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民
新課標中就強調了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方式,其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知識的狀態,有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可以提升教學效果,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對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有效的培養,這就需要教師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發揮出合作學習的作用。
該學習方式的中心就是合作,而要進行合作需要具備三個條件,首先是有相同的目標,就是學生在學習中的共同學習任務,學生需要通過合作掌握和完成學習任務;其次,需要具有清楚的分工,小組合作學習中容易出現不能調動全部學生積極性的情況,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讓所有全部積極的參與進去,就需要進行清楚的分工,由大家一起完成學習任務,讓所有組員都要發言和展示,進而掌握新知識。最后一個條件是不同的知識背景。學生在知識儲備以及學習基礎上是有限的,因此教師在設置學習任務時需要結合學生的情況,設計學生可以完成的任務,讓教學可以順利的進行下去,提高課堂互動效果。教師需要全面利用每個學生的不同生活經驗及知識基礎,組員共同努力,一起發現及解決問題,在交流中不斷進步,可以分享自己的觀點,加強團隊力量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合作學習就是小組學習,因此要想其能充分的發揮出作用,就需要科學的建立小組,這是該學習方式開展的基礎,當前很多教師在給學生分組時一般都是按照座位順序,沒有注重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情況,使得每個小組在綜合水平上具有較大的差距,讓學生無法積極的投入到合作學習中。因此,教師在分組時需要全面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確保科學、有效的分組。
要想學生可以積極的參與到合作學習中,提高對其重視程度,就需要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但是因為當前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中一部分在成長中就養成了任性、自私、驕傲的個性,缺乏合作意識,這就限制了該教學模式的開展。因此,教師需要在班級中建立互補組,在每個小組中都需要有優等生和學困生,讓他們可以加強合作意識,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還有利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教師要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還可以通過競賽的方法來實現。比如,在《哈姆萊特》教學中,因為劇中的角色數量比較多,學生在學習中比較困難,無法區分清各個角色之間的關系,這時教師就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競演,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所有的學生都積極的參與進來,平時不愛和同學交流的學生也會主動的參與進來,學生在小組中積極的討論角色,可以有效提升他們的交流及合作學習意識。加強學生這一意識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在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可以通過小組進討論,進而找出解決答案,可以有效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及效果。
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習慣了跟著教師的思路走,自己能思考的很少,這就使得學生無法真正的掌握知識,無法有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這就需要讓學生可以思考,通過設計問題對學生進行啟發,讓學生可以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及討論,進而在和組員思維碰撞的過程中激活他們的思維,提升他們的能力。比如,在學習《荷塘月色》時,教師就可以進行小組討論,在文章中月光下的荷塘很美好,作者在這種環境下讓不寧靜的心得到了暫時的寧靜,提問學生作者內心為什么不寧靜?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通過這樣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啟發,學生可以積極的進行討論,結合課文中的內容或者是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自己的想法,長期如此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的思維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發展。
教師在教學中還需要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習技能,進而提高教學質量。羅米索斯基把小組合作技能總結為七方面,分別是情感和態度、尋求與提供信息、提議、支持與擴充、引導和阻止、異議還有概括。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讓學生認識到合作技能的重要性,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可以尊重其他學生的意見,可以學會聆聽等。比如,在《老人與海》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提問學生桑迪亞哥是一個怎樣的老人,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得出結論,每個小組都有不同的意見,有的小組覺得其是一個成功者,其永不言敗,能夠堅持出海,可以看出其拼搏的勇氣;還有的小組認為其是失敗的,因為其捕到的魚被鯊魚吃掉了,最后什么也沒有;也有的小組認為需要辯證的看待,雖然從結果上來看其空手而歸,但是就其永不言敗的精神來看,其是一個勝利者,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分享自己的看法,可以更加深入的認識這一老人的形象,進而更好的理解文章,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積極的思考和交流,可以逐漸提升他們的合作技能。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提高他們的合作技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