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隨著安全環保要求的進一步提升,加強磷石膏綜合利用既成為當前的熱點,各大企業也為了加快磷石膏利用的進度、增大磷石膏利用量,正在積極采取各項措施,千方百計地拓展磷石膏利用的技術和途徑。近日,為使磷石膏利用工作扎實有效地深入開展,避免出現失誤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針對目前出現的一些動向,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下發《關于當前磷石膏利用工作中若干問題的建議》。
《建議》提出:首先,把磷石膏作為產品對待,加強磷石膏環保安全堆存管理,加大磷石膏利用力度。磷石膏利用是一項長期而艱巨任務,加大磷石膏利用進度是項系統工程,既涉及到國家宏觀政策的導向、技術的可行性,也要考慮市場的容納程度。建議各有關單位認真研究本單位的磷石膏特性,因地制宜,制訂近期安排和長遠規劃,堅持不懈,分步實施。
其次,加大磷石膏利用必須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建議加大對所在地區經濟發展規劃研究分析,對建筑行業、裝修裝飾行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加以分析研究,對本地區以及經濟運輸半徑范圍內建材市場的需求加以分析判斷,并結合自身的優勢,揚長避短,確定好磷石膏利用的產品路線。
再次,選擇磷石膏利用技術路線和設備廠家一定要多方調查,實地考察。目前,石膏建材的裝備行業良莠不齊、魚龍混雜,一些技術實力薄弱、經營信譽不良的裝備企業,夸大宣傳、言過其實,弄虛作假、蒙蔽客戶。因此,對設備廠家提供的各項數據要分析驗證其真實性和可靠性,在多方調查、論證的基礎上加強實地考察,切不可輕信一些人的推薦,以免上當受騙,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建議》強調,當前以磷石膏利用為名目的各類會議繁多,建議對此要加以分析,區別對待。
協會將根據磷石膏利用工作進展情況,收集梳理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及時反映企業的訴求;不斷總結企業成功的技術和經驗,搭建技術交流平臺,努力促進磷石膏綜合利用邁向新的臺階。
另外,關于磷石膏如何依法享有免征“環保稅”的政策待遇,協會也將在今年4月下旬召開的第二十五屆年會上,邀請國家有關部委領導作以解讀。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是黨中央部署的重大戰略任務,與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密切相關,農業部系統各單位要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增強責任意識,明確任務,補短板,強弱項,立足部門職責,堅決打好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要按照中央要求,研究制定今后3年產業扶貧戰行動計劃,結合部門實際,突出可操作性;要全面推進產業扶貧,進一步突出工作重點,全力支持“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種養業;要確保實現定點扶貧目標,積極配合推進環京津農業扶貧,加強對農業部牽頭片區扶貧工作的協調推動,繼續做好農業援疆援藏工作;要進一步加強農業扶貧作風建設,防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3500萬畝
黑龍江省今年將繼續推動“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的農業“三減”行動,將農業“三減”高標準示范面積擴大到3500萬畝。
50億元
要通過試點建立耕地輪作休耕的組織方式、技術模式和政策體系,建立有中國特色的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財政部高度重視耕地的輪作休耕試點工作,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開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并逐步擴大試點規模,2018年擬安排約50億元,試點面積比2017年翻一番,達到2400萬畝。
(本版文章均由本版編輯根據相關資料整理)
本報訊2月27日,農業部召開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工作組第五次會議。會議強調,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刻認識農業突出環境問題的嚴峻性,深刻認識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艱巨性和系統性,堅決打贏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會議指出,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扎實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經構建起來,一批樣板模式顯現出來,農業發展方式更綠了。會議強調,要以“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持續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重大行動,切實抓緊抓好,抓出成效。一要抓協同推進,集中力量、集聚資源,打造平臺、合力推進。二要抓模式引路,總結推廣一批可復制可推廣、可參觀可學習的典型模式。三要抓工作落地,以“釘釘子”精神不折不扣抓落實,建立層層抓落實的責任機制,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四要抓監測評價,開展以省、縣為單位的年度評價試點,推進以農業投入品強度、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農業源減排、耕地環境質量為重點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實際效果監測。
本報訊2月27日,農業部農產品營養標準工作專家座談會在北京召開,來自農業、食品、營養衛生等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應邀參加座談會。專委會由58名專家委員和14名單位委員組成,參照《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章程》,按照農業部標準化工作有關規定進行管理,主要負責農產品營養標準的研究、擬定、審定、宣貫、咨詢、國際合作交流等工作。專委會的正式運行,表明我國農產品營養標準工作全面啟動,支撐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戰略。
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陳萌山強調,2018年是我國“農業質量年”,專委會的成立,有望從源頭食物供給角度提供營養標桿,有助于推進“營養指導消費、消費引導生產”的加速實現,從而實現農產品的優質優價,打破農產品價格天花板,提高農產品國內外市場競爭力。
會議重點討論了2018年專委會的工作要點。一是盡快梳理國內外農產品品質營養相關的標準現狀及管理模式,確定農產品營養標準在我國現有標準體系中的定位;二是做好農產品營養標準體系的頂層設計和總體安排,研究形成農產品營養標準科學研究與體系建設規劃;三是根據農業轉型發展和居民膳食結構優化的需要,分批分次啟動,研究制定一批示范性農產品營養標準,開展營養標準宣貫和試行示范。
本報訊2月27日,從成都市農委獲悉,成都已正式獲得農業部批復,同意支持在天府新區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成為全國繼江蘇南京、山西太谷之后第三個,西南地區唯一一個農業部批復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城市。據悉,這不僅將為成都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的科技支撐,還將為成都市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科技中心貢獻力量。
據了解,該項目將建設世界一流的農業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包含中國農科院成都院士工作站和“四大平臺、十大研發單元”等重點內容,并協調對接國內外一流農業科研機構入駐,組建20-30個農業科研創新團隊。下一步,還將緊緊圍繞我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需要,按照促進創新要素集聚、關鍵技術集成、關聯企業集中的要求,面向國內外招引更多知名農業科研機構、科技型企業、科技服務企業、金融機構等入駐,將建成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聯動,集農業科研、國際交流、產業孵化、綜合服務4大功能區于一體,引領四川、帶動西南、服務全國、國際水準的特色生態農業“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