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章
近30年來,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如變革意識的覺醒、多元性的探索、世紀末的反思和新世紀的調整和新探索。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我們也積累了一些基本的經驗。如結合漢語的特點和學習規律的內在要求,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課堂上的主要內容,運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強調優化、靈活和高效。故事教學是實踐教學的主要方法,廣泛宣傳的基礎理論是提高學生創新的基本方法。語文教學方法改革的未來趨勢是:多元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研究近三十多年來中學語文教育的改革有助于我們理解中國的教學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我們對語文課程改革的認識,從而深化當前的語文課程改革。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不論低年級還是高年級都在逐漸下降,語文教學中的“費時低效”問題依然存在。為了提高學生對中學語文教學的興趣和效率,基于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學生必須從小學就開始學語文。通過改進教學方法,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肮适陆虒W”是指教師通過講述故事的方法,讓學生對所聽故事進行再輸入與再輸出的過程。是在實現深入理解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使學生徹底消除語言障礙的教學活動。故事教學能銜接分散的語言知識點,引導學生合作交流,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故事教學更適合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
故事教學體現了中學語文課程的理念,以中學語文課程標準為基礎,同時以學生為中心來進行展開。在課程目標上,注重激發學生興趣,在語言、文化的形成方面注重增強學生的信心。在課程實施中增強學生主動參與體驗的個數,達到人人都能參與到課堂實踐中去的目的,提高學生的教學評價、學習態度以及參與活動的程度。故事教學適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故事教學的原則是利用學生的年齡特征,通過學習故事的形式向學生傳授語文詞匯、句型、會話等教學內容。詞語用句子講授,句子用章節講授,故事根據興趣選擇,引起學生理解知識的興趣,最后達到靈活運用語文知識的目的。故事教學能提高中學生對于學習語文的興趣。故事為學生提供真實、自然和豐富的語言輸入,復述故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同時,在接受語言輸入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語言輸出,從而有效地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故事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并且讓學生對所學知識保持興趣,從而參與到中學語文的學習中來。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人物的情感豐富,可以豐富中學生的情感體驗。故事教學可以培養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使用語言材料制作生動有趣的故事,故事以簡單的筆畫、圖片或其他媒介呈現在學生面前。他們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利用故事引發的懸念,中學生們會更加積極地關注和思考問題,從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許多中學語文教學可以通過故事教學來進行,如成語教學、古詩教學、文言文教學等。以下是一些在中學語文課堂中實施故事教學的實踐分析。
1.成語教學。學生在故事中能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學習故事中的成語簡單而又有趣,僅僅依靠死記硬背成語常常會事倍功半。故事教學的好處之一是它可以讓孩子擺脫枯燥的機械練習,并通過描述故事來愉快地記憶成語。例如掩耳盜鈴這個成語,運用故事教學,向學生講述古時候有人想要盜取鈴鐺,但害怕鈴鐺響被別人發現,所以就自己用手遮住自己的耳朵去盜取鈴鐺,比喻自欺欺人。學生通過這個故事就可以很快的記住這個成語。
2.古詩教學。故事中清晰的情節和重復的句子可以讓孩子在學習故事的過程中無意識地學習并且背誦古詩中的句子。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句古詩就可以通過向學生講述汪倫在桃花潭邊送別李白的故事來使得學生記住這首《贈汪倫》。
語文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個體的具體學習目標以及要求指導不同的教學內容,而不必復制、模仿、從眾。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每種教學方法也各有優缺點。教學方法不是固定的,具體的教學方法是能達到教學高效的關鍵。也就是說,對現有的資源和條件的綜合利用,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進行故事教學的時候,教師應注重對于故事的選擇。選擇的故事應該滿足時代和學生的興趣特點,故事語言的使用要適合中學生的語文水平和接受能力,文章的節奏感和韻律感要能夠吸引學生閱讀,但不能使講解太難。故事的安排應該要圍繞教學的重點。其次,在講故事的時候教師應該提前準備好教具,如圖片、音頻、PPT等。桌子和椅子也可以擺放成一個U形,學生們坐成一圈。講故事時,教師要注意節奏、停頓、語調的變化和體態語言的合理運用等。最后,教師在進行故事教學時,既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要完成具體的教學任務,培養聽說能力,避免故事教學流于形式。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消除學習的障礙,讓所有學生參與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