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婷,鄒國慶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 南京 211170)
艾滋病(AIDS)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導致的被感染者免疫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繼而死亡的一種慢性傳染病。從1981年美國首次發現艾滋病以來,全球已有8000萬人感染艾滋病病毒,3200萬人發病死亡。隨著艾滋病疫情不斷擴散和蔓延,艾滋病防治已成為全世界面臨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根據中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者共111.8萬例,死亡34.7萬例。目前在我國,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有兩類,16~28歲的青年人和60~70歲的老年人。青年是一個民族的未來,加強對青年的生命健康教育至關重要,特別是在高校開展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當前,高校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開展防艾教育:
(1)為大一新生開展防艾滋病專題教育;
(2)利用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手段傳遞相關健康教育信息;
(3)邀請權威專家開設專題講座和咨詢活動;
(4)通過開設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等選修課預防艾滋病;
(5)開展實施同伴教育;
(6)學生社團開展防艾知識競賽、辯論賽等喜聞樂見的宣傳活動。
很多地方高校防艾教育活動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防艾教育工作平臺建設在領導重視、頂層設計、制度規范等方面有待于進一步完善,高校開展防艾滋病教育的路徑、形式等方面還亟待創新。
1.2.1 社會開放,學生缺乏保護自己的主動性
在西方不良思潮和文化的影響下,高校也不再是一片凈土,大學生對“性”這個話題也不再遮掩羞澀,由戀愛引起的問題時有發生。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絡上充斥了一些色情、暴力等影響三觀的視頻、圖片,給大學生帶來了不良的影響。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網絡帶給學生便捷的同時,也會給學生帶來苦澀的回憶。比如一些女大學生因與陌生網友見面而被騙色騙財的事件時常被媒體報道,這些影響社會安定的元素正在不斷地沖擊傳統觀念。絕大部分的學生還是希望學校能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性觀念,在校園內學習到正規的性知識。
1.2.2 高校觀念保守,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夠
在中國五千年傳統思想的影響下,學校在性教育方面一直是遮遮掩掩。從小學到高中,學校的性教育、生命教育、防艾教育幾乎是一片空白,即使涉及相關內容,任課教師也是“點到為止”。他們認為如果在課堂上把性知識、保健知識講授的過于透徹、直白,是不是會導致學生對于兩性行為的放縱不羈。同時,學生參與社團組織的各種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動時有點含蓄,參與度不夠高,因為學生們認為艾滋病離自己的生活很遠,不會產生任何交集的。因此高校開展防艾教育活動的融合度不是非常高。通過觀察,很多學生對于生命健康教育的知識掌握很局限,甚至很片面,認為管好個體就不會發生任何問題。
1.2.3 機制不健全,教育活動缺乏持續性
國務院2006年頒布了《艾滋病防治條例》(國八條),對發揮艾滋病防控作用意義重大,但學校主體責任并不明確。2011年6月教育部、衛生部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預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意見》中強調了學校預防艾滋病教育工作職責與任務。盡管國務院、教育部提出了明確要求并作出相應部署,但許多高校的領導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健全的艾滋病防控機制,經費投入有限,導致宣傳教育形式較為單一,宣傳效果不佳,還停留在主題班會、廣播校報、宣傳畫報、宣傳手冊等傳統教育方式上,教育活動缺乏持續性。而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傳播速度快,內容接地氣,打破了傳統教育方式的局限性,能有效地傳播信息,促進學生知識獲取和習慣養成。所以,如何利用好新媒體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需要高校做一些思考和實踐。
2015年7月,國家衛計委和教育部聯合發文《關于建立疫情通報制度進一步加強學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學校建立艾滋病疫情通報制度,提高學校預防工作的覆蓋面,強化工作保障,創新工作局面,開展高校防艾試點工作。11月,教育部、國家衛計委啟動第一批高校艾滋病防控試點工作,覆蓋11省46所高校。2016年7月5日,在第一批試點高校的基礎上,教育部將范圍擴大到32省份的94所高校。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因為行業的特殊性造成學校男生人數較多,是全國首批試點高校之一。
2.1.1 100%,即探索試點教育模式和高等學校內部工作機制,100%落實“普通高等學校開設專題講座或利用健康教育課,每學年一學時”的要求,確保新生防艾教育100%全覆蓋。
2.1.2 95%,即通過多種形式加強新生教育及專題教育,確保新生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的知曉率達到95%。
2.1.3 2-3,即通過大學生重點人群專項干預試點,探索出2-3套可做推廣的針對重點人群能有效干預的經驗和做法。
2.2.1 任務一:艾滋病教育覆蓋全體學生。主要工作內容包括:新生入學教育環節必須安排防艾教育;建立和完善新媒體教育平臺;多措并舉開展各類宣傳教育活動。
2.2.2 任務二:針對重點人群的專項強化干預活動。主要工作內容包括:定期為重點人群提供咨詢信息;開展防艾命題的主題辯論賽;收集并分享典型案例;開展男同健康監測;為學生感染者做好隨訪、治療等服務。
2.3.1 防艾工作機制初步構建
教育、衛生、高校“三位一體”的疫情通報和溝通會商機制已初步構建,通過“疾控-衛計委-教育廳-高?!边@條無障礙信息通路,建立了定期工作會商機制,及時通報新感染學生數。
2.3.2 防艾宣傳教育工作成效顯著
新生防艾教育得到了進一步的重視,專題教育方案既有頂層設計,又有接地氣的舉措;新媒體教育平臺開發取得了進展,進一步增強了防艾信息覆蓋面、貼近性。
2.3.3 重點人群的干預模式得到優化
加強“世界艾滋病日”的活動宣傳,邀請紅十字會為學生發放宣傳卡片和安全套,增強了防艾信息傳播的針對性、廣泛性;以新媒體為抓手,定期制作教育小視頻和漫畫,圖文并茂,搶占宣傳教育的制高點;廣泛開展了以防艾為主題的辯論賽,促進了學生對艾滋病問題的深入思考;依托學生社團開展校內易感染艾滋病危險行為人群干預工作,筑牢了聯防聯控工作網。
兩年來,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根據試點工作的要求,積極謀劃,主動作為,有效地遏制了艾滋病的傳播,受到了上級部門的好評。
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間,試點工作調研督導組完成了對11個試點省(市)的實地調研督導工作,并通過自評與現場評估相結合的方式,了解試點工作成效、經驗、困難與問題。通過調研,衛生部、國艾辦專家發現試點高校的防艾工作一改以前“只顧應付,毫無創新”的局面,有機制、有保障、有指導、有措施、有創新,呈現了“高、廣、新、多、巧”的新特色。因此,擴大試點示范效應和工作覆蓋面,以此來帶動地方高校防艾工作的創新開展,具有戰略意義。地方高校借鑒其他試點學校的創新性做法提煉成熟的工作模式,豐富活動形式,將性道德、性責任、預防和拒絕不安全性行為作為教育重點,將新生防艾教育、專題防艾教育進一步落實成為學校常規工作。
各試點省(市)教育部門和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進一步加強溝通,因地制宜,要構建教育、衛生、高?!叭灰惑w”的疫情通報和溝通會商機制,將疫情情況應切實傳導到高校領導層,供領導研判、決策。
校領導重視是校園艾滋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各高校應進一步強化校園防艾組織領導工作,建立校領導負責的工作領導機構,明確各部門職責,進一步發揮校團委、校醫院、學工部門、校心理咨詢中心的力量。
在學校防艾宣傳過程中,得益于上級部門的專業指導,學校通過不同載體形式宣傳并對學生開展教育,一系列防艾知識的靈活呈現,較好地適用于對大學生的警示教育。學校應結合疾控部門專業的指導,把積累的防艾宣傳教育知識系統化、體系化的進行梳理,并深度挖掘防艾知識的最新內容,以確保防艾工作不斷取得新實效。
防艾教育宣傳要達到預期效果,最重要的是創新形式和載體,讓廣大學生能夠自覺接受教育并能夠形成防控艾滋病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下一步,學校還需要在這方面再下功夫。比如:在新媒體宣傳的內容制作上,要以短小精悍的動漫作品或短劇形式來呈現。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在寓教于樂中接受推送的防艾教育,以達到時時警示,警鐘長鳴的效果。
開展防艾命題的主題辯論賽,收集并分享典型案例;定期為重點人群提供咨詢信息,開展男同健康監測,為學生感染者做好隨訪、治療等服務。
防艾工作是社會民眾聚焦的關鍵點。隨著中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高校也不斷的提升了辦學內在活力,為國家經濟建設培養了大量的人才。要確保高校成為安定團結的模范之地,高校學生健康成長,能始終站在道德的至高點。因此,國家衛計委、教育部應進一步擴大試點示范效應和工作覆蓋面,以此來帶動其他高校防艾工作的創新開展。
參考文獻:
[1]魯云,趙敏.角色扮演法在高校預防艾滋病同伴教育中的應用[J].傳承,2016 (01).
[2]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聯合艾滋病中國專題組.中國艾滋病防治聯合評估報告(2016年)[R].北京: 國務院防治艾滋病病工作委員會,2016.
[3]葛子君,阮欒綺,莊勛.中國大學生人群性病及艾滋病健康教育現況[J].江蘇預防醫學,2015 (26).
[4]張冬,韓孟杰,陳清峰.利用微信平臺對大學生開展艾滋病知識健康教育的效果[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6 (22).
[5]郭先文,雷榮娥,閆慧宇.廣西大學生艾滋病知識態度行為現狀[J].中國學校衛生,201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