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 鞏曉璐
(山東省煙臺護士學校)
在近幾年的護理實訓教學中筆者發現,雖然學生對這部分的練習內容期待值高、熱情高,興趣大,護理老師們提前精心設計,周密充分準備,但還是發現在練習過程中出現了很多不和諧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客觀深入的分析,為在今后的教學中改進教學方法,為提高護理實訓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基本操作技能、臨床綜合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打下基礎。
(1)問題表現。具備嚴格的無菌觀念、規范進行各項無菌技術的基本操作是作為合格護士最基本的要求。無菌技術操作是進行注射法練習的基礎,也貫穿在整個注射法練習的過程中。但是學生的無菌觀念淡薄,操作起來隨心性強,老師上課重點強調的無菌問題,反復出錯,而且花樣百出。例如,從彎盤里取用過的棉簽再用,反復涂抹消毒區域,消毒范圍過小,消毒皮膚后再次跨越或污染,安爾碘、酒精等消毒液瓶的蓋子隨處放置或不及時蓋,撕開棉簽包裝袋過大,把手伸進棉簽包內取棉簽,把抽好藥的注射器和無菌棉簽隨便放在病床上等等。
(2)問題分析。這些問題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模擬操作學生的不重視,病人是假的,藥物是假的,操作也是假的,學生心里想反正是假做,湊合著就行了,等真打時我再認真點就行了。其實,錯誤的動作多了,成為習慣,真做時想改對是非常不容易的。
(1)問題表現。注射法的練習課往往是在藥液抽吸法練習了4個學時之后才開始的,有時為了強化學生的基本功,教師適當進行了課程內容的調整,先進行藥物的過敏試驗方法的練習,并對每名學生都進行了青霉素皮試液配制操作的考核。也就是學生在各種注射法練習課之前已經至少進行了8個學時的藥液抽吸技術、持針手法、排氣姿勢等基本功的練習,應該掌握了藥液抽吸的基本手法,知道了規范標準和注意點。比如,持針姿勢不標準,大把抓或是污染活塞軸的現象還是存在;食指沒有固定在針栓上;排氣姿勢不對,不是浪費藥液就是空氣排不盡;大小安瓿,大小密封瓶的抽藥手法分不清,手指不靈活;注射器的基本構造分不清,不知道哪個部分是可以用手接觸的,哪個部分是手不能觸碰的等問題都是普遍的存在。
(2)問題分析。學生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學生的年齡偏小,動手能力不強,不會做家務也不會干活。學生剛接觸注射器時覺得非常好玩,在學生看來練習不是要練正確的手法而是我要拿著注射器玩個盡興,沒有意識到正確的持針姿勢和抽藥方法在以后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另一個原因是老師在練習過程中監督觀察不到位,沒有做到一個一個學生的指導,一個一個動作地糾正,造成了部分同學的蒙混過關。
(1)問題表現。學生擺放示教人體位的不伸展,動作粗暴,下手重。操作過程中暴露病人過多,只關注局部而忽略整體。例如,為病人肌內注射時只看臀部,反復練習找部位練消毒,根本沒有看到病人的頭沒有枕在枕頭上或者是腳被別住了,缺乏整體性。
(2)問題分析。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在于學生把示教人只當成了練習操作的一件物品,沒有認為它是真正的病人,沒有為他付出一名護士應該具備的愛心和責任心。練習操作只是練操作,沒有想到操作是在病人身上做的,沒有把操作和病人結合起來,忽略了病人的整體性,忽略了病人是有感覺、有感情的完整的人。
(1)問題表現。學生在注射法的練習課上的表現是非常積極主動的,練習的興趣很高,但是一些同學也存在嬉笑打鬧的現象,具體表現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同學之間互相找注射部位時,躺在床上扮演病人的同學覺得好笑不配合,尤其在肌內注射部位選擇臀大肌定位時,扮演護士的同學又不好意思。在示教人身上操作時態度不認真,敷衍了事。也有部分同學的著裝不符合要求,尤其是男生不愛戴帽子、口罩,總得老師反復督促才能戴上,一不看見又取下,反反復復,占用了教師很大一部分精力和時間。
(2)問題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學生處在一個十七八歲的年齡階段,好奇心非常強,特別容易興奮。互相進行角色扮演的練習方法又是很新穎的,所以學生們就認為可以本性出演,盡情展示,造成了練習課堂氣氛的活躍。另外,可以看出學生對練習課的期待性很高,積極性很強,如果老師能進行正確的引導,將大大提高課堂效果。
總之,在實訓課練習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是比較正常的,教師首先要對學生有耐心,理解學生對技能操作的學習和掌握過程是比較緩慢的,需要反復大量的練習才能夠見到成效,達成培養高素質實用型護理人才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