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希龍
(山東省五蓮縣實驗學校)
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和發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正在逐漸運用于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小學數學是小學階段的主要學科之一,學生總是覺得數學難度大、不易理解,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按照之前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方式去教授課程,小學難免會覺得晦澀難懂。如果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按照以學生為主體的合作式學習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讓他們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知識。因此,合作式教學模式可以作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之一,其具體運用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研究,筆者基于這一現實情況,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模式闡述一些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合作式學習模式是指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將課堂交給學生,老師只起引導作用的教學過程。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會更加積極主動,教師對小組內部成員進行分工和安排,當學習任務落實到每個學生時,學生迫于責任壓力,必須在短時間內盡快完成自己的任務,避免拉團隊的后腿。這樣,在整個合作的過程中,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競賽模式,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同時還可以不斷地約束自己,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合作學習模式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根據教師設定的某一章節課程,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比賽,依據時間長度、完成效果以及合作過程,教師為各小組打分,選出最為優秀的小組。這種競爭關系要求小組內部成員需要不斷完善和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并且每個人都要為小組做出努力,才可以得到一個好的結果。
學生依據教師提出的課程要求自行選擇合作伙伴形成小組,小組之間沒有競爭關系,但是兩個人之間必須就老師提出的問題作出解答,需要伙伴之間互相討論和幫助,直到問題解決為止。
小組之內的成員自主選擇角色,當一方選擇是教師的話,另一方則是學生,反之亦然。通過角色的賦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會隨之產生行為壓力,要求組內成員必須努力學習,才可以領導對方。這樣有助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學氛圍的控制、學生合作過程的不可控因素以及課程目標的選擇,對于教師來說都是應該考慮在內的。不恰當的合作學習方式,不僅不會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反而會影響課堂秩序,得不償失。因此,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盡量規避以上問題,筆者在走訪多所小學之后,通過整理分析研究出以下幾種合作學習模式,希望可以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幫助。
1.與教學目標相結合
合作式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避免為了合作而合作這一情況的發生,對于有些課程,如果學生之間合作是沒有必要的,則不需要設置這一教學模式。整體的實施原則都應該與數學教學目標相一致。
2.合作方式豐富多樣
在選取合適課程目標的前提下,要盡可能創造豐富多樣的合作模式,為學生提供適宜的教學環境,合作學習之后,教師的評價與總結也要盡量靈活多樣,多給予學生一些正面的反饋。
1.先創建小組
以數學四則運算章節為例,學生分組合作進行學習,一方面可以互相監督運算過程哪里有問題,另一方面可以相互出題,加深知識理解。在創建小組的時候,要避免將學習成績相差懸殊的學生分為一組,成績差的學生在組里沒有自信心,成績好的學生也得不到提高。整體分組原則應遵循以下兩點:第一,按照學生的數學平均水平進行分組。組內成員的數學成績應當有低、中、高三個層次的差異;第二,要注意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避免因為分組合作學習出現了爭執或者矛盾,同時在性別、人數等方面也要進行考慮。
2.選舉小組長
小組長的選擇按照學生的意愿進行,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覺得是自己選出來的,沒有異議;另一方面,選出來的組長也能夠得到大家的信任,可以領導整個小組的成員。教師應當講清楚小組長的責任和要求,并且告知學生小組長是可以依據組內成員的數學課堂表現不定期輪換的,由此激勵學生進步。3.合作學習過程
(1)首先需要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
合作學習總體原則是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得出結果,但是不可以出現教師剛提出問題,學生就開始討論的情況,建立在沒有獨立思考基礎上的討論是沒有意義的。比如,在講商的近似值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先自己計算,學生通過練習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再和小組成員討論,得出商的近似值,這樣循序漸進的合作學習方式才是有意義的。
(2)課程問題設置要合理
合作討論的數學題目必須是符合學生興趣,難度適中的問題。這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應當課下充分了解學生的接受能力,選取合適的教學任務和目標來創設情境。比如,在學習>、<和=這一章節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學生學習合作的方式來進行。要求學生組內討論這三者的區別,并通過詢問對方爸爸媽媽或者好朋友的年齡來出題,要求組內成員回答。這樣學生覺得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問題是有意義的,其次,通過和組內朋友的討論比賽,也可以鞏固知識。
(3)教師要及時巡視引導
在學生討論合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每組學生的討論情況,可以在課堂中來回走動巡視,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和引導。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回答;對于比較難的問題,可以讓成績較好的學生來回答。同時,也要避免組內出現經常只有幾個人說話的情況,要調動整個小組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可以踴躍發言。
4.教師評價階段
合作學習結束之后,教師的總結和評價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學生注重教師對自己的看法,特別渴望得到鼓勵。因此,教師在總結評價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優先提問成績較差、底子較薄的學生。經過小組討論,每組的學生都可以針對老師的問題做出解答,教師優先提問成績較差的學生,可以對他起到積極鼓勵作用,并提高學生的自信;第二,分層級多樣化評價。教師在總結評價學生合作討論結果時,考察標準不能只集中于問題的解決,也要關注學生討論過程、個體表現等其他方面,綜合得出判斷結果;第三,重新總結課堂目標。分組討論結束之后一般都是課堂的尾聲,教師不能草草收尾,應當留出足夠的時間總結整節課的內容,將學生學習過的知識做一個梳理和強化,讓學生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本文對合作式教學的具體應用方法做了一些簡單的梳理和總結,希望教師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可以重視學生的實際感受、選擇適合學生的課程目標、關注分組討論過程,逐步完善教學機制,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范玉靜.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5,(29) :75.
[2]楊卓.基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小學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08) :56.
[3]葉寧.“小學數學教學法”課程中合作學習模式的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4,(05) :118.
[4]鄭少芳.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J].新課程學習,2013,(01)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