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陽市魯迅美術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
所謂“讀寫一體化”,也有人稱之為“以讀促寫”,簡單說來就是通過閱讀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使文章閱讀活動有效地為文章寫作服務,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教學目的。
讀寫一體化訓練中最為關鍵的是連接點的選擇。閱讀和寫作是兩種不用的思維模式,一種是輸入一種是輸出,完全逆向,選好合適的連接點將兩者有效鏈接才能讓它們相反相成。這是筆者認定的實施讀寫一體化訓練必須首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有些教師也重視閱讀與寫作的鏈接,但由于偏重高考忽視課標最終只能是鏈接失法。認真翻閱了與高中語文閱讀和寫作相關的330篇學術期刊和論文,又仔細研讀了57篇研究高中語文教學讀寫一體化的文獻資料之后,我們見到最多的讀寫一體化方法都是以模仿作文技法、風格為宗旨,以仿寫、改寫、續寫、導寫、補寫他人文章等作為主要途徑,較少有人關注他人文章主旨與學生文章主旨之間的直接關聯。教育的本質在于育人,而不是教書。如果以“人”為根本來思考問題,那很多教育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作為施教和受教對象的“人”為什么沒有成為教育的根本出發點,或者說“人的思想情感(文章主旨)”為什么要成為語文教學活動的根本關注點,我們可以通過對教學活動中必須關注的教綱、評價、學生、教師、教材等五個方面的具體分析來加以解釋。
1.提升學生思想情感是教綱的重點。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的課程目標,其強調點無不偏重于學生的思想情感的培育。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設定的12條閱讀課程目標中,第一條就是“在閱讀與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中提及的“學科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中更是將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品質、思維水平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
2.思想情感是現有評價機制的重點。筆者將1990年至2017年的高考試題做了分類統計,其中閱讀題有78.5%均與文章的思想情感有關,也就是說,抓住文章的主旨便能解決諸多閱讀題目;作文考題的評分標準中,無一例外地將“中心明確”作為衡量作文分值的關鍵部分。無論是教學大綱還是對應的評價標準,都顯示出文學作品和學生作品思想情感的重要性。
3.干癟的思想情感是學生的現狀。對于學生來說,厭惡或害怕寫作者大有人在,筆者所在學校去年進行的高一新生問卷結果顯示,此類數據可高達73.25%,而喜愛寫作者竟然不足4%。如何讓學生喜歡閱讀,如何讓學生有見解有思想,這恐怕還需要通過分析感受他人文章的思想情感才能有效解決。
4.本末倒置是很多教師的現狀。對于教學工作而言,教綱是我們要遵循的“本”,而教法策略等則是“末”。諸多新教師尚不能將自己的眼光放遠,不重視考綱指引,忽視教育根本目標;諸多老教師也不能將語文課程目標的重點外化在自己的課堂,反倒較為注重閱讀與寫作技法的講解和訓練。
5.技法風格系統化是教材的特點。現有教材及各類教輔資料中,對于文章技法風格的解說明顯多于對文章思想情感的分析,而且非常系統化。而有關于思想情感的分析拓展則隱藏在具體的訓練題目之后,師生往往因為要解題而研究方法技巧卻忽略了對文本思想情感的把握。
就現有分析來看,只有將文本的主旨作為重點才能有效解決當前語文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也只有將提升學生思想情感境界作為教育的目標,我們才能回歸到教育的正確軌道上來。
認知學派認為,學習是認知結構的改變,筆者十分贊同這種關于學習的界定。閱讀與寫作作為語文教學的兩大主要內容承載著達成語文課程所設置的五個基本目標的偉大使命。如果語文教師能夠找到可以作為轉化層次的教學手段,將輸入層次的閱讀和輸出層次的寫作聯系起來,那么語文課程的五個目標便可以借由閱讀和寫作來達成。將表現“思想情感”的人生話題作為閱讀和寫作的鏈接紐帶來建立鏈接,應該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對高考的過度重視致使諸多語文教師將自己的教學目標放置在知識、能力和方法這個層面,忽略語文教育的本質目標——育人,而讓學生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得到提升才是高中語文教學的根本。
筆者針對以表現“思想情感”的人生話題作為鏈接紐帶的讀寫一體化訓練方式進行了為期八年的研究,并將其命名為“話題引申訓練”。將文學作品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關聯,強化口語與書面相結合的綜合式表達,增強文學作品的實用感。文學再也不是高高在上只會給人帶來問題的壓力源,而是學生探尋人生問題答案的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