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琨 李韶軍
(石家莊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2015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通知指出: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聚焦于課堂教學與實踐等人才培養要素。教學診改工作提出了建立五個橫向層面(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的“標準鏈”,其中,課堂是整合課程、教師和學生的不可或缺的診改要素,所以中職學校如何實現對于課堂教與學的有效診斷與改進具有較強的現實、實踐功能和借鑒推廣價值。
楊應崧教授指出:“工作進行過程中要經常自我診斷,發現異常,及時改進。工作完成后,更要習慣于根據事先設定的目標(標準)做全面的自我診斷。而且,無論總結成績還是發現問題,主要目的都是找出隱藏于成功或問題背后的規律性的東西,有效改進,直至對目標(標準)做出調整。”簡言之,診斷就是旨在總結成績,揭示問題的活動。
中職教育是現代職業教育的基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必須鞏固提高中職教育的發展水平,特別是要盡快提高中職學校的辦學質量。而作為辦學質量決定性因素的教學工作無疑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亟須強化和提高。所以,教學工作診改無疑對提高中職學校辦學質量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網絡環境下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定期從教學實際出發,圍繞人才培養工作要素自我診斷,及時總結經驗,找出存在問題,制定相應措施并改進。掌握相關的診斷方法,如文獻研究法、課堂觀察法、問卷調查法等。改進是診斷的目的,依據診斷結論改進教學方式方法。
建立“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表”,遵循教學診改的規律,即診斷——改進——再診斷——再改進,實現螺旋遞進式發展,使教學診改取得實效。
計算機網絡專業課包括網絡搭建、動態網站建設、VB程序設計等專業核心課程,這些專業課都存在一些共性的問題,如需要用到專業英語的知識,而學生英語的底子很差制約了學生學習專業課的興趣……
故我們自我診改的內容如下:
1.以課堂某教學環節教學反思為導向,精準查擺問題,明確改進措施,能夠解決1~2個自身存在的課堂教學難題,反思之后有所啟發或感悟,以便改進課堂教學。
2.撰寫“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表”,內容包括課堂教學診改內容、存在問題、原因分析、診改結果、改進辦法與措施、改進的體會與效果。
3.定期“回頭看”診斷改進效果,分析原因,調整修正改進舉措,實現螺旋式發展。在學期教研組活動中進行教學診改的研討,群策群力,共同提高。
1.網絡資源建設與應用,教師與學生信息化能力的提高。網絡環境下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具有深刻影響,把網絡技術與課程教學整合起來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可促進學生的學習。
因此要加強教師信息化教學的能力,開展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學習。比如,我校多次開展了中央電化教育館關于“一生一空間、生生有特色”網絡學習空間的培訓,鼓勵教師使用網絡空間建設與共享教學資源,我們網絡教研組教師也多次承擔全校教師的培訓工作。通過云平臺,教師可以訪問中職學校優秀云平臺和云空間,從中汲取有益的資源,充實自己的教學資源。我校還培訓骨干教師參加河北省微課制作培訓,鼓勵全體教師使用多種信息化教學平臺,如藍墨云班課、校園網的網盤、百度云、QQ群、微信群等。學校為了激發教師學習制作微課的熱情,多次舉辦教師微課大賽……一系列措施,使得每一名教師都掌握了至少一種信息化教學的手段。為信息化教學的推廣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同時,也要培養學生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培訓學生會使用“一生一空間”來查看教師布置的作業并會提交作業;會使用藍墨云班課進行網絡資源的學習,會進行舉手、搶答、和小組評價……以提高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
2.以翻轉課堂、慕課、自主有效課堂為特征,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課堂實效為訴求。
利用翻轉課堂,教師在課堂上不再大量講授信息,而需要學生在課前完成自主學習,通過看微課、實驗指導書等進行自學,并可在網絡上與其他同學討論,上網查閱所需的資料。課上教師通過課前檢測了解學生自學情況,通過步步深入的學習與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共同完成項目要求,使得學生能夠真正內化知識,教師也能有更多的時間與每個人、每個組進行交流。課后學生能自主規劃學習內容、學習節奏,教師則采用網絡資源共享方式來滿足學生的需要和促成他們個性化的學習。
慕課是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使得學生可按照自己的興趣,在網上完成學習,不受時空限制。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上慕課網進行拓展學習。
自主有效課堂指學生必須動起來,在動中學習,在學習中發展。其基本架構是:學生主體,小組合作,自主參與;教師主導,雙邊互動。我校網絡專業課教師結合自身學科特點以及現實企業的需求,進行項目情境化設計,將實訓內容設置成一個個項目情境,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實現能力的提升。讓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掌握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達到高效的學習效果。
3.增強學生專業英語的學習能力,克服畏懼心理。計算機網絡專業課大都用到專業英語,如《計算機網絡技術》中的常用術語與縮略語、《網絡搭建》中網絡設備的命令、《網站建設》中動態網頁的代碼等。對中職的學生來說,專業英語學習的重點應放在專業詞匯和術語的掌握上。
我們與英語教師一起合作編寫《計算機網絡專業英語》的校本教材及學習手冊,在強化學生專業英語學習的同時,在專業課的課前采用下發學習任務書的方式,讓學生根據網絡平臺提供的視頻總結出實訓所需要用到的新命令、代碼有哪些,讓學生利用校本教材查詢或有道詞典等在線翻譯軟件學習新命令。讓學生掌握學習專業英語的途徑。
4.教學評價得以及時、多元化進行。網絡環境下教師課前可以通過查看學生預習情況給學生評價,如查看藍墨云班課上學生學習的經驗值。課中,教師可以通過極域電子教室、紅蜘蛛等教學軟件時時監控,及時準確地反饋,以達到及時評價的效果。課后教師可以根據“一生一空間”學生作業完成的情況進行評價。這種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可以更加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
經過兩個學期教學診改實踐我校計算機網絡專業課的教學效果都有了很大提升。但網絡環境下提高中職計算機網絡專業課教學的效果和質量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教師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不斷診斷與改進,始終把培養學生的能力作為首要的教學目標,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教職成廳〔2015〕2號文件)[Z].
[2]楊應崧.診改,不是加給學校的“緊箍咒”[N].中國教育報,2015-07-05(05).
[3]周俊.基于質量提升的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6) :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