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崔海濤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是改革開放以來第20個、進入新世紀以來連續下發的第15個中央一號文件。文件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定方向、定思路、定任務、定政策,堅持問題導向,對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作出全面部署。
近日,由農民日報社、中華農民報協會主辦的“宣傳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暨2018中國三農發展大會”在京召開,會上,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對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進行了深度解讀。《中國農資》記者結合相關解讀對中央一號文件中與農資行業相關的內容進行了梳理。從中可以看出,鄉村振興戰略孕育著重大的發展機遇,值得農資人深入思考。
一:質量興農
★實施質量興農戰略。制定和實施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建立健全質量興農評價體系、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和考核體系。深入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調整優化農業生產力布局,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推進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實施產業興村強縣行動,推行標準化生產,培育農產品品牌,保護地理標志農產品,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發展新格局。
★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完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加強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健全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重點提高基層監管能力。
解讀
韓俊強調,我們過去強調要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要實施食品安全戰略,今年一號文件繼續強調這一點。特別是要部署和實施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要建立健全質量興農的評價體系、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和考核體系。他說:“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農業就是要走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發展道路,我們的農業要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這項工作是由農業部來牽頭的。因為現在農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總量的問題,主要是結構性的矛盾。現在人們對美好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其中就包括人民群眾對綠色、優質、安全農產品的需要。”
關鍵詞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大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通過保底分紅、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支持主產區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
★重點解決農產品銷售中的突出問題。加強農產品產后分級、包裝、營銷,建設現代化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體系,打造農產品銷售公共服務平臺,支持供銷、郵政及各類企業把服務網點延伸到鄉村,健全農產品產銷穩定銜接機制,大力建設具有廣泛性的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設施,鼓勵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創新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新型農業產業模式,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加快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
解讀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產業鏈的一端是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另一端是農產品的加工和銷售,為此,一些農資企業已經開始發展訂單農業、土地托管以及搭建綜合服務平臺等多種方式,幫助農民解決產前、產中、產后的一系列難題,從根本上提升農業效益。
關鍵詞三:全程社會化服務
★統籌兼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扶持小農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培育各類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推進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幫助小農戶節本增效。
★發展多樣化的聯合與合作,提升小農戶組織化程度。注重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作用,打造區域公用品牌,開展農超對接、農社對接,幫助小農戶對接市場。扶持小農戶發展生態農業、設施農業、體驗農業、定制農業,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間。
解讀
韓俊強調說:“鄉村振興的大門是向工商企業、是向社會資本敞開的,無論是經濟方面、文化方面、生態方面、社會事業方面,可干的事太多了,絕對不是政府唱獨角戲,應當是政府和社會的一個大合唱,而且政府把政府的事干好,政府無法包打一切。”
正如韓俊所言,在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方面,農資企業主動承擔服務“三農”重任,特別是一批農資龍頭企業積極向“生產+服務”型的現代農業綜合服務商的轉型升級,積極參與到農業生產的全程社會化服務當中,幫助農民從小農生產邁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關鍵詞四:綠色發展
★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業綠色發展行動,實現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畜禽糞污處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廢棄農膜回收、病蟲害綠色防控。推進重金屬污染耕地防控和修復,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加大東北黑土地保護力度。
解讀
韓俊表示,關于生態方面的工程是非常多的,雖然生態文明建設占的篇幅不是很長,但是這塊的分量是非常重的,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擴大退耕還林還草的規模,推進農作物秸稈的利用、病蟲害的防治,擴大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的范圍,推進重金屬污染耕地防控和修復,加大東北黑土地的保護力度,也包括保護好我們優秀的農耕文明的遺產,振興傳統工藝,加快新一輪農村電網的改造,還有四好農村路的建設,以縣為單位開展示范,包括推進農村的工程建設等等,有30多項,每一項任務都會有部門來牽頭,都會做出具體的部署。
關鍵詞五:精準扶貧
★必須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扶貧標準,也不吊高胃口,采取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細的工作,堅決打好精準脫貧這場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攻堅戰。
解讀
韓俊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對精準脫貧和精準扶貧進行精細謀劃。可以說推動出臺了一系列開創性的政策,辦成了許多具有標志性的大事。”他表示,很快會出臺關于打好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政策文件。
精準扶貧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當然也是農資企業的責任。農資企業每天都在和農民打交道,更能理解貧困農民的生活現狀。可喜的是,一大批農資企業早已走在了精準扶貧的路上,云天化、開磷、甕福、湖北農資控股集團等企業都積極參與其中,采取各種方式幫貧扶貧,承擔了應有的社會責任。
關鍵詞六:鄉土人才
★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體系。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職業農民通過彈性學制參加中高等農業職業教育。創新培訓機制,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龍頭企業等主體承擔培訓。引導符合條件的新型職業農民參加城鎮職工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鼓勵各地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
解讀
韓俊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防止農村人口過度的流失,我們要堅持鄉村振興與城鎮化兩個輪子一起轉、兩個一起抓,處理好農村人口走出去、留下來和引進來的關系,讓進城的進得放心、留在鄉村的留得安心,要創造條件讓農村的產業留住人、讓農村的環境留住人、讓農村的機會吸引人、讓農村更有人氣。
關鍵詞七:農村金融
★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堅持農村金融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回歸本源,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金融需求。
解讀
韓俊強調,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財政投入保障制度,財政要更大力度的向三農傾斜。另一方面,對金融怎么服務好鄉村振興提出了硬要求。一定要堅持農村金融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這個正確方向就是要建立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要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回歸本源。文件提出要抓緊制定兩項政策,一個是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另外一個是金融機構制定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