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 紅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產品的泛濫直接導致學生學習自主性的下降,作業對不少學生來說,已失去了應有的功用,要么偷工減料,要么耍賴不做,要么照搬照抄。學生的作業成了老師每天擔憂發愁的對象。通過作業來加深理解,鞏固掌握,檢查學習效果,培養思維能力等都成了老師的一廂情愿。針對這種情況,本文擬從三個方面來探討提高初中語文作業質效的策略。
從教十余年,我深切地感受到作業的布置和批改一直是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毫無疑問,對于學生而言,適時、適量、適度的作業有利于鞏固所學知識、訓練技能、培養能力、發展思維;對于教師而言,作業就像一把尺子,能量出學生的問題與不足,也可以量出教師教學的紕漏。作業,是值得極為珍視的。要想讓學生親近作業,首先得找出學生厭作的原因。
學生不愛做作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有人認為是教師布置的作業多、難,孩子完不成而喪失興趣。其實學生的自身因素更是不可忽視。通過對很多不愛做作業的學生的了解,我覺得學生厭作的自身原因可以分為兩類:內因和外因。內因,即學生自身的主觀原因,比如:自覺性差、畏難情緒嚴重、思想懶惰、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不足、缺乏榮辱觀和上進心等。而外因,主要是學生生活的環境原因,作為社會的一員,他們會受到社會上種種“流行病”的侵蝕、污染,比如:攀比、迷戀網絡游戲、學習無用論……面對花花世界的誘惑,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學生們,是很有可能找到比作業更吸引他們注意的事。
面對不愛做作業的孩子,我們不能簡單地處罰,因為這很可能是治標不治本的。偶爾一兩次的處罰可能還有效,次數一多就收效甚微,不僅可能讓學生滋生逆反心理,而且還讓老師心疲力盡,最后可能聽之任之,放任自流。所以,我們首先要深入了解孩子厭作的主要原因,再對癥下藥,我的做法有:(1)利用課余時間,單獨給這些孩子提前告知家庭作業,提前完成,提前批改;(2)前一天作業認真的或者當天課上表現優異的有權選做作業;(3)作業布置注意分層,甚至專門為這些孩子量身定制作業,以緩解他們對作業的厭惡感;(4)認真捕捉他們作業中的閃光點,及時在全班給予表揚,以增進他們的學習動力;(5)在作業本上寫上一些鼓勵的話或者用上一些可愛的表情,讓作業拉近師生的距離……我始終堅信: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向善的本性,用真誠的愛心澆灌學生枯涸的心靈。只要堅持,就一定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標要求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同樣,在語文作業的設計中,教師也應遵循這一要求,只有學生對教師布置的作業有強烈的興趣,才會產生良好的心理反應,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
生字詞的抄寫積累是常規作業,以往為了加深印象,教師往往要求抄寫數遍,學生應付了事,收效甚微。我嘗試變學生的被動抄寫為主動理解。具體做法是:通過讀課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生字詞,能夠正確書寫、合理使用的學生免去抄寫作業。學生的征服欲被成功激起,字詞掌握收效明顯。
為了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我們的作業布置形式多樣:摘抄、賞析、點評、感悟、改編、續寫等都比簡單地完成幾篇閱讀理解來得有效。比如學習了文言文《晏子使楚》,要求改變成課本劇,于是課外作業變成是編寫劇本的學習和小組合作排演課本??;《朗讀者》播出后,作業的形式有:收看節目;摘抄一兩句精彩的開場白或結束語;假如你是本期嘉賓,你會選擇哪部作品來朗讀?理由是?假日里看一些影視作品,請將最喜歡的作品推薦給同學;假期中還可以設計小報,編輯自己的作品集,不僅在班級群里展示最滿意的作品,而且到學校后組織優作評選及展覽;閱讀《西游記》《水滸傳》等大部頭名著,我們有回目大比拼、人物展示臺、精彩情節點評、名著知識知多少閱讀競賽……豐富多彩的作業形式,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
教師因時因地制宜,經常變換方式布置作業,相信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對作業的厭倦和抵觸情緒將逐漸被化解,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主動作業的幸福。
小組合作學習是眼下課堂教學中經常采用的學習方式,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各不相同,在作業的布置和完成評價中,小組合作也能帶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效。開學初,通過學情分析,按照學習能力的好中差搭配原則,我們把學生分成四到六人一組的學習小組,由成績優秀、工作負責的學生擔任組長,全面管理督促全組同學的作業完成情況。每周或每個月,全班評選一次作業最認真小組和最不認真小組以及作業進步最大小組,再進行適當的賞罰,讓整組學生榮辱與共。
記得在期末復習時,我們語文學科課內知識的復習重點是常用詞語、古詩詞、文言文字詞句積累。往常,我們會采用先抄后背再默的方式鞏固掌握。在組建學習小組后,我們嘗試不抄,小組合作復習,互幫互助,答疑解惑后由老師出題考驗,再請小組間交換批閱,最后決出優勝小組。優勝小組有權請求暫時落后小組表演一個節目以示懲罰。實施下來,發現復習效果比往年有了很大提高。因為青少年時期是一個好勝心切的年齡階段,而處在集體生活當中的他們更具有了競爭意識。心理學告訴我們,競爭能使人的思想高度集中,能激發人的興趣。所以沒有哪個小組甘于人后,暫時的落后更激起他們的斗志,讓他們更樂于作業,更期待反敗為勝。
總之,語文作業能檢測教學效果,對學生鞏固、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還有助于學生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我們不贊成題海戰術,也不贊成盲目減負,而提倡作業布置的科學性、合理性、層次性、時效性,真正讓學生從作業中享受到學有所進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