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甲昌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相應的教育方法與手段,將情感因素融入教學內(nèi)容中,然后傳遞給學生,進而實現(xiàn)豐富教學內(nèi)容、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的目的。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在學習中需要教師及時有效的引導和教育,才能養(yǎng)成正確、良好的思想觀念。故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并積極落實對學生的情感教育。筆者就此展開論述。
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對人對事都比較敏感,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首先就要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良好的課堂氛圍。具體而言,教師平時要多關心和關注學生,多與他們溝通交流,從言語、行為、眼神等方面給予學生關注和鼓勵,讓學生真正卸下心里防備,逐漸拉進師生距離。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用親和的言語和態(tài)度,讓學生卸下“課堂包袱”,輕松學習,尤其是當學生存在疑慮或問題的時候,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讓學生大膽說出來,不論學生說的對與錯,教師點評時都應以鼓勵和開導為主,不能言辭激烈,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然后再逐步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和錯誤,慢慢改進。只有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隔閡,情感教育的滲透才能順利進行。
科學設置教學情境,一方面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滲透情感教育時也能更順利地將學生帶入情境,深入激發(fā)學生情感。具體而言,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教師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和網(wǎng)絡,將課本上的文字知識用圖片、視頻、音頻等方式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和體會,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會更輕松,也更容易的帶入情感。
例如《濟南的冬天》的教學。除了生長在濟南的人外,其他人很少能真正見到和感受到濟南的冬天是什么樣子,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深入感受和體會,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濟南冬天的視頻和圖片,并配上音樂,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濟南的冬天,讓學生又如身臨其境一般,從視覺和聽覺上給學生強烈的刺激,進而深入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心情感,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以及審美能力。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板塊,對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以及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也可充分利用閱讀教學實現(xiàn)情感教育的滲透,整個情感滲透的過程要遵循學生心理發(fā)展與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為學生創(chuàng)造濃厚的情感教育氛圍,利用多種舉措將所閱讀內(nèi)容中的情感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細細品味、體會與領悟,促課堂充滿靈性。
例如在《背影》的教學中,當學生閱讀到“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再抱起橘子走”這段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其中濃濃的父愛之情,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可將閱讀的內(nèi)容以視頻、圖片、角色扮演等方式呈現(xiàn)出來,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然后在學生閱讀的時候配上相應的背景音樂,從多方面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更深入的體會父親行為的笨拙,以及偉大的愛。同時還可鼓勵學生通過想象平時自己父親辛勤勞作的背影,以及父親在自己心中的偉岸背影形象來激發(fā)學生對父親的崇敬之情,引起學生共鳴。
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才能真正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知識和靈活運用知識。初中語文知識的學習靈活性很強,對于同一問題不同學生的理解有差異,得出的答案也就不盡相同,而正確答案也并不是唯一的。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避免學生形成固定思維,就需要教師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能掌握知識的同時也能融會貫通運用知識。并且,只有通過實踐才能讓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加強烈,情感教育的效果也才會更好。
例如《春》的教學。為了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一方面,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教學用具在課堂上給學生模擬春天的場景,讓學生充分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去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即便不是真正的春季,當學生呼吸到大自然氣息的那一刻,身心也會得到放松。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植樹,讓學生親力親為感受勞作,陪伴著小樹的成長,強化學生對春天的情感體悟。這樣教師在后續(xù)教學過程中就會輕松很多,學生理解起來也就更加容易。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成長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思想、行為、觀念等各方面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給學生,更要教會學生為人處世,關注學生的情感發(fā)展,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滲透情感教育,用情打動學生,用情引導學生,讓學生健康成長的同時也能養(yǎng)成良好、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