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鴻
為了落實新課改課程整合理念,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其它課程的優(yōu)勢,著力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深入挖掘課堂教學效益,為學生學習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我們摸索出一種“分組實驗式”語文課堂教學方式。
1.劃分“實驗組”
如果假定班額為60人,其中至少有16到20名基礎中上的學生。這時,每6人分為一組,可組成10個“實驗組”,在每組中至少安排1到2名中上學生,并制定為本小組學習活動的組織者,策劃者和學習任務的最終擔負者。
這些“小老師”是教與學的紐帶,是教的有力延伸者,也是學的有力實施者和富有影響力的榜樣,他們將保證小組學習活動的正常開展,并帶動影響小組成員都能取得一定的效益。
2.教室的安排
打破原有教室的布置格局,將每兩張課桌并放為一組,縱向擺成三列,中間一行安排四組,其余兩列各安排三組。這樣共需課桌20張,比平常減少10張,然后可拿出3、4張橫靠在教室后墻,供學生放置其余物品。“小老師”可固定坐在并著的桌子的兩個頂頭,也可將一頭空出來,讓“活動積極者”來坐,以示激動,而且一個學習段評比一次,一般有六個主學習段,這就保證了小組其他成員都能坐上一回 “活動積極者”的激勵座位。
3.“學習段”的劃分
現(xiàn)行初中語文教材,一般由六個單元組成,每單元各包括精講課文和自讀課文3至4篇,以及一個語文綜合性實踐。
另外,每學期的教學實踐,一般為20周。我們將每兩周半的時間和一個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設置為一個學習段,這樣,就可分出六個學習段,即用15周的時間,可完成六個單元的教學任務。其余5周的時間,可用于作文訓練,組建較大的語文專題研討會,檢測考試,留給“學困生”去查漏補缺或者讓“特長生”看自己喜歡的書籍。
這六個學習段,又可根據(jù)單元課文篇目的多少分成若干“學習小段”。
4.每一“學習小段”的具體操作程序(下面以篇幅中等,需3課時的精講課文為例。)
第一步,即第1課時的操作
首先,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電教設備,快捷準確地導入新課,并對新課內(nèi)容作必要的展示和講授。展示和講授的內(nèi)容涉及作者簡介,寫作的時代背景,文體特點,以及生字、生詞,難句子和重點語句,從而達到疏通文意,啟動學生自學興趣的目的。這一過程可用10—20分鐘時間。
之后,教師緊扣《課標》和實際學情,展示或印發(fā)出本的小段各小組學習活動的具體要求。要求可包括,明確知識點,掌握結構、理清脈絡,了解寫作特點,概括中心主題,歸結學習心得,做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拓展,以及摘抄積累和課堂練習題等等。
在教師的講授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聽清講授的內(nèi)容;看清展示的任務;寫清新課的筆記,為小組活動,為自主學習做好“熱身”。
同時,教師向各學習組發(fā)放預先印制好的“實驗報告”。
空白“實驗報告”上印有本學習小段全部的活動任務,這些任務是學生進行實驗活動的目標,也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驅動器”。這一過程可用5分鐘。
第二步,即第1課時的20—25分鐘和第2課時45分鐘的操作
在這段時間里,各實驗小組,在“小老師”的安排下,分工協(xié)作地活動起來,可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對照任務要求集體完成一份有較高質(zhì)量的“實驗報告”。
學生在課堂上活動期間,教師巡回督查指導,讓每位學生認真做好活動筆記,并鼓勵學生當堂或在報告中提出有創(chuàng)新的見解或提出新的問題。第二課時結束時,由“小老師”整理遞交本小組的“實驗報告”。
這樣,教師可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批閱,并針對學生存在的普遍性問題修正教案,為第三課時的教學做好準備。
第三步,即第3課時45分鐘的操作
首先,教師歸納概述各小組報告中的異同點,并返還各組的報告。這一過程用5—10分鐘的時間。
其次,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利用電教設施展出各小組有價值的不同點,并由教師主持展開自由辯論,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和歸結。其目的是為了 “異中求同”,達到共識,也當然允許存在多種答案的結果,以此鼓勵開掘學生發(fā)散性的思維。學生自由發(fā)言并做好自己的筆記。
然后,教師對各小組本次“實驗報告”的質(zhì)量作出明確的評判,并通報本次活動中的優(yōu)勝小組,給予表揚。這一過程可用15—20分鐘的時間。
最后,教師依據(jù)上交的“實驗報告”,小結本“學習小段”,并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出各小組都未觸及到的一些重要問題,同時給予明確的講授,以引起全體學生的注意。
在布置適當?shù)恼n后作業(yè)及預習后,宣布本“學習小段”的語文實驗結束。這一過程可用10—15分鐘時間。
1.教師應依據(jù)《課標》和實際學情,認真準備課件和書寫教案,以“學習小段”為單位,以“學習段”為整體,零整結合,宏觀統(tǒng)籌教學任務和學生的求知需要。
2.教師除正案,還必須有“修正案”。“修正案”是為了解決督導過程中、批閱小組報告時、自由辯論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同時,要及時撰寫教學后記。不但是正案的充實和反思,也是積累教學經(jīng)驗,撰寫教學論文的第一手素材。
3.教師要摸清學生情況,合理劃分“學習組”,并定期重組,注重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著力營造互相管理、互相幫助的氛圍。
4.每個學習小段的時間長短,依課文內(nèi)容的深淺,篇幅的長短和《課標》要求的主次而靈活制定。
5.備課階段,教師要依據(jù)《課標》,精心設置“實驗報告”上的任務,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各個層面上學生都能活動起來。同時,教師要提前印制好“實驗報告”。
6.教師既要注重“實驗報告”的質(zhì)量,以求“尖子生”的培養(yǎng);更要注重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
7.教師在每個學習段完成以后,要求每個學習組遞交階段性的總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