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卞立明 南京勘察工程有限公司 江蘇南京 210007
地貌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態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發展規律,是巖性、地質構造和新構造運動的綜合反應,也是近期內、外地質營力相互作用的結果。南京地區地貌類型主要為構造剝蝕及河流侵蝕、堆積形成,少量巖溶地貌、火山地貌,絕大部分地區海拔在8米以上,最高海拔在紫金山主峰,為448米,長江沿岸現代漫灘海拔僅4米左右。下面就上述類型地貌單元簡述之。
本地區大地構造屬南京凹陷,區內褶皺造山運動始于晉寧運動和印支運動,它們決定了本區大地構造的發展演化特征。晉寧運動結束了元古代地槽演化歷史;印支運動使揚子準地臺蓋層褶皺隆起。由于地殼構造運動呈階段性上升,使河谷兩側分別形成以雨花臺礫石層為代表的三級階地和以下蜀黃土為主的二級階地。
地貌單元主要有坡積裙、沖溝、洪積扇。由于南京地區高地多為低山、殘丘,故而規模小,巖性為山體母巖碎塊,分選性差,大小混雜,多呈棱角~次棱角狀。組成物質通常為粉質粘土、粉砂土、粗砂,空間分布特點為:由山體及遠顆粒逐漸變細,無明顯扇形分布。
侵蝕河谷---地表水切割而成(境內有長江河段、秦淮河全線、滁河部分段)
1.3.1 河床
南京地區主要河流為長江及其支流秦淮河、滁河,都處于河床的中下游段。河床下切力量較弱,側蝕較強,河床剖面平緩,流速小,泥沙沉積量超過沖刷量,河流彎曲。長江河床寬1500余米,支流中滁河、秦淮河寬50~100米。河床沉積物為粉砂、粉土及泥質,支流于上游沉積有粗砂、小礫石等。
1.3.2 河漫灘
河漫灘為枯水期暴露的河谷谷底部分,洪水期被水淹沒的河床兩側地段,它是河流側向侵蝕和河床變遷過程中形成的。河漫灘地形較平坦,沉積物顆粒很細,根據其特征,粘性土常位于下游段;砂性土位于中游段;通常為粉砂和粘土,長江南京段沉積物中粉粒占51.66%,砂粒占14.42%,粘粒占33.92%。
1.3.3 階地
階地為河流地質作用形成,位于河漫灘之上,不被洪水淹沒的河谷兩側階梯狀地面,階地兩個主要形態要素為:階地面和階地崖。階地面為古代河流的谷底,階地崖為河流底蝕作用形成,高度反映了地殼運動或基準面變化的幅度。
1.3.4 牛軛湖
又稱弓形湖,是曲流發展中被遺棄的一段河流,也是河流截彎取直形成,沉積有泥炭、淤泥堆積。南京地區于滁河六合段發育較多河曲,經筆者初考,六合區雄州街道西南3公里處的龍池即為滁河改道形成的牛軛湖。
溶洞是地下巖溶主要形態,由巖溶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態,地下洞穴系統和沉積物,稱為巖溶地貌和巖溶堆積物。其形成條件有,①:巖石的可溶性,其成分、結構、構造為碳酸鹽類硫酸鹽類鹵鹽類②:巖石的透水性③:水的溶解性④:水的流動性⑤:溶蝕基準面。
為火山地質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形態,南京地區于第三紀晚期火山活動頻繁,都為基性玄武巖漿噴發,形成規模較小的山丘,經后期剝蝕,現為殘丘狀。南京地區于江北六合區分布有方山、靈巖山、瓜埠山、戀山及桂子山等,于江南江寧區分布有方山,為第三紀晚期活動的基性玄武巖漿所致,自有人類活動以來沒再噴發過,故均為死火山。
指歷史時期內人類根據生產、生活、政治、軍事等需要,在自然地貌基礎上改造利用、修筑開鑿的人工堆積島、城墻、堆土、人工河流、水庫、采石坑、礦坑等地貌形態,南京有舉世聞名的明城墻、人工湖泊(金牛湖)、河道(胭脂河)及坑道等。
通過野外實測和航空照片、衛星照片上識別分析是研究地貌的主要定性方法。既要研究不同地貌形態的成因,也要注意形態相似的成因區別。地貌形態測量指標主要有三個方面:1高度,相對高度一般可以提供不同地形形態形成的先后順序(如河流高階地形成早于低階地)及其所受到的新構造運動影響等重要資料;2坡度,對研究坡地重力災害有實用價值;3地面破壞程度,了解地質歷史時期內外地質營力作用結果。
研究地貌發展即研究地貌的形成和演變過程,是在研究靜態的特征基礎上判讀闡明地貌的動態變化過程。弄清地貌結構,開發利用第四紀資源和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工作基礎,同時為城市規劃,新建項目選址,城區改造,工程建設及環境保護等提供依據。
(1)資源開發利用根據地層特點可開發其礦產資源,(如梅山鐵礦、幕府山白云石礦等),砂礦、粘性土礦產品。地下水巖溶地下水,是工農業和生活必須的重要資源。
(2)工程建筑。水利、水電、交通、建筑和水運等工程勘察都必須研究與工程有關的有利和不利的地貌及第四紀沉積物、新構造運動和現代動力作用。對大型長效和安全性要求高的現代工程,如大型水庫、水壩、主航道、核電站、地鐵、隧道和高層建筑等。不僅要研究可利用的地貌條件,還得研究工程后由于局部地質、地貌條件變化對工程可能產生的影響。
(3)自然災害與環境變化研究。中國是一個自然災害較多的國家。研究地貌可以為部分自然災害的形成發展、時間與空間和強度演化規律,監測和防治,減災和救災。人類活動速度與強度的加劇對現在和未來發生的災害有重要的影響。因此研究其活動規律及變化方向,探討自然災害發生、發展和演化規律等方面上具有科學的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越來越多的建筑活動,不可避免地與大地關聯,研究地貌可以為我們合理科學地進行決策提供幫助,有利于資源優化利用,進行城市大比例地貌基礎工作有著很重要的意義。細致的地貌工作可以為城市規劃、防災減災、趨利避害有指導作用,還可以為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做出貢獻,所以筆者認為,南京地區大比例尺高精度的地貌調查工作有必要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