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行業自古就是一個受人推崇的行業,教,傳道授業解惑;育,是指育人育德。所謂為人師表,教育從業者往往自帶光環。在線教育出現肩負著打破學區房,打破傳統教育模式不公平的重任,也被世人給予了厚望。
然而近段時間,有媒體報道稱作業幫1對1輔導宣傳的“8500位專屬名師”“98%來自名牌公立高?!薄?0%任中高考出題閱卷人”等宣傳,與事實不相符,存在影響其用戶——廣大中小學生群體的學習體驗的問題,甚至有多名學生在評論說老師講錯答案。
這個肩負時代使命的行業,先不說到底對傳統教育沖擊了多少,光那些接連不斷的負面消息就足以讓這個行業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
早在2015年,在線教育領域就發生過一場大戰,交戰的主角是百度和學霸君。先是學霸君指責百度在旗下多個應用分發渠道下架學霸君,目的是為了扶持自身項目作業幫。百度通過更新百度百科“學霸君” 詞條做出官方回復,指責學霸君未經允許抓取百度知道的資源并用于商業用途,涉及抄襲內容多達 2000 萬以上。
在2016年,有媒體爆料,很多學生為了在速算盒子App的速算得分排行榜上取得好名次,半夜起床闖關比賽,就如同很多迷戀游戲的網癮少年。隨后速算盒子也對此進行了改良。不過關于在線教育到底是方便學生學習還是增加學生負擔的討論也就此展開。
之后又傳出了在線教育企業融資造假的消息。在線教育平臺51Talk無憂英語遞交赴美上市申請文件,故而其融資信息也因此曝光。根據申請文件顯示,51Talk在B輪、C輪投資中,獲得的投資額僅為770萬美元、2820萬美元。而按照51Talk此前向外界宣稱的,這兩輪融資金額分別為1200萬美元、5500萬美元,實際差額不小。
而到了2017年,關于在線教育的負面消息更是不絕入耳。先是噠噠英語宣稱競爭對手在正常的市場競爭中無法取得優勢的情況下,開始有組織、有預謀、有計劃地進行各種惡意攻擊。隨后小猿搜題和作業幫也展開了激烈的口水戰,近日更是傳出作業幫1對1輔導宣傳造假的消息,整個行業一時“熱鬧非凡”。
在筆者看來,互聯網的特點就是信息傳播具有自由性和快速性,就像一盞探照燈,經常把很多不為人知的角落進行曝光,讓欺騙和不實無處遁形。教育行業從來都不應該是被包裝出來的,畢竟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尤為如此。融資、師資造假,最終損害的只能是自己的產品和品牌。很多時候用戶選擇購買或者使用一款商品,其背后本身就折射出了對品牌的信任。一旦這份信任變了質,想挽回注定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做品牌,一直都是一件持續進行的事,就是用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與用戶產生連接、互動,并且讓之參與,再次互動。這個邏輯可以推演到任何行業,任何企業。
在當今這個時代,顛覆與變革似乎成了越來越容易的事,電商改變了傳統零售;滴滴改變了出租車的事;團購方便了很多生活需求。燒錢、擴張,然后一夜暴富的模式屢試不爽,這似乎成了近幾年互聯網創業領域的標配。
然而互聯網不是萬能的,到處擴張不一定是生根發芽,也有可能是水土不服。單純的互聯網思維在很多領域并不容易展開,比如今天我們談到的教育。
任何一種商業模式或者產品都無法脫離社會的運行規則存在,而在難易輕重上不同行業可能受制度、體制的影響程度不同。在線教育最大的優勢是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幫助有自主自愿學習能力的人更有效地提升自己,這本身也體現出了平等、開放、自由的互聯網精神,然而這種互聯網精神和國內的教育環境是不兼容的,這種不兼容的負面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為學生減負這么多年來一直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從目前來看效果顯著,那么在線教育的出現會不會就相當于原先的家庭作業,成為學生新的負擔呢?其次,開發增加學生黏性的學習產品容易讓人沉迷,而一般的產品又很難讓用戶買單,好也不是不好也不是,該如何才能找到兼顧各方利益的平衡點?再次,作業幫1對1輔導屬于在線教育領域的頭部企業,關于它夸張宣傳的曝出,從側面也反映出了在線教育平臺的師資力量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樂觀,如何才能讓優質教師愿意入駐呢?優秀老師應該都有自己線下學校的工作,要么做平臺的兼職,那么教育效果該如何保證卻成了問題;要么做全職,但讓他們放棄原先安穩的工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除此之外,選擇名校畢業生似乎也是個不錯的“金字招牌”,但是先不說他們實際的教學水平究竟如何,但做過人事工作的人都知道,招聘剛畢業的大學生不穩定性高,而且名校畢業生往往并不容易招到。
最后是推廣、燒錢與盈利。去年年底的互聯網教育研究報告顯示,國內8000家左右的在線教育機構,有70%的K12在線教育企業處于虧損狀態,有15%的企業營收持平,有10%的企業死亡,盈利的企業只占5%。
和打車、購物等其他被互聯網改造的行業不同,在線教育的市場教育成本不僅僅是一個教學方法的推廣問題,還牽扯到教育的方方面面,而這注定會是一個長期而又緩慢的過程,而這僅憑互聯網思維的一腔熱血是難以實現的。
由此可見,傳統互聯網思維用錢堆出市場的“萬金油”已經失效,而盈利能力已經不單單是平臺創業與否的問題,更關系到企業能不能活下去的問題。于是乎,對流量、對盈利、對拿到投資的渴望促成了今天在線教育負面頻繁的狀況。靠行動造勢向資本市場吹風,希望投資者把錢投給自己續命。但靠包裝恐怕并不能讓用戶實現付費,無異于飲鴆止渴,如何破局還得另謀他法。
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的發展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在線教育本身沒有錯,傳統教育確實有很多需要改變的地方,所以并不需要因為眼前的困難而放棄,對于在線教育平臺來說,敢于顛覆傳統教育行業本身他們就具有值得稱頌的“追風者”精神。
在筆者看來,如今的互聯網思維其實已經發生了變化,它應該來自于對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以及行業自身特點等多重因素下對商業生態鏈重新的一種審視和定位,這包括對市場、用戶、產品以及商業價值的重新定位。
在線教育行業缺的不是單一的互聯網理念,而是更接地氣的教育思維和態度,而且互聯網思維這個概念本身就不是一成不變的。
在線教育要想發揮作用不應該是打破傳統教育,而是先結合然后再逐步地影響、深化,潤物細無聲般,在教育中所占的比例逐漸增大。這才是我們所需要的互聯網思維,互聯網其實一直在做結合和改造的事,而不是所謂的打破傳統。
電商現在開始回歸線下,滴滴再方便可出租車該有還有。將來所有的學習,應該是混合式學習,而不是單一線上或者線下的形式。整個大環境就是互聯網經濟和實體經濟、線上和線下的有機統一,這才是新的互聯網思維,在線教育平臺真正需要的其實是打破傳統互聯網觀念的束縛。
在線教育企業與線下學校相結合,一方面通過學校為自己樹立信任背書,更容易引起用戶信任,樹立自己良好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融入到現在的教育體制下,通過線下學校進行用戶習慣方面的培養和推廣,同時借助線下優質的教師資源往往可以創造更“接地氣”的內容產品。
當然了,與線下傳統學校的合作只是一種思路,畢竟條條大路通羅馬,或許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如何實現線上線下的互通互聯會成為行業發展的主題。在線教育行業也是時候從野蠻生長時期的傳統互聯網思維,進化到精耕細作的新互聯網思維了。