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杏壇中學)
作為一線教師,如何在教學實踐中真正落實課程改革新理念,重慶市江北區教師進修學院院長李大圣教授認為,要落實新理念,就要變革教學關系,而關鍵又在于把時間還給學生,把方法教給學生;重視學生內在學習動力的激發,重視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簡稱“兩把兩重”。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師因為擔心學生聽不懂,擔心學生自己完不成教學任務,于是盡可能多地占用上課時間。結果呢?一節課下來,老師講得條條是道,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從表面上看,講的任務好像是完成了,其實教學任務根本就沒完成,甚至還沒開始。
那么,教師要怎樣做,才能真正把時間還給學生?
1.學案的設計要做到目標明確、具體、適切,要能體現對教學過程的引導,重難點的設置必須符合學情,要以學生的活動參與為中心。
課堂教學要追求在最短的時間里收到最大的效益。所以,一節課所設置的目標不宜太多,一個到兩個即可,這樣不僅可以節約課堂時間,還能使學生快速而又牢固地接受所學的知識。
要以學生的活動參與為中心來設計課程、環境;要求充分設計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強調師生的共同參與,尤其是每個學生的積極公平而有質量的參與;既有合作學習,也有獨立思考。要通過一系列學習活動的展開,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促成學生學習主體的自主形成。
2.教學方式應做到“開放多樣”。筆者所嘗試的“四主六步”教學模式就是一種新型的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即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思維為主線、能力為主攻”的原則;“六步”即“閱讀教學的六步流程:目標定向——自主學習——組內交流——組間交流——教師點撥——拓展延伸”。其核心是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拓展延伸。
小組合作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一個重要平臺,又可以給學生發表自我見解的機會,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內合作交流,就能解決學習遇到的大部分問題。對于小組合作,我們認為可以嘗試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如固定小組組合、和好朋友自由組合、分層次組合、互幫互助式的組合、隨意組合,等等。形式的多樣,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讓學生對“合作學習”保持著一種新鮮感和極強的表現欲,學生的主體作用自然能得到較好的體現。
1.引導學生敢于質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習慣于自己提問,提問后,不要急著把現成的答案拋給學生,而要設法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引導他們結合自己的思維特點和個性心理,獨立思考。最好是誘發學生提問,將“問”的權力還給學生。敢于質疑,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不可或缺的一條重要途徑。
2.引導學生善于發現。當今時代是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時時會產生新知識,出現新技術,因此,我們必須教會學生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來快速獲取自己所需的各種知識。
3.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一個壞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教師則教人去發現真理”。作為教師,只知“教會學生知識”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教師的責任不在于教科書的處理,而在于在課堂中實現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所以教師除了傳授道理、解答疑惑之外,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分類積累、高效閱讀、快速寫作、有效答疑等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使之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1.要注重創設情境。創設情境需要教師把握好時機,在創設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突出“新鮮”。新鮮的情境就能誘發學生主動投入,學生就能以最大的熱情來參與活動。第二,要突出“有趣”。富有情趣的情境一定能激發學生主動探究事物和參與活動的欲望,一下子就能喚醒學生的學習動機,這樣的情境就會像磁場一樣緊緊地吸引著學生。第三,要突出“務實”。我們不能偏離教學目標,一味地追求新鮮有趣,教師一定要著眼于學生成長的內在動機,著眼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2.要鼓勵學生自我表達。人本主義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的心理學家羅杰斯,他認為:教學活動應把學生放在居中的位置,把學生的“自我”看作教學的根本要求,所有的教學活動不僅要服從“自我”的需要,而且也要圍繞著“自我”進行,只有自我表現、自我喜好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學習。作為學生,他們每個人都有自我表達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營造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我表現的平臺,創設學生被欣賞、被肯定的氛圍,滿足學生自我表現的需要,使學生產生一種學習的內驅力,從而充滿了學習的激情,自我學習的欲望和主動求知的意識就會明顯增強。
3.要創造成功的情景。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獲得成功,不斷得到學習成就感的滿足,其內在的動力就更足,這是調動學生學習內驅力的重要手段。這樣做不僅可以使他們增強學習的自信心,進一步調動學習的情趣,還可以促使他們產生更大的學習動力,為今后在學習中克服更大困難提供了潛在的支撐。
4.不斷給予鼓勵。作為教師,對學生付出的努力、取得的進步,要及時掌握動態,并采取多種方式給予勉勵,使他們不斷受到鼓舞,不斷獲得前進的動力。對于學習優秀的學生,在肯定他們成績的同時,更要指出他們的不足,并不斷提出努力的方向;對于學習出現差錯的中等學生,要在充分肯定他們合理部分的同時,通過引導,盡量使他們自己來改正,并對有能力改正的學生給予肯定;對于學習中的后進生,要以誠懇的態度耐心地去幫助他們,當他們聽懂會做時,要及時給予鼓勵??傊?,要把尊重和勉勵學生作為教學的重要準則,這樣才能不斷喚醒學生的進取心和自信心,使學生永葆學習的熱情。
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稿)中明確提出:“高中語文課程根據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標,使學生通過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的語文學習活動,在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幾個方面都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备鶕W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標準,學生的關鍵能力主要是指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審美鑒賞能力等。
有時候,學生自己心里明白,但在課堂上當眾說出來后,老師和同學都聽不明或不愿意再聽下去。為什么?因為交流溝通出了問題。作為一個合格的高中生,不能限于與別人進行一般的交流溝通,而應該能進行有效的良好的溝通。有效的良好的溝通能力當然要求更高,是運用規范語言與人和諧交流溝通的能力。情商高,能說會道的人,都具備了有效的良好的溝通能力。
總之,教學關系的變革是教學領域最重要的變革,當前教學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調整(變革)教與學的關系,而“兩把兩重”又是教學關系變革的著力點。它立足的是學生的“主動的學”,凸現的是學生的地位和作用,賦予了學生更大的權力和更多的責任,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從而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較好地解決了教與學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