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敏紅
現今的人正在走向和平對話的時代,對話已經成為如今這個時代的代名詞。無論是人與人之間,還是國與國之間,人類都越來越傾向于通過對話的形式來解決問題。那么,當涉及到教學問題時,教師與學生也會傾向于通過對話的形式來解決學習問題。從而為“對話式”閱讀教學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指導。
在以往的教學中,師生地位一直都是教師高于學生,一切問題都是由教師所提出,一切的答案也是教師說了算,學生在教學關系中處于被動的狀態,在教師面前,學生只有服從,這樣的教學形式是不可能讓師生之間形成真實的對話交流關系。但隨著時代的進步,網絡的普及程度不斷提高并逐步深入到教學領域中,隨著網絡對于教學的深入,教師的權威性受到了極大的挑戰。教師的教學不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渠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愛好通過網絡獲取自己所需的教學資源。因此,“對話式”閱讀教學便成了重新構造師生關系的重要方式。
就東方而言,“對話式”教學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在孔子周游列國的過程中,孔子就采用的是“對話式”教學的方式。在學習過程中,先由孔子或者學生提出一個問題,然后學生去思考,等到學生達到第一個疑惑點時,孔子則給予學生點撥一下,然后學生經過孔子的點撥再繼續思考,等學生到達第二個疑惑點時,孔子再給予學生一點幫助,最后學生便能夠對問題豁然開朗。再從西方來看,最早談論到“對話式”教學的是古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他在《理想國》中,著重強調了在師生之間使用對話式的形式進行教學。而柏拉圖的學生蘇格拉底也是通過“對話”的方式來進行教學。蘇格拉底的“對話式”教學就是通過與他人交談,在交談中連續不斷地向其他人提出問題,一步一步地把人引入到更深入的問題中去,讓學生在問題中不斷地去思考,最后得出結論。
在我國,“對話式”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許多專家都發表了自己對于“對話式”閱讀教學方法的看法,并做了相應的一些針對性研究。其次,目前許多沿海發達地區都逐步在進行課堂改革,對原有的課堂形式進行“對話式”課堂的轉變,“對話式”閱讀教學的普及程度將會越來越高。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還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教學的中心仍然是教師,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教師而展開的。學生仍然是對教師的話言聽計從,缺少對問題質疑的能力。
課堂分組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每個人都能夠在討論中充分地展示自己。但實際情況確實很多學生對于分組學習并沒有積極性,很難形成與他人交流與合作和習慣。
如今的教學方式太過于單一,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夠。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沒有經常更新與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審美疲勞,對課堂產生厭煩心理。
“對話式”閱讀教學主要的一點就是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誰都不是教學的主導者。在這種關系中,學生可以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也能夠更主動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在以往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權威極高,學生對于教師的話只能夠聽之任之,即便自己是正確的,也不敢提出反對意見。但通過“對話式”閱讀教學的方法,教師的權威得到了一定的保證,但又不至于導致學生對教師過于畏懼而不敢發言,從而幫助教師對學生有更多的了解與關心,促進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
在新時期高中語文“對話式”閱讀教學方法的前提下,教師不再是教學中的主導者,學生也不再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由原本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到學生教老師,師生互助的學習方式進行轉變,使得教學活動充滿更多的可能性和色彩。
新時期高中語文“對話式”閱讀教學是符合時代變化與要求的,而“對話式”閱讀教學方法則代表著高中語文教學方法的未來方向,它不僅能夠更好地促進高中學生語文成績和文學修養的形成,更為新的師生關系的形成提供了有效措施。“對話式”閱讀教學方法最大化地釋放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讓高中語文教學充滿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