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青州市東關回民初級中學)
因為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制約,學生在課堂上僅僅是規規矩矩地聽講。這樣的教學課堂和教學過程大致都是教師在說、學生在聽,然后做練習題,學生根據教師的標準去做,有著非常強的服從觀念,教師和學生間的溝通互動缺少,這導致學生在教學課堂上很小心、害怕教師、不敢提問教師。實際上,學生一味地根據教師的要求去學習,根本缺少自主思考的時間,如此的教學模式使學生主動提問的機會喪失。在教學課堂上,教師會設計非常多的教學知識,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和實現教學目標,盡管一部分學生提問教師,可是教師也會忽視學生的提問,要么是為了趕教學的進度而應付學生的提問。長期如此,學生的思維意識變得懶惰、僵化、機械化,原先十分活潑的學生可能變得少言寡語,這顯然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1.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以使學生形成積極提問的良好學習習慣。上課之前的預習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有著非常大的價值和作用。這是由于學生在課前預習之后,能夠初步地把握數學內容,并且明確自身學習當中面臨的困難,進而在教學課堂上提問教師,從而獲得最終的有效解決。具體來講,教師需要在前節課上根據下節課要教學的內容列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要求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思考這些問題。如此一來,可以引導學生提升預習質量與預習效率。例如,教師在教學統計調查這一部分內容前,能夠首先要求學生對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市場環境中的現象或事物進行觀察,再結合文本內容進行實際調查。如此一來,不但可以使學生初步地把握關于統計調查的內容,而且也可以提高學生在生活實際中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總之,教師通過這樣指導學生進行預習,可以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也有助于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
2.創設適宜學生提問的良好教學情境,從而激起學生的提問和探究欲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為了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主動提問能力,就應創設一種提問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如此的教學情境中自主地思考、探究、提問。而要想創設理想的教學情境,教師務必認真地設計課堂教學知識,應對文本中涵蓋的問題進行深入地挖掘,可以通過暗示語言事先營造一種讓學生主動提問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發現與提問的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提問。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平方根知識的時候,能夠應用導入語創設一種激發學生思考的教學情境,設計導入語為“看到平方根這幾個字,你能夠聯想到什么問題呢?”如此的教學情境可以激起學生的積極提問,不少學生會提問教師“平方根跟平方存在什么聯系?平方根到底是什么?如何表示平方根?怎樣計算平方根呢?”總之,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學生可以毫無顧忌地提問,從而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激發與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
3.積極評價敢于提問的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提問熱情與思維能力。倘若學生在提問教師后,教師表現為不屑一顧的態度,那么顯然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以后會不再提問教師。相反的,倘若教師被學生提問之后,能夠積極地回答和正面評價學生,那么學生在以后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提問教師,也逐步地形成良好的提問習慣。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勾股定理知識的時候,一些學生會提問下面的問題:“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適用,那么其在其它的任意三角形中是不是也適用呢?”在學生提問教師之后,教師需要高度關注,首先肯定和欣賞學生能夠提問,然后明確學生提出這個問題的價值和意義。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這名提出問題的學生,告誡學生不清楚的問題就需要積極主動地提問教師。這樣一來,不但提問教師的這名學生被深深感染和激發,其它的學生會受到啟發和影響。總之,教師在教學課堂上積極地評價敢于提問的學生顯得非常重要,這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激發和提問熱情的提升。
總而言之,對于初中數學教學來講,想要實現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提升,就務必注重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根據目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提問的實際現狀而言,應通過對學生課前預習的指導、創設適宜提問的教學情境、積極地評價敢于提問的學生等措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主動提問能力。只有如此,才可以激發學生的提問欲望,才可以讓學生明確自己面臨的問題,才可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提問習慣,從而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