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韋
(樂山市第一職業高級中學,四川 樂山 614000)
現代學徒制為當代“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了體制基礎。當代“工匠精神”是在傳統“工匠精神”基礎上的傳承與發展。[1]學徒制,在《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定義為“學徒訓練”,是指根據一種規定有師徒關系、訓練年限和條件的合法契約來進行的一種技術或工藝訓練。[2]學徒制是傳統技藝傳承的載體,主要由師傅指導學徒學習傳統手藝,內容主要包括技藝的背景知識以及實際工作時的經驗。師傅不僅是技術的傳授者,同時也是學徒道德品質的教育者。[3]師傅在技藝和道德方面對學徒的影響非常大,師傅必須教育學徒成為符合社會道德標準的合格公民,所以學徒制教育是從業和做人全方位的教育。傳統“工匠精神”的歷史傳承則是通過古代學徒制來進行的。
2016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筆者認為: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使之更加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4]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概括起來,工匠精神就是愛崗敬業的精神、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
作為一線專業教師,不僅要提高對工匠精神的認識,更重要的是研究和實踐“如何培養工匠精神”。筆者認為,培養工匠精神需要必要的說教形式,提高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識,但重點是“知行合一”。在實踐中,應選擇好培養工匠精神的載體,讓學生在“做事”中形成習慣,在做的“過程”中內化工匠精神??梢?,踐行工匠精神的培養,需要選擇好“知行合一”的載體。
2015年,我校被四川省教育廳確定為第一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而汽修專業在2013年就與省內汽車維修企業合作,開展以企業用人需求與崗位員工合格標準為導向,以培養職業適應能力為核心,按照“四位一體”(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二元三段”式(學校和企業,第一年學校、第二年企校、第三年企業)培養模式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從第一個試點班的效果來看,與預設培養目標存在較大差距,給校企雙方留下了值得反思的問題。
一是學生對崗位工作不感興趣,致使部分學生中途流失,企業也未達到培養“自己人”的目標。對此,校企雙方應反思如何配合以避免學生中途流失。
二是未被合作企業錄用的學生,就業受到技術技能“專一”的局限,學生、家長有不滿情緒。對此,在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中,應思考增加哪些培養內容?
三是企業轉型升級或破產,員工轉崗下崗再就業已成為新常態。若員工滿足于“專一”的技術技能現狀,又缺乏“應萬變”的工匠精神,一旦企業轉型升級或破產,轉崗、再就業中必然有困難。對此,要思考在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中,該如何融入工匠精神的培養?
共性:工匠精神培養和現代學徒制有共同的目標——培養并提高員工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
互補性:工匠精神的培養,重在“知行合一”,而“行”需要合適的載體。若將工匠精神的培養融入現代學徒制中,不僅是工匠精神培養的最佳載體,而且還能較好地減少現代學徒制的弊端帶給學校、企業和學生的煩惱。[5]
為此,我們提出“工匠精神在現代學徒制中的內化培養”的命題。
在現代學徒制的第一個班試點中,按照“二元三段”式培養模式,校企雙方“各管一段”,相互介入甚少。后果是部分學生中途流失,企業未達到培養“自己人”的目標,未被合作企業錄用的學生,就業受到技術技能“專一”的局限,學生、家長有不滿情緒。為此,從第二個試點班開始,緊緊圍繞培養并提高員工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為目標,校企雙方“突破常規、務實合作”。以問題導向,邊干邊改,在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中,融入工匠精神培養的元素,培養愛崗敬業精神、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其做法如下:
一是微調課程計劃,增加第一學年企業參觀、見習的時間,以增加學生對汽車維修企業、行業及工種的了解;二是推薦學生利用節假日到感興趣的企業(汽車4S店、汽車快修店、汽車美容店)進行多工種見習。通過見習,在汽車機電維修、汽車鈑金、汽車噴涂、汽車商務四大工種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工種;三是在第二學年組建試點班時,把“職業興趣”列入企業、學生“雙向選擇”的重要條件。讓學生選到感興趣的工種,企業選到有職業興趣的準員工,為企業培養愛崗敬業的員工奠定基礎。
一是按“8S”管理(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節約、學習)嚴格要求學生,從反應出的問題抓起,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習慣,為企業創建學習型組織,不斷提升企業文化素養,消除安全隱患,節約成本和時間。
二是安排學生體驗“接車”“交車”工作,體會“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在接車時,要認真聽車主對病車的癥狀介紹、取車時間及質量要求。交車時,要耐心聽車主對維修質量的意見,特別是車主“吹毛求疵”的苛刻點評。讓學生親身體驗汽車維修行業的“上帝、質量、責任”的內涵,以培養學生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
三是“試修”病車。讓學生在熟悉儀器、設備使用、參與師傅修車(看、聽、遞工具、故障診斷、查閱資料、排除故障)的基礎上,安排學生“試修”病車。
按車主介紹癥狀→預檢→故障診斷→擬定維修方案→確定維修方案→排除故障→質量檢測的流程,安排學生進行預檢、故障診斷、擬定“試修維修方案”;師徒合作再行預檢、故障診斷、擬定“維修方案”;比較兩套方案,分析“試維修方案”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師徒、車主確定維修方案;在師傅指導下排除故障(更換元件或總成);進行質量檢測、交車。
“試修”病車的過程,是學生“深刻認識”師傅的過程。師傅之所以經驗豐富、技術高超、技能嫻熟、車主滿意,是學習、鉆研技術技能、精益求精的結果。
“試修”病車是讓學生“自省”“自悟”的過程,學生在“試修”病車的實踐中,自測了“本事”,找到了自己在技術技能上存在的問題,而且還會反省自己在學習、鉆研技術、修煉技能方面的態度。學生因受師傅潛移默化的影響,會逐步形成學習、鉆研技術、修煉技能的職業習慣,再由職業習慣升華為精益求精的品質。
讓學生參與到本專業的不同崗位并引導學生追求卓越,從而在實踐過程中實現精工與創造精神的內化。
汽車鈑金、汽車噴涂是汽車維修行業的通用工種,其技術、工藝大體相同,決定維修質量的因素主要是員工的技能。對該工種學生的工匠精神培養,重點在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層面。
汽車機電維修工種,因車輛品牌多、款式多,加之技術更新快,決定維修質量的因素主要是員工掌握的技術。對該工種學生的工匠精神的培養,重點在不斷學習、鉆研新技術、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層面。
汽車商務工種要直接面對車主。對該工種學生的工匠精神培養,重點要放在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層面。
目前,我校汽修專業的現代學徒制試點班已畢業兩屆。兩屆試點班在培養模式上不同的是,第二屆試點班融入了工匠精神的培養,其效果也不同。第二屆試點班學生流失率較低,合作企業錄用率有所提高;未被合作企業錄用的學生,多數被省內其他汽車維修企業錄用;剩余的少數學生,離開了汽車維修行業,自主擇業或自主創業。
在現代學徒制中,雖然學生直接學到的技術技能可能因企業的轉型升級、技術更新換代而顯得有一些尷尬,需要繼續教育的持續補充,但在現代學徒制中融入的工匠精神培養,其“愛崗敬業的精神、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的理念卻可以讓學生和企業受益頗多,這也是我們一定要在現代學徒制中融入工匠精神培養的充分理由。
參考文獻:
[1]王金蘭,薛勝男. 現代學徒制與工匠精神的共融發展——以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7,7(04):7-11.
[2]李細香. 現代學徒制下高職人才“工匠精神”的培養路徑[J].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02):5-8.
[3]王雯,王嬌嬌. 瑞士鐘表業“工匠精神”培育分析——兼論對我國現代學徒制的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16,37(33):75-77.
[4]虎智猛. 高職院校培養“工匠精神”的途徑探析[J]. 機械職業教育,2016(08):13-14.
[5]楊紅荃,蘇維. 基于現代學徒制的當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 職教論壇,2016(16):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