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貴朋 河北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保定 071052
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簡稱框剪結構體系;它是將框架和剪力墻結合在一起以共同水堂豎向和水平力。框剪結構體系的抗側移剛度比框架結構大,大部分水平力由剪力墻承擔。豎向荷載則主要山框架承受。框剪結構體系由于只在部分位置上設置廠剪力墻,因而保持了框架結構易于分割空間、立面易于變化等特點,此外,由于剪力墻能夠承受較大的水平力,體系的抗震性能也較好。所以,框剪結構體系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框架剪力墻結構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由剪力墻結構和框架結構組合而成的結構。由于這兩種結構的組合和使用,使得框架剪力墻結構具有剪力墻結構和框架結構的雙重優勢,能有效適應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因而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逐漸得到廣泛應用,并且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
框架剪力墻結構具有自身顯著特點,滿足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其應用也變得愈加廣泛。首先,該結構具有剪力墻和框架兩種結構的特點,靈活性優越,抗剪性能良好,對建筑工程施工產生重要作用。框架剪力墻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為鋼筋混凝土,具有較強的承載力能力,能有效承受建筑工程的荷載,確保結構安全可靠,進而滿足建筑工程施工需要。該結構還具有良好的水平控制性能,方便建筑工程施工。框架剪力墻結構剛硬,具有較強的抗震能力,有利于確保建筑工程結構的穩固與可靠,進而更好滿足施工需要[2]。但不能忽視的是,框架剪力墻結構的抗壓性能較差,受力之后,結構形狀往往會發生相應變化。但該結構的抗震性能極佳,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確保結構穩固可靠。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中,首先要對結構進行整體設計,做好測量放樣工作,進行水電預處理,做好墻柱鋼筋工程施工。然后完成模板工程施工任務,進行墻柱和梁板裝修,并對水電進行預埋和處理。最后進行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基礎部分施工,進行測量放樣,完成實驗槽、地下室施工任務,最后進行基礎回填。采用上述措施進行施工,不僅能有效保障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任務順利完成,還能確保施工效果,促進建筑工程質量提升。
放線測量是該建筑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中的基礎和首要內容,該工程安排測量人員,依照圖紙上的內容,準確的規劃測量放線。該框架剪力墻結構測量放線時,主要使用的是全站儀,布設到相關的測量位置,完成結構的測量放線,測量人員主動構建軸線控制網,將測量放線的結果標注到控制網內,同時核查測量放線的結果,確保各項測量結果的準確性[3]。
鋼筋施工技術是框架剪力墻結構的重點,其為結構中的主體部分。鋼筋提高了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強度,所以鋼筋施工技術要符合該建筑的整體需求。該建筑對進場的鋼筋實行性能檢測,根據鋼筋檢測的試驗報告,確保鋼筋材料的優質性。該建筑中的框架剪力墻結構中,對鋼筋的搭接、焊接等都有明顯的要求,必須按照框架剪力墻的實踐需求,規劃鋼筋的各項技術參數,發揮鋼筋在結構中的強度優勢,而且鋼筋主筋部分,需要和框架剪力墻結構中的預制砂漿塊進行綁扎,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鋼筋施工的可靠性。
混凝土施工技術也是建筑框架剪力墻結構中的重點,混凝土工序要安排在鋼筋之后,確定鋼筋、模板驗收合格后,才能安排混凝土施工。該高層建筑框架剪力墻中的混凝土施工技術,集中體現在梁板、墻柱和商品砼三個部分,采取混凝土澆筑的方法,提高梁板的穩固性,滿足框架剪力墻的結構需求,以該建筑框架剪力墻中的墻柱為例,分析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首先在墻柱的底部安排砂漿填筑,采取分層振搗的方法,落實澆筑工作,固定墻柱的基礎;然后根據現場墻柱混凝土的施工順序,進行澆筑工作,墻柱澆筑時,需要配合梁板部分,可以實行同時澆筑的方式,保持墻體與梁板的一致性;最后完善墻體混凝土的養護,促使墻體混凝土能夠達到框架剪力墻的質量標準。
第一,內外側模板的設計。在進行模板配板的過程中,要注意外墻模板中的內側模板要比外側的模板短200~300毫米,這樣能夠保證配板的準確性,同時在支模時,要以已經經過澆筑的墻體作為參照物,把外側的模板貼緊墻體,另外,為了保護墻體,一般在模板與墻體的接觸位置要墊上海綿,保證整個墻體的完整性。第二,固定內側模板。在模板澆筑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內側模板和內側模擬的墻根向內或者向外移動的狀況,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模板的準確性,故而模板設計者經常會在模板內側中放置一個短鋼筋頭來控制其位置,保證其穩定性。第三,保證墻模與樓板之間的緊密型[4]。通常在進行澆筑的過程中,會出現漏漿的現象,它會使整個模板的穩定性降低。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很容易,只需要將水泥或者砂漿填入有縫隙的地方即可。第四,吊裝墻模。墻模的吊裝對穩定性和精確性要求很高,故而要在亮光中進行,同時要保證在吊裝的過程中,墻模不會碰到鋼筋,還有控制好吊裝的位置,因為它關系到樓板的穩定性,也關系到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
框架剪力墻結構在高層建筑應用越來越廣泛,其結構施工技術也越來越復雜,因此,在實際的工程施工中,我們要不斷的總結成功的經驗,更要不斷的學習,以求框架剪力墻結構技術更為精確化、先進化。這樣才能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也是促進建筑行業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