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汪洋
近日,由北京裕豐金必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舉辦的金必來微生物長江商學院高峰論壇如期舉行。本次論壇以“共生之道、共享之道、共贏之道”為主題,與會領導、專家、學者以及金必來核心合作伙伴代表共同聚焦我國土壤情況現狀、土壤修復的前景以及給農資企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等話題,先后進行了交流與熱議。
大家一致認為,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意義重大,更是一個系統工程,按照“政府主導、企業擔責、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土壤污染防治體系原則,這或將成為農資企業新形勢下突出重圍的重要手段之一。
從2016年6月國務院發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到今年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全票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可以看到國家推動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決心,從長期來看有利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系列政策法規的出臺、執行,既是對農資行業提出了更高的挑戰,也給行業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為推動行業供給側改革釋放了政策紅利。”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坦言,“嚴重的土壤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等問題,已成為影響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大障礙,土壤修復改良迫在眉睫,土壤修復改良的巨大市場為微生物肥料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他認為,抗旱抗澇能力差、保肥保水能力弱、養分失衡、土壤酸化、土壤板結、土傳病害不斷加重、鹽離子濃度升高是目前中國的土肥水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陳保冬表示,因長期以來化肥的不合理施用造成土壤酸化、板結等問題日趨嚴重,但目前問題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有益微生物菌大量缺乏,要想改變這種現狀,急需要補充有機肥和微生物肥料,來對土壤進行修復改良,只有土壤健康了,才能確保農產品質量。
近年來,許多企業紛紛研發出相應的產品,進軍農田土壤調理修復市場。有行業調研機構不完全預計,土壤污染修復潛在市場規模達萬億級別。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需求,生物菌肥產業迅速作出了應對,提出要走向規范化、規模化,勇擔解決中國農業問題的重擔。
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王炳國表示,中國的土壤狀況已不容樂觀,養分失衡、酸化、板結、土傳病害不斷加重等,嚴重影響了農民的收益和我們食品安全。正是這樣的需求,壯大了微生物肥料產業的發展,也讓這個產業駛入了發展的快速通道。
據了解,北京裕豐金必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26年的發展過程中一直致力于農業科研,特別是以農用微生物科技為重點,以智慧土肥為主線,提供完善的植物生態營養解決方案。北京裕豐金必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付榮軍介紹說:“金必來未來將以微生物為紐帶,以資本為依托,建立“大農業健康”生態產業圈,未來業務收入包括上游廠家原料站渠道、基地,一是助力傳統化肥企業轉型;二是土壤改良,環境修復;三是終端產品銷售。”
土壤修復任重而道遠,破解行業難題,需要國家、企業和農民的共同努力。與會代表認同統一觀點:“鑒于土壤修復是一個全新的產業領域,必須集成相關企業、科研院所、社會組織及金融等跨行業的優勢力量,盡快培育并發展我國土壤修復改良的新興產業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受邀參加論壇的金必來全國核心合作伙伴代表還各自介紹了合作感受和展望。廣西南寧冠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梁慶平說:“金必來微生物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效果好、符合國家趨勢等6大亮點,是順應時代發展、改變行業現狀、滿足用戶需求的好產品。”云南鼎諾四角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和林認為,未來農資銷售將逐漸轉變為“產品做減法,服務做加法”的營銷理念。通過篩選與金必來戰略合作“艾美施”“菌美樂”微生物肥料,經過大量試驗示范,在烤煙、三七等作物上都表現出優秀的效果,期待產品年銷售規模向萬噸邁進。
對此,北京裕豐金必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侯玉芹表示,金必來通過微生物技術,在土壤改良和病蟲害防治及作物增產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在未來,金必來將堅持以微生物技術為主導,結合國內外先進技術,有機無機及微生物完美結合,研發和生產出更多好的產品回饋社會,回饋客戶,回饋給千千萬萬的中國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