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璋 李海林
(甘肅省白銀市第十中學;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第十四小學)
為了縮小城鄉教育發展之間的差距,保證教育優質、高位、可持續地發展,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政府開始實施強校和弱校、城市和農村一體化辦學的改革。2017年3月,白銀市第三中學與白銀市第十中學實施一體化辦學,命名為白銀市十中四龍分校,總校校長兼任分校校長,分管初中的副校長兼任分校執行校長,拉開了白銀區城鄉一體化辦學的序幕。
白銀市三中建于1985年,位于白銀區四龍鎮,距白銀市區23公里處。近幾年,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建設,很多學生都轉到城區優質學校讀書,導致學校學生人數急劇減少,學校教學質量嚴重下滑,教育教學資源相對過剩。2016年初一年級只招收到14名學生,全校三個年級僅剩89人,教師有44人。
而白銀第十中是一所完全制中學,有3400多名學生,高中強、初中優,教學質量高,班額大,師資緊張,是西北名校、隴上名校,已發展為辦學傳統優良、師資力量雄厚、管理科學有效、教育教學質量優良、具有良好社會聲譽的學校。
在一體化辦學實踐中,兩校對教育資源、師資隊伍、教學設施、教研教改、德育活動、寄宿制管理等方面優化各種資源配置,實現了總校和分校優質均衡發展,分校學生人數逐年遞增,班級數逐漸擴大,在校生由80多人增加到210人,最大限度激發出縣域城鄉教育的創新能力,增強城鄉教育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減輕了農民的教育壓力和經濟負擔,實現了教育均衡發展,引導學生回歸農村,從而減少城市大班額,促進了縣域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探索出西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新路子。
一是辦學聯合體要進一步明確分工,開展調查研究,分析學校發展現狀。聯合體統籌安排教育教學工作,探索義務教育區域均衡一體化辦學實行六個統一,即統一教學管理,統一實施教學活動,統一組織聯校培訓,統一進行質量監控,統一開展教學評估,統一組織藝術節、運動會、綜合實踐活動、團隊活動等。
二是政府要進一步擴大公共服務范圍,增加教育經費,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義務教育區域均衡一體化辦學是“教育公共產品”或教育公共服務,政府提供的義務教育區域均衡,應普惠城鄉,從而確保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權利公正和機會公平,這是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均質化辦學的必要前提。
三是縣域內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協調并及時解決一體化辦學改革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抽調精干力量督促、指導、考核各相關學校實施“一體化辦學”改革工作,促進縣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確保實行一體化辦學后,學校仍保留獨立法人資格,獨立財務管理;現有名稱不變,編制不變,建制不變,隸屬關系不變。
四是辦學聯合體內部學校要進一步加強聯系,教師實行統一配備或定期交流。通過強校幫弱校、大校帶小校,城市帶農村,爭取校際合作關系的實質性拓展,最終實現城市強校、大校和農村弱校、小校的橫向聯合,并有可能走向實質性融合,并通過名師送教、跨校兼課、集體備課、共同承擔課題、統一組織技能競賽等方式,創設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教師專業發展環境,整合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切實實現區域義務教育一體化辦學標準化、均衡化、辦學效益最大化。
一是抓住質量不放松。在人人都有學上之后,人們對教育公平的關注主要體現在教育質量上。促進均衡發展要把提升質量作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內涵發展。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改革,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讓學生從應試教育的重壓下解放出來,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
二是縮小城鄉差距是目標。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后,城鄉、區域間發展不均衡上升為義務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進均衡發展,就要大力加強義務教育區域均衡一體化辦學改革模式的推進,盡快形成城鄉同標準、一體化辦學的格局。
三是重視資源配置是手段。要從硬件、軟件等各方面促進區域內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取消設置重點校和重點班,統一學校公用經費和生均教育經費標準,加大薄弱學校改造力度。實行區域內教師和校長交流制度,加強薄弱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搭建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平臺,打破校際和城鄉之間的分割,形成城鄉縣域均衡一體化辦學共同發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