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恒榮
素養,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平日的修養。”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認為,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2001年實施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那么我們如何在教學中實現這個目標呢?
我覺得語文的教學要堅守語文本色,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對他們一生的發展打下基礎。
葉圣陶先生說:“盡量運用語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種奢侈的要求,實在是現代公民所必須具有的一種生活能力。”語文素養培養的主要目標是一個人的心智發展,也就是學生要有如寫作能力、閱讀能力、鑒賞能力等語文方面的知識儲備和能力。這些知識和能力的來源,對學生來說就是來源于課本。所以語文教師應堅守文本這一陣地,積累語文知識、語言知識,培養語文能力、語感,總結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提高人文素養。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文本時不但要引導學生總結字詞、常識,品味語言的語法、修辭,感受作者謀篇布局的技巧,還要挖掘文本的人文的內涵,提升學生思想。我在教學時就很重視基礎知識的積累。我帶的每一屆學生在開學時都要準備個本子,抄寫課文、考試、練習、課外閱讀等活動中出現的生字,優美的句子。三年下來,就是厚厚的一本資料,經常翻閱,在不知不覺中語文的素養就提高了。
語文素養的培養,必須融入到各學齡段和各個學期的教程中來,因此我在教學時特別注重文本的橫向聯系和縱向延伸。比如在學習一個專題后,我都會專門拿出一節課,和學生探討一下專題中的文本對主題的表達的手法有什么異同、語言有何風格特點、專題設置的內涵、對自己有什么啟發,還有聯系社會上的現象,闡述自己的感悟和困惑。當然,這堂課并不是信馬由韁,而是要圍繞文本設置幾個話題,形式也要多樣,可以采取辯論、訪談、演講等等,提高學生興趣和各方面的能力,讓學生有所收獲。必修三課本中“號角為你長鳴”這個專題中“烈士的抉擇”板塊,兩篇文本,《指南錄后序》中文天祥為國九死一生,而《五人墓碑記》中五人為義而死,我就這個板塊,提出了討論的話題“面對生死應如何抉擇”,讓學生自由討論,然后專門拿出一節課時間舉行了一場小型的辯論會。最后大家得出了這樣的看法:只要要為國為民,無論生死,都是偉大的。如果必須犧牲,應毫不猶豫,同時要避免無謂的犧牲。不但使學生澄清了認識,提升了思想境界,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
葉圣陶先生就曾指出閱讀對提高人文素養的的重要作用。“好的文藝作品中總含有一種人生見解和社會觀察,這對于我的立身處世都有極大的關系。”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的素材就是學生天天接觸到的教材中的文本,這些都是專家精挑細選出來的,文質兼美的文章,我們在教授文本時要讓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涵,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例如我在教授老舍先生的《想北平》一文時,學生基本都能感受到老舍先生對北平、對家鄉深沉的愛,但是還很不全面、深入。我就再次引導學生回到文本,找出作者隱含在文中的伏筆:課文第二段:“我愛我的母親。怎樣愛?我說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討她老人家喜歡的時候,我獨自微微地笑著;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時候,我欲落淚。語言是不夠表現我的心情的,只有獨自微笑或落淚才足以把內心表達出來。我愛北平也近乎這個。”此處筆墨,把愛北平與愛母親做了比較,讓學生摸到了作者脈搏的跳動:要落淚——擔心母親健康狀況——憂心故鄉北平安危——深沉的民族憂患意識。引領學生很自然地走進文本,循著語言文字的蛛絲馬跡,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有力地推動了課堂進程,比較理想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另外,語文素養的培養要注意區分好壞,辨別良莠。特別是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現象紛繁復雜,我們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區分好壞,辨別良莠,教會學生辯證地看問題。這也是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件實事。魯迅說得很好:“只有頭腦健康的民眾,才是覺醒的民眾。”所以作為一位語文教師,其身上擔負的職責不應僅僅局限于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還在于如何培養具有健康頭腦的學生。我們要占領語文這一德育地,拿起文本這一有效的武器,引導學生。比如,我在分析魯迅的小說《祝福》中的祥林嫂的人物形象時,就著重指出:“封建的政權、族權、夫權、神權四大繩索編織成嚴密的網,將祥林嫂綁在其中,直至她窒息而死。婆婆的轉賣,大伯的收屋,使祥林嫂的生活一步步走向深淵。而以魯四老爺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則從精神上摧毀了祥林嫂存在的價值。看看今天,廣大婦女徹底翻身得解放,她們生活幸福,跟男同志一樣,戰斗在祖國的各條戰線上,書記、校長、教授,舉不勝舉。她們確實撐起了半邊天。”通過對比,學生一定會深受觸動,充分認識到新舊社會的巨大差別,從而更加熱愛如今的社會主義祖國。
以上就是我的幾點粗淺的認識。誠然,語文素養的提出,是語文學科進步的一個標志,它可以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更加注重語文教育“以人為本”的主旨,從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的發展。但是,以上幾個方面也的確值得我們關注,否則,“語文素養”只能成為一個假、大、空的口號而失去了其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