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曄英
(汕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系)
作為幼兒師范學校的音樂教師,我們深知歌曲彈唱這一技能是幼兒教師在幼兒歌唱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幼兒園教師通過邊彈邊唱的形式,逐步引導幼兒學唱新歌,既有示范的作用,又能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然而,由于幼師生源質量問題,許多進入幼兒師范學校就讀的學生以前幾乎從來沒有接觸過樂譜,更別說彈奏樂器。如何在短短的幾年時間,把一名從未接觸過樂譜和樂器的學生,培養成一位能夠自彈自唱的合格幼兒教師,成為了當前幼兒師范學校音樂教師們的最大難題。
1.識譜能力的薄弱影響歌曲彈唱教學的開展。由于目前幼兒師范專業招收的學生很多在入校之前從沒經歷過音樂的識譜教學,可以說是零識譜能力。在學生的識譜能力沒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之前,歌曲彈唱教學只能是空談,無法實際開展。
2.鋼琴基礎與樂理知識結合度低,影響即興伴奏能力的培養。目前,很多幼兒師范學校的鋼琴教學與樂理教學并沒有互相配合進行教學,而是分別由兩位老師各自按自己的進度進行教學。這種情況導致的結果是當學生開始進入歌曲彈唱教學之前的即興伴奏環節時,由于樂理知識跟不上,無法確定歌曲的調式與調性并在樂譜要求的調上彈奏;無法選用正確的和弦進行配置;無法進行移調練習,等等。
3.協調能力的不足影響彈與唱的配合。由于學生缺乏左手與右手、口與手等方面協調配合能力的練習,導致在歌曲彈唱時出現彈與唱無法配合好的情況發生。
4.音樂表現力的缺乏影響歌曲彈唱的效果。由于學生在音樂理解方面以及音樂表現手法方面認識的不足,導致彈唱時出現音樂情緒表達錯誤和力度控制不當的情況。
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我認為要提高幼師學生的歌曲彈唱能力,主要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由于很多學生在進入幼師學校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樂譜,有些來自偏遠地區的學生在小學和初中階段甚至沒上過音樂課。因此,我們教學的第一步是教會學生認識樂譜,然后進行視唱練習。當然,與視唱課程同步的還有樂理知識、鋼琴彈奏和歌唱方法的基礎教學。視唱曲目的選擇可以從短小的兒歌開始,學生不僅易于上口,而且由于難度較小,半學期后就可以鼓勵學生用右手單手彈唱兒歌旋律,為今后的歌曲彈唱打下基礎。
經過一段時間的視唱練習和鋼琴彈奏學習,學生的視譜能力和鋼琴彈奏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而樂理知識方面也已經開始進入到和弦部分的學習了,這時就可以進行簡易的即興伴奏練習了。當然,在進行即興伴奏練習時還應注意以下五個方面:
1.調式與調性的確定。對于初學即興伴奏的學生,我們提供的歌曲一般都是比較典型的大、小調簡易幼兒歌曲。調性也是從易于彈奏的C大調和a小調開始練習,等到學生基本掌握了C大調和a小調的即興伴奏之后,再開始其它調的練習。在指導學生確定調性時,主要應強調的是以什么音為“Do”。以簡譜為例,由于簡譜的調號已經很明確地告訴我們1=?,所以判斷以什么音為“Do”看起來并不難。但實際的難點在于如何在琴鍵上準確找出除C大調以外的其它調的主音,然后用這個調來彈奏幼兒歌曲。因此,練習的關鍵在于知道了1=?之后,要先在琴上把這個調的音階彈熟,然后再在這個調上彈奏幼兒歌曲。
2.和弦的編配。由于學生學習鋼琴彈奏的時間不長,因此,在教學生編配和弦時,可先讓學生多用正三和弦進行伴奏。對于鋼琴彈奏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讓他們適當加入副三和弦或七和弦,但仍應以正三和弦為主。首先,我們要讓學生認識歌曲編配中常用的和弦進行模式:“I-IV-V-I”以及正確的和弦連接法。其次,讓學生了解歌曲中間部分一般可以使用I級或V級和弦作為半終止式和弦;另外,歌曲結束時可以使用“D或D7到T”的終止式和弦,也可以使用“K46到D7到T”的終止式和弦。在選擇和弦時,我們可以通過查看該小節的主要音多數屬于哪個和弦的和弦音來確定使用哪個和弦。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彈奏能力和彈奏水平來確定更換和弦的密度,以及使不使用副三和弦和七和弦。
3.伴奏織體的運用。對于簡易的兒歌來說,我們所采用的伴奏織體一般以簡單的柱式和弦、分解和弦和半分解和弦為主。由于多數兒歌的旋律都比較輕快活潑,所以伴奏織體也應以短小、輕巧的半分解和弦為主。在指導學生練習半分解和弦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先從柱式和弦入手,之后再嘗試使用半分解和弦。有能力的學生可嘗試跳躍式的半分解和弦伴奏。對于三拍子的兒歌,我們可以采用節奏感強,更能體現歌曲強弱規律的帶低音的柱式和弦進行伴奏。而對于速度比較舒緩的兒歌,我們則應多采用均勻、流暢的分解和弦。
4.移調練習。在給幼師學生進行移調練習時,我們可以先從觸及黑鍵少的調入手,如F調和G調,然后再慢慢增加觸及黑鍵的數量。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學生在做移調練習時,容易出現左、右手不同調的現象。即右手彈奏的是移調之后的調,而左手卻仍在彈奏原來的調。對于這種情況,我們要及時發現并幫助學生糾正,盡量避免學生把錯誤鞏固下來,對今后的學習造成影響。
5.力度與速度的控制。我們都知道,初學鋼琴的學生容易出現左手彈得比右手更大聲的情況。原因是左手彈奏的是和弦,多個琴鍵同時按下,而右手初學時彈奏的經常是單音,所以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容易出現左手彈奏和弦的音量蓋過右手主旋律的音量,形成了喧賓奪主的情況。這種情況在歌曲彈唱時更容易出現,因為在彈唱時,鋼琴伴奏的難度比唱歌的難度更大,學生的注意力都在彈奏上,有時甚至只顧彈而忘了唱。因此,在歌曲彈唱教學時,我們要時時提醒學生注意控制伴奏的力度,避免蓋過自己的歌聲。
至于速度問題,則是由于學生在練習難度較小的部分時容易加快速度,而在練習難度較大的部分時又容易減慢速度,導致合成的時候歌曲的一部分速度偏快而一部分速度偏慢。對于這種現象,我們應當要求學生在歌曲不熟練時一定要整體放慢速度進行練習,等到熟練之后再整體加快速度,特別是前奏的速度一定要與歌曲的整體速度相同。
在讓學生進行彈與唱的合成時,我們可以分四個步驟來進行教學。(1)單手彈唱歌曲的旋律。因為學生在學習即興伴奏時,右手彈奏的正是歌曲的旋律,這時如果先讓學生邊用右手彈奏邊唱歌曲的旋律,學生的口與右手是同步的,難度自然降低了一些。(2)右手單手彈奏旋律,口唱歌詞。這時,右手和口的音高和節奏是同步的,但又不是完全同步,口唱的是歌詞,右手彈奏的是旋律。這樣的練習,既可以提高學生唱的音準,又可以提高右手的伴奏水平。(3)雙手合成進行伴奏練習。這時,由于左右手需要配合與協調,因此可以先不唱,只彈伴奏。(4)完整地進行彈唱。等到前三個步驟已經練習得比較熟練了之后,再進行完整的彈唱練習。這時,學生由于前面的練習,心中已經有了歌曲的旋律感與節奏感。只要加強練習,就能做到彈與唱的協調,完整地進行彈唱了。
一些學生雖然能夠順利地完成彈唱任務,可是彈唱出來的歌曲顯得干巴巴的,缺乏生動性和美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們沒有通過理解歌曲的風格特點及歌詞的內容來理解歌曲的情緒,另一方面是學生不懂得通過強弱對比及旋律線條來表達歌曲的情緒。作為幼兒師范學校的音樂教師,我們應該在言傳身教中引導學生學會根據音樂的不同內容和旋律及節奏特點,對音樂進行恰當的藝術處理,使音樂更具表現力。對于幼兒歌曲的情感處理,我們可以幫助學生把幼兒歌曲分為輕快活潑類、優美抒情類和行進速度類。在彈唱活潑類的兒歌時速度要稍快,彈和唱的音都要以短而帶彈性為主。在彈唱抒情類的兒歌時,彈和唱的音都要盡量連貫,力度不要過于強勁,句尾的長音要盡量保持。而在彈唱行進速度類的兒歌時,力度和速度都要以中度為主,不宜過強或過弱,也不宜過快或過慢。此外,不管彈唱什么樣的兒歌,都可以像在講故事一樣,根據歌詞內容和旋律特點做出相應的力度變化,同時加上恰如其分的臉部表情,使彈唱效果更加生動、有趣。
以上四個方面只是提高幼師學生歌曲彈唱能力的主要方面,而要達到這四個方面的要求,仍然離不開傳統的唱歌課程、鋼琴彈奏課程和樂理視唱練耳課程的學習。學生們只有經過這些傳統課程的訓練,在音樂素質和音樂基礎上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才有可能順利地進行歌曲彈唱的學習。否則,這一切將成為空談。
作為未來的幼兒教師,幼兒師范學校的學生更應該培養的是自己的示范能力。一切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基礎知識的學習,都是為了今后自己能夠在幼兒面前更好地示范。同樣,歌曲彈唱的學習也是為了今后在幼兒音樂教學中,能夠更好地示范和引導幼兒,使幼兒在愉快地模仿中不知不覺地感受音樂、學習音樂。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學前教育專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程,幼兒歌曲彈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國幼兒園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同時也影響著我國幼兒園教育的質量。因此,不管是幼兒師范學校的音樂教師還是幼兒師范學校的學生,都應該重視幼兒歌曲彈唱這門課程,努力提高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使這門課程能夠真正為學前教育專業服務,為提高幼兒園師資質量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