的容易誤入歧途。路漫漫其修遠兮,筆者還會在以后的語文教學中繼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