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萱萱 績溪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安徽績溪 245300
實施一體化監管執法,是現階段解決職業健康監管任務量大面廣、監管力量嚴重不足等突出問題的有效途徑,是優化資源配置、落實簡政放權的必然要求。通過一體化監管執法,可以進一步優化安全監管部門的資源配置,實現同類事項綜合執法,避免對企業的重復執法、多頭監管,減輕企業負擔,是落實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目標的必然要求。進一步提升職業健康監管效能,有效遏制職業病高發態勢。
推進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一體化監管執法將主要在六個方面著力。一是執法檢查一體化,即在安全生產大檢查、日常監督檢查和建設項目“三同時”檢查等工作中,將職業健康作為一項必要內容,同時部署、同時檢查、同時總結。二是風險管控一體化。樹立“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強度)超標就是隱患”的理念,將職業病危害因素分析和治理納入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中。三是標準化建設一體化,將職業健康相關指標納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職業健康達標方可通過標準化評審。四是宣傳教育培訓一體化,在宣傳培訓安全生產時一并宣傳培訓職業健康。五是技術服務一體化,開展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一體化檢測、評價等技術服務。六是巡查考核一體化,將職業健康監管工作納入安全生產巡查和責任考核內容。
安監局要認真履行法律賦予的職業健康監管職責,按照“管安全生產必須管職業健康”的要求,建立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一體化監管執法機制,把職業健康納入安全生產重要內容,同謀劃、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同落實。加強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相關工作的整合、融合、滲透,不斷優化工作流程,避免多頭審批、多重培訓、重復執法,實現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同步協調發展。
1)在編制年度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工作計劃、“雙隨機、兩公開”執法計劃、安全生產常態化監督檢查方案時,將職業健康工作一并納入,同步部署和落實。
2)在依法組織開展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和工貿等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執法檢查時,應當將職業健康作為重要內容,與安全生產同步開展執法檢查。
3)對執法檢查中發現的職業健康隱患和問題,要與發現的安全生產隱患和問題同步督辦整改,同步復查驗收。
4)對企業存在的職業健康違法違規行為,要依據《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規定,依法給予相應處罰。
5)將職業健康違法失信企業納入安全生產誠信體系建設和安全生產“黑名單”一體化管理。
1)將職業健康法律法規、職業病防治知識等內容,納入各地開展的“安全生產月”、“安康杯”競賽等重大宣傳活動及日常安全生產宣傳。
2)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和工貿等重點行業領域開展安全培訓,應實行職業健康與安全生產統一培訓、統一考核、統一發證。統一培訓時職業健康培訓時間不少于總學時的30%,繼續教育時職業健康培訓不少于20%。
3)培訓合格證注明職業健康培訓內容和培訓學時。不便記載職業健康培訓內容的,職業健康也可單獨核發培訓合格證。
4)組織安全生產監管人員開展監管業務培訓,職業健康培訓時間應不少于總學時的30%。
1)將職業健康隱患納入行業排查治理的重要內容,納入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和隱患排查清單。
2)各地在推進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時,要督促企業依法落實自我職務規定。
1)加強源頭治理管控。各地在對本轄區內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的建設項目進行“三同時”檢查時,同時檢查安全生產與職業衛生兩個“三同時”,督促企業同步研究、同步推進、同步落實。鼓勵和指導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不斷強化自身服務能力建設,不斷提高開展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社會化服務能力和質量,督促技術服務機構在開展社會化服務的同時,為生產經營單位提供專業的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業務指導。
2)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加強對建設單位組織的審查、驗收等活動的程序規范性和發現問題閉環整改結果的監督核查,督促指導建設單位依照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組織開展職業病危害預評價、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職業病防護設施竣工驗收,落實建設單位主體責任。
1)各地各單位在組織安全生產目標責任考核、制定安全生產工作責任清單時,都要將職業健康作為重要內容。
2)各地評選表彰安全生產先進單位或評選安全生產先進個人,必須考慮職業病防治工作情況。
3)企業年度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出現新發職業病例,或職業病防治工作受到監管部門通報批評的,當年一律不得評為先進。
在安全生產大檢查、日常監督檢查和建設項目“三同時”檢查等工作中,將職業健康作為一項必要內容,同時部署、同時檢查、同時總結。樹立“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強度)超標就是隱患”的理念,將職業病危害因素分析和治理納入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中,做到職業病危害風險與安全生產風險管控一體化。同時,將職業健康相關指標納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職業健康達標方可通過標準化評審,實行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雙達標”。
綜合上述情況來看,專業人員應該明確建立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一體化監管執法制度,進一步強化職業健康監管,避免對企業的重復執法、多頭監管,減輕企業負擔,提高監管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